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古龟兹国位于天山以南"丝绸之路"北道的中心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西域大国。《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南与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扜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1])其疆域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为中心,包括轮台、拜城、新和、沙雅、乌什和巴楚等县,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龟兹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西方交通的桥梁。随着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汉代石门障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障是汉代北方的一座军事障城,汉以后废弃不用。对障址的考证,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在阴山南北的长城调查过程中,有幸找到了石门障遗址。本文除了要印证史书的记载,再就是探讨石门障是否是秦汉长城(即蒙恬所筑秦长城,汉以后又延用)的组成部分? 石门障与汉光禄勋徐自为所筑“城障列亭”是否有关? 现将有关考察和分析归纳报告如下。一、关于石门山和石门水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河水三》写道:“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地理志》曰:“北出石门障,即此山也……其水自障东南流,迳临沃城东,东南注于河…  相似文献   

3.
初论楼兰国始都楼兰城与LE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95年第6期刊载林梅村同志《楼兰国始都考》,提出罗布泊北岸LE古城为汉楼兰国始都,而不是西北岸LA古城,LA城是《水经注》北河所经的注滨城,北河再东,经楼兰城,东注罗布泊,就是LE古城。汉楼兰城与国都所在是本世纪以来西北绿洲历史地理与考古上问题大,牵涉多,国内外争论多次都未获得很好解决的问题。林文提出  相似文献   

4.
位于天山南面的库车,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曾是古龟兹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尽管2000年的风风雨雨,斗转星移,但并未抹去它留给后人的历史痕迹,库车县城以北16公里雀格塔尔山下的苏巴什,就是历史遗赠于后人的一颗明珠。 苏巴什是维吾尔语,其意为“河的上游”。因雀格塔尔山下的这片历史遗址处于库车河的上游而得名。考证一下历史,在我国东晋时期,这里叫雀离大寺,那时的龟兹国已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史书记载,其时龟兹国内有塔庙近千座,和尚上万人,而雀离大寺又是龟兹国内最大的寺庙,这或许就是雀离大寺的“大”字的…  相似文献   

5.
芍陂,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她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人工水库,到现在已经走过二千五百多年的历程了,今天仍在为社会造福,影响深远。本文拟就芍陂史上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由于所见资料有限,不当之处,尚希读者批评指正。一、关于淠水源芍陂首受淠水。《汉书·地理志》:“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入芍陂”。郦道元《水经注》比《汉书》记载详细一些:“……淠水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  相似文献   

6.
姜水辨     
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而姜水在那里?关系到上古史的研究,对此不可不辨。清乾隆《宝鸡县志·沿革》“神农所生”下说:“按今县南有姜水,北流注渭,郦元注渭水不知,遂以会杜之岐水当之,而谓岐水流经姜氏城南为姜水,复自知其不确,乃曰疑即杜矣。”民国《宝鸡县志·古绩》“姜氏城”下说:“按出杜阳之大岭者岐水也,出秦岭之大散关者姜水也。郦氏不考,遂以岐水蒙姜水之名,而并移姜氏城以就之,误矣。今姜水在县南三里,姜氏城在水南涯。”二县志所说的姜水,指流经大散关的这条水。而这条水郦元是知道的。水经渭水注载:“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迳武都故道县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流经大散关只有一条  相似文献   

7.
库车系汉代西域龟兹国故地,县城的前身为汉代龟兹国国都——延城,至今城垣遗址犹存,是丝绸之路西域境内最繁华的都市。库车,突厥语义为“十字路口”,即通衢之路。佛教自公元二世纪传人龟兹,并由此向东传递。历史上的龟兹曾是政教合一的国度,时至今日,在库车境内尚保留大量的佛教遗迹,其规模.数量之大在国内是罕见的,这些佛教遗存是研究丝绸之路佛教兴衰的见证。库车的佛教遗存分布得很奇特,其主要的佛教石窟和佛寺均依山傍水而筑,渭干河(古称西川水)、库车河(东川水)两岸崖壁上,佛教石窟鳞次栉比,而历史上河水环绕的古延城内竟有佛寺百余座。给人的感觉,这个往昔的佛国境地,可以用“两川一城”来概括。  相似文献   

8.
楚郢都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关于是郢都的种种说法楚郢都在哪里?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比较一致,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部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自魏晋以后更载明鄂都在江陵纪南城,如《左传·桓公二年》“始惧楚也”,西晋杜预注:“楚,楚国,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刘宋盛宏之《荆州记》:“江陵东北七里,有故郢城(即郢都城),城周回九里。”又载:“楚昭王十年,关通鄣水灌纪南城,入赤潮进灌鄂城,遂破楚。”《水经·沔水》北魏鹂道元注:“江陵西北有…  相似文献   

9.
最近,拜读了干志耿、李士良、张太湘、米文平诸同志的大作,深受启发。现在进一步探索乌洛侯的地理位置及有关问题,就教于同志们。关于乌洛侯(乌罗护、乌罗浑、乌护)的居地,诸史书有如下记载。《魏书》卷100《乌洛侯传》记载:“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余里。……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他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巳尼大水,所谓北海也。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北史》卷94《乌洛侯传》记载与上引同;《魏书》卷108之一《礼志一》记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逸周书·度邑》和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在洛阳盆地有两处都城,一处是洛汭的斟■城,另一处伊汭北侧的河南城。斟■始建于夏朝早期,原是太康的都城。夏桀元年将都城从西河迁至斟■,十三年又迁都至河南城。二里头遗址位于古伊汭北侧,古洛水之阳,且在夏朝末期成为都城,位置和年代都与河南城相符合,可以确认二里头遗址不是斟■,而是河南城。  相似文献   

