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overs an area of 1.2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It stretches zooo kilometers from east to west, and iooo kilometers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such a vast area, Tibet has unique topographies and landforms, as well as a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orthwe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a cold climate because of its high altitude, and it is mainly pastoral. With a lower altitude,  相似文献   

2.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劳动、生息、繁衍在壮丽、富饶的西藏高原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拓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遣存下来的建筑,就是西藏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形象地反映出西藏历史的进程。 在人是活动中,衣、食、住、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居建筑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人们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1世纪至16世纪西藏西部壁画艺术的发展轮廓作一简要概述,探讨它们与西藏中部地区同时期壁画艺术的不同风格特点。笔者所选择的范例,其用意主要在于揭示西藏西部独特的绘画语汇,它们在许多方面都与西藏中部的绘画风格具有显著的区别。本文也期望对消除目前流行的一些关于西藏西部绘画风格方面的误解有所助益,这种误解存在于各个方面,例如一些学者之所以产生误解是由于西藏西部的大量资料证明,约13世纪末镀金的青铜器具有明显的西藏中部的风格所导致。  相似文献   

4.
地处德化县石牛山腹地的水口镇山村.因地处偏僻林区、峡谷,地势险峻陡峭,山高路遥,长期以来.与其他地区间的交流较少.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等与闽南沿海地区,甚至与德化县其它地区.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以纯木竹结构为主,呈现出独特的朴素、简洁、淡雅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藏族居住化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资料提供的确凿证据表明,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藏族的民居建筑便有了相当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昌都卡若遗址共发掘出房屋基址28座.有圆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类型。卡若遗址房屋建筑是藏族民居建筑的滥觞。在其后几千年的演进中,藏族的民居不断得以发展、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藏族民居的建筑装饰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富雕梁画栋,贫甚为简单。有条件的人家在柱梁斗拱上绘装饰图案,在内墙上方绘三色条纹花饰.下方涂乳黄或浅绿色颜料,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人们喜欢在室内悬挂诸如《和睦四瑞图》、《六长寿图》等画.象征家庭的和睦祥瑞和家人的长寿健康。在宅院大门内的门廊两壁上多绘驭虎图和财神牵象图.象征禳灾纳祥、招财进宝。条件较差的人家往往用糌粑粉在内室墙上绘吉祥图案,在厨房灶台处的墙壁上涂绘蝎子形状.以此象征灶神.作为平时祭供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明清徽州民居风格形成之民俗背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6,(3):105-111
一、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反映了徽州的“营宅”民俗(一)“天井民居”模式与徽州的“楼居”民俗作为传统民居的一支,徽州民居的群体组合方式符合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体系的群体组合特征,通常“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1”而具体来说,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方式是以多进院落式为主,主要形制有三合院式、四合院式以及变体式三种,在这几种形制基础上又大多建二层或三层楼,因此,徽州民居是一种以“楼居”模式为核心的组合方式。从现存的明清民居实例可以结论,典…  相似文献   

8.
蜀中民居     
人们常说“衣食住行”,住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住房既是民俗的体现,又是经济的反映。城镇和乡村的住房有很大差别。过去城镇民居大致有公馆、杂院、铺面三种。公馆构造千篇一律,与北方“四合院”大致相同,多是砖木结构,大门外是左右八字墙。墙作灰白色,以墨画线作砖形。  相似文献   

9.
夏氏民居     
也许这种建筑样式的民居现已不多。我去的时候 ,这里只住着三个人———一位画家 ,6 0来岁 ,深居简出 ,研习艺术 ,且多有作品见诸展览或报端 ;一位发已谢顶如日中天的文物工作者 ,也在工作和事业上颇有建树 ;一位潜心“毛泽东祖籍”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整日足不出户 ,查史籍 ,发信函 ,其研究正大有进展———就这么三个人。三个人便成一个世界 ,这世界为这民居创造了一种神秘、静谧、深邃的氛围和环境。夏氏民居在河南原阳县城内 ,建于明末清初 ,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花木扶疏。夏夜 ,如水月光会把这花木泼洒得枝影摇曳 ,幽中透亮…  相似文献   

