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清 《中原文物》2001,2(5):41-52
河南境内仰韶文化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后岗、大司空、下王岗等多种类型.它从裴李岗文化而来,随龙山文化而去,其间与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互有影响.仰韶文化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代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封建制性质,另一种认为仍是奴隶制性质。后一种意见的主要理由是,汉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如中世纪欧州的高;汉代奴婢的社会地位与古罗马奴隶的相等;汉代小农经济与封建地主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不占决定地位。我们认为这些推论值得商榷,拟就一些考古资料,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夏王国的起源中,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的。同古雅典国家的起源一样,夏王国的起源也是国家起源的另一种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西夏故地出土的西夏农具大致可分为初耕、中耕和谷物加工几类。对出土西夏农具进行分类归纳、比较分析,从考古资料可知西夏时期我国西北的农业早已不是粗放式农业,而是经过中耕锄草、加强田间管理、改善耕作技术和收割技术的精耕细作农业。  相似文献   

5.
仰韶文化半坡与庙底沟两类遗存是平行发展关系,还是前后发展关系,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反映在彩陶纹样方面,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半坡类鱼纹和庙底沟类花卉纹研究上。表面看来,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纹样,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承袭关系。但实际上,鱼纹和花卉类纹样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有着密切的演变关系。本文从仰韶文化鱼纹的时空演变入手,对庙底沟期彩陶的起源再做探讨,进而认为仰韶文化半坡期与庙底沟期是同一文化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燕国的疆域,南起易水流域,北达今赤峰、彰武、梨树、新宾、桓仁一线及朝鲜的西北部地区。解放以来,在燕国疆域内,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的铁制生产工具、金属货币、作坊遗址和城镇遗址,这对研究当时燕国的社会经济颇有价值。本文拟据这些考古材料,结合古文献,对战国时期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挹娄,古代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及考古资料分析,魏晋时期的挹娄文化应与考古所发现的东康文化相当。本文拟以东康遗址的文化内涵辅以古文献记载,对挹娄的社会性质加以分析,以期使读者对挹娄的社会性质做以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婚姻制度是社会生活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对商代婚姻方式的研究多是利用甲骨卜辞和墓葬资料。对商王和高级贵族的婚姻方式的研究,学界观点多相同,为在一夫一妻的基础上同时实行多妾制。对一般平民婚姻方式的认识则多有分歧。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近十几年来,殷墟已发现不少多套间地面或半地穴式建筑居址,房间内设置的床台仅约1米宽,每间房内均有灶,且居住址中炊煮器陶鬲的容量大多仅够一人食用。种种迹象表明,以殷墟为代表的商代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一般平民,无论男女,都有较明显的独立性,婚姻制度上应实行较为松散的一夫一妻制,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孩子是家庭中较稳定的成员,成年男性则游离于家庭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9.
从考古资料看秦文化的发展和主要成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秦文化是朵灿烂的奇葩。公元前770年秦占有西周王朝建都的故地歧西之后,在大量吸收周文化的基础上,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进而繁荣昌盛。兼并山东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后,秦文化传布到全国,成为后来辉煌的汉文化的基础。秦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这篇短文中难以作全面、深入的论述,现仅就考古新发现的一部分实物资料,作一简单扼要的介绍。目的在于通过考古实物资料,追寻一下秦文化发展的轨迹,及其在各个阶段发展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伟 《中原文物》2001,(2):55-59
本文利用考古及金文、文献资料,对燕国的殷遗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燕国对殷遗民采取的是安抚、利用政策,其中的一部分殷遗贵族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大多数殷遗民成为燕国平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志敏 《中原文物》2001,2(5):15-18
河南渑池仰韶村是仰韶文化所从取名的地方,发现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安特生和袁复礼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萌芽,后来的一系列田野工作,更加深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连续发展,终于形成以商周文明为核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在仰韶文化彩陶图中,有一些是鱼鸟纹同绘于一件器物之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其中反映了仰韶文化不同支系之间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即“鱼”集团与“鸟”集团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西安鱼化寨遗址仰韶文化土坑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遗址概况鱼化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寨街道鱼化寨村西北侧,皂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今西安外事学院北校区西北部。遗址东、北两侧被皂河环绕,地势中心高,周围低(图一)。2002年~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并试掘了河南灵宝市晓坞遗址,清理出两座仰韶文化早期墓葬。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人二次葬。其中M1内残存79具个体,M2残存17具个体。三门峡地区很少发现仰韶文化的二次葬墓,晓坞遗址墓葬是该地区首次发现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二次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的发掘2009年至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郑州市南郊站马屯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Ⅱ区发现丰富的仰韶晚期秦王寨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墓葬、灰沟、瓮棺葬、房基、水井、陶窑、陶灶和围栏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站马屯仰韶遗存的发掘,进一步补充了郑州地区仰韶晚期秦王寨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白水县下河遗址仰韶文化房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白水县下河遗址进行了发掘,主要收获为三座大型房址。三座房址均为五边形,有内、外两层墙体,使用料礓石烧制的白灰铺设地面。房址内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石器、骨器和蚌器。这三座房址的发掘,对研究仰韶时期的建筑技术以及该遗址的聚落、经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出土陶器及其纹饰等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大司空村类型可以分出早晚两个阶段,它的源头应该在冀中地区钓鱼台类型中寻找,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是仰韶文化紧密联系而又共同发展的两个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19.
魏兴涛 《华夏考古》2012,(2):25-46,155,156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河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主要调查、发掘工作,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李家沟文化、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和晚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等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基本研究历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有些方面还略作评议。在总结以往发现与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指出今后既要继续重视基础性的文化研究,又要更加广泛深入地运用聚落考古等方法,加强对古代社会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以期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