11.
宕昌故城考     
宕昌故城即宕昌国都城,就是今宕昌县城关旧城村的旧城,这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因为从宕昌国时期到宕昌国灭亡后的一千四百多年中,始终只有一个宕昌城,同时,当地传说及所有地方史志中都没有除宕昌外还有第二个宕昌城的说法。古代历史地理史籍中,对宕昌故城的记载也是非常清楚的。对此出现误解异说是在清代后期丁谦的《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而引起混乱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县志编修中《舟曲县志》和《宕昌县志》的记述。  相似文献   

12.
沁河最早见载于战国时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山海经·北山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记载虽简略,但却说出它的流向和入汇于黄河。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沁水,东南至荥阳入河”。《汉志》的记载,略胜于《山海经》,它不仅述及流向和流入黄河,且说明入河地点。汉荥阳县在今荥阳县北(旧荥泽县西南),在黄河南岸,因此,《汉志》所载沁水入河处系指荥阳县对岸,此点可以桑钦的《水经》所载得到证明。《水经》:“沁水  相似文献   

13.
白檀县,西汉置,东汉废,已是定论。但是,论及西汉白檀县的确切地理位置,《辞海》白檀条载:“治所在今河北省滦平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说白檀县“当在今河北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持小城子论。以上诸说,其根据概皆为《水经注》濡水条,濡水入安州界,“东南流,经渔阳白檀县故城”。大要水“又东南流,经白檀县,而东南流入于濡”。濡水即今河北之滦河。大要水即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稽诸史籍遂觉上述有关西汉白檀县故址在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南岸小城子说尚有商榷之处。根据《史记·韩长儒列传》有关记述,屯戍右北平的将军韩安国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病逝。《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载:“韩将军后徒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同书又载武帝诏曰:“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  相似文献   

14.
“临湘”,为西汉时期长沙国都城。《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汉书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吴芮,秦时番阳令也,……。项籍死,上以有功,出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溢曰文王,子成王臣嗣。”对“临湘”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水经注·资水连水湘水一,漓水溱水》“(湘水)又径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又右径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吴国后期都城——“吴大城”(又称:“吴越城”、“阖闾大城”),主要借重于《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其中又推《越绝书》为冠.《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伍子胥城,周九里二百七十步.……”.先后出现城门名称为阊门、娄门、平门、蛇门、巫门、地门、近门,胥门、齐门等.  相似文献   

16.
应劭《汉书 .地理志》武陵郡零阳县条下注曰 :“零水所出 ,东南入湘”;在酉阳县条下注曰 :“酉水所出 ,东入湘”。这两条记载均有误。关于零水 ,最早且最为详细的记载见于《水经 .澧水注》。该书载“澧水又东合零溪 ,水源南出零阳之山 ,历溪北注澧水”,指出零水乃是北注澧水。《水经注疏》云 :“(零溪 )去湘甚远 ,且中隔沅、资二水 ,当以此《注》北注澧为是”,充分肯定了《水经注》记载的正确性。《大清一统志》卷373《澧洲直隶州 .山川》载零溪“在慈利县东一里 ,源出县南冯家源 ,北流入澧水”;清同治《续修慈利县志》卷 3《山川》也载零溪…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石油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北史》,不是《魏书》。 《北史·西域列传》载: “龟兹国,在尉犁西北、自山之南 一百七十里,都延城,汉时旧国也。……其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 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食弟)餬,甚臭。服 之,发齿已落者能令更生,疠人服之皆 愈。自后每使朝贡。” 早在三十年代,我国近代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之一章鸿钊辑录出版的《古矿录》一书,摘录《北史》上述记载,做为新疆石油的古矿资料。解放后,很多人都相沿引用,一致认为这是新疆石油最早的历史记载。  相似文献   

18.
汉王涣墓与稚子阙,在新都城北4.5公里、川陕公路左侧、桂湖乡督桥河村。《蜀中广记》、《四川通志》、《新都县志》有“汉王涣墓”、“石阙”、“二石阙”的记载;源于《华阳国志》、《后汉书》,散见于宋、明、清人的著作与诗文。 据《后汉书·循吏例传》载:“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王涣少年时,尚武好侠,后来改节读书,“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他开始政治生涯,仅作了一名功曹,这是太守之下的一个小官。但他刚正不避豪强,荐贤举能,因此已有声名。  相似文献   

19.
库车系汉代西域龟兹国故地,县城的前身为汉代龟兹国国都--延城,至今城垣遗址犹存,是丝绸之路西域境内最繁华的都市。库车,突厥语义为"十字路口",即通衢之路。佛教自公元二世纪传入龟兹,并由此向东传递。历史上的龟兹曾是政教合一的国度,时至今日,在库车境内尚保留大量的佛教遗迹,其规模、数量之大在国内是罕见的,这些佛教遗存是研究丝绸之路佛教兴衰的见证。库车的佛教遗存分布得很奇特,其主要的佛教石窟和佛寺依山傍水而筑,渭干河(古称西川水)、库车河(东川水)两岸崖壁上,佛教石窟鳞次栉比,而历史上河水环绕的古延城内竟有佛寺百余座。给人的感觉,这个往昔的佛国境地,可以用"两川一城"来概括。  相似文献   

20.
川东,四川的重要产盐地之一。早在秦统一巴蜀前,就有利用自然盐泉从事盐业生产的记载。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巴氏之子……是为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止凛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及秦惠玉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汉书·地理志》亦有“夷水出巫(山),东入(长)江”的记载。上述史料说明,川东盐业始于秦惠王并巴中(公元前316年)以前。云阳、巫溪(即大宁盐场)是川东的主要盐产地。汉代,云阳地区开始凿井采卤,生产食盐。云阳盐业的起源,一说“始于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