10.
甘南民居     
人类从远古时期的穴居野处,到以后架木筑巢,再由冬窟夏庐而至建造房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使居住逐步走向文明。 几千年来,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以牛毛帐房为居室。这种覆盆式天窗的黑色牛毛帐房,是用牦牛毛捻成粗毛线,土法织成毛单.再缝缀在一起的。支搭时用一梁两柱,周围用数根毛绳扯紧钉木橛固定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亚东民居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的象征表现艺术,无不凝聚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最高的文化情韵。人们总是刻意地为自身营造一个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舒适空间并使之成为精神的物态化体现。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样式,更是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柳氏民居     
《文史月刊》2015,(1):81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西南部土沃乡西文兴村,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遗族的世居之地,据现存碑载,明永乐年初,河东柳琛从翼城南关河东旧家迁居始建,历经明、清近400年拓展,规模宏伟、雕刻精湛,并将家训、箴言、警句、名人书画勒石与建筑融为一体,彰显出柳氏民居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建筑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3.
羌话民居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民族,人口20多万,居住在岷江上游,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等地。他们的习俗、衣着、建筑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尤其是那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民居,更是独具特色。早晨6时多,我们从都江堰出发。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行驶,把我们带进了汶川县。车子开出县城向北行至30多公里,过了一座吊桥,我们便进了羌族人的寨子。石头垒起的墙壁,墙壁上的木房,小石头铺就的小道,组成了一个石头世界,让我这黄土地上走来的人,感到新奇、有趣。羌族人喜欢在河谷或有水源35的半山腰建寨。羌族人的建筑,以前都是石砌的碉楼,像碉堡。而今羌族人住房为庄房,二层,上层贮粮,下层住人。踩着卵石铺就的小道,走进寨子,看热闹的村民紧紧围上来,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些身背“长枪短炮”的人们。我们的镜头对准了石屋,也对准了石屋主人———热情好客的羌族姑娘。那石头木屋,石子小道,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羌族姑娘,堆放在天窗土台上的橘红色南瓜、挂满屋顶的黄澄澄的包谷,构成了一道羌寨美丽的风景。午饭时,我们作客羌族人家。虽说石砌的房屋光线很暗,可好客的羌族人的热情,让我们忘却了一切的不适。不一会女主人竟为我们做出了八个菜,...  相似文献   

14.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 ,地处黄河中游。据考古资料 ,早在 30万年前 ,洛阳已有人类居住。居所由洞穴发展到地面定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民居形式。本文仅从民居演变、民居形式、居所禁忌几个方面探讨洛阳民居习俗。民居演变远古时代 ,洛阳先民与中原其他先民一样为躲避风雨严寒“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糟巢” ,借助于裸露的山崖、天然的岩洞 ,有了最初的居所。石器时代 ,人们摆脱了天然穴居生活 ,开始营建人工住所 ,出现了半地穴式房屋 ,外形有圆、有方。王湾居住遗址 ,居住面出现草拌泥的红烧土 ,表面坚硬龟裂 ;墙…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我到昌都左贡县时,第一次听人说起东坝乡。那是一个远在怒江边的地方,非常偏僻,但老百姓却十分富裕。盛产核桃、葡萄、梨等水果,听起来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令人神往。2002年6月我参加了茶马古道考察团到昌都后,就留在了昌都,继续做福特基金的一个社会调查的课题, 这使我有机会专程去一趟东坝乡。6月下旬的一天,我和图嘎一道再次来到了左贡,当晚住宿在县政府招待所。第二天吃过早饭后,驱车直奔东坝。汽车离开县城,沿玉曲河谷而上。河谷开阔,两岸的青稞地和草山一片碧绿,山上不时还可见片片树林。大约两个小时后,拐向了通往东坝的乡村公路…  相似文献   

16.
壁画艺术是西藏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它以浓墨重彩勾勒了西藏文化历史的绚烂色彩,用粗糙的、朴实的、原始的绘画方式记录了高原社会的变化。这些壁画承载的不仅仅是工匠的虔诚,它古朴的色彩、逼真的形象、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内涵,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同时也为了解西藏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载体。壁画起源于绘制在岩石上的岩画。西藏岩画的起始年代大约是在早期金属时代(公元前1000年-公元6世纪),此期间,西藏的壁画大部分出现在藏西阿里及藏  相似文献   

17.
今日的喀什古城已旧貌换新颜,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新型民宅相继落成。在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相互映衬下,民族特色更加浓郁,尽显气派。  相似文献   

18.
李雷 《南方人物周刊》2013,(39):114-114
土豪邻居家买了个超豪华大吊灯,可惜安装步骤复杂.需要DIY地方太多,串了半宿珠子,终于成“一帘幽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发展西藏 造福西藏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十四世达赖喇嘛及其“流亡政府”不遗余力地攻击和歪曲中央政府的西藏政策,其中,“谁在西藏发展中受益”更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话题之一,其核心莫过于2003年9月达赖喇嘛访美时所宣称的,“中共在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并未回馈到藏人和西藏地方”。  相似文献   

20.
韩革 《文物世界》2013,(4):70-75
贾兆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清源镇西,村庄距清徐县城约5公里,北邻307国道,交通便利。贾兆村历史悠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源县志》有“屠岸贾故里,在县西南十里,今名屠贾村”之记载。又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清源乡志》卷十一记载:“屠岸贾墓,在城西南二十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