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怀高 《世界历史》2005,(2):142-142
以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作为撰写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明史为开端,化形态史观也逐渐发展为“明多元论”,以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的写作和出版从此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
现存单卷本《明史断略》,作者署名钱谦益。另有同名四卷本,署名彭而述。两书内容基本相同。有人认为是彭而述对钱著进行了评点与续写,两书相同的部分是彭氏抄袭钱著的。实际上,彭而述撰写《明史断略》是毋庸置疑的。而题名钱谦益所作《明史断略》则从史观、所载史事、人物事迹上与钱氏及其所载大相径庭,显然非出自钱氏之手。署名钱氏单卷本《明史断略》是彭氏《明史断略》抄本的残本。而《明事断略》则是在抄写署名钱氏本的基础上,以自己对史事、人物的认识改窜原文而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明史研究管见商传中国的明史研究在“文革”后曾经有过一个高潮。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中国近八十年明史研究论著目录》,对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明史研究进行了一次总结,从而揭开了明史研究向高潮发展的序幕。十年以后,1989年8...  相似文献   

4.
1995年明史研究概况张宪博1995年明史研究继续向前发展,成果显著。8月在安徽凤阳县召开了第六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2月中旬,香港大学中文系又主办了一次明史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两次大规模国际性学术会议展示了明史研究的新成果,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的明史研究,在研究观点、方法、史料等层面都有推进,传统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新的研究理念、方法的推出显示出明史研究的蓬勃生机。而一些新发现、整理的史料势必会在未来的研究中获得广泛认知,并引导明史研究领域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的明史研究颇为薄弱,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只有清水泰次一人以明史为专业,因此他被称为当时“唯一的明史专家”。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同对中国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逐渐发展起来,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日本形成一定规模的明史研究,是从战后开始的。关于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山根幸夫的《八十年来日本的明史研究》等文章有详细的论述;其具体研究成果在《亚细亚历史研究入门·中国》等书中也有全面的介绍。因此,本文的目的不是要从“纵”的方面叙述日本对于明史的“研究史”,而是试…  相似文献   

7.
郑天挺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生前以清史研究而著名,明史方面发表的论著甚少。但在他四十余年的明史教学与研究中,留下了百万余字的明史教学卡片,涉及明史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即将出版的《郑天挺明史讲义》,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史料搜求广泛,考订严密;对于明史分期、明代重要事件与人物、明朝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制度,以及当时海内外的相关学术动态,都有清楚地呈现,体现了郑天挺先生对明史精深的造诣。这部讲义历经多年编成,其思想风格、论史标准前后皆有不同,乃是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清代明史史料学姜胜利搜集、整理和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清人在明史研究和明史著作的编纂中,十分重视史料问题,他们在如下几方面作得比较突出,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史料学理论和方法。(一)对明史史料的认识清人所面对的明史史料,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八月中旬,南明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贵州安龙县召开,来自全国的四十多名专家参与,以文入会。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先生作主题发言,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研究南明史的必要性,一、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二、南明史是丰富多彩的。同时讲到研究历史一定要坚持历史逻辑,坚持历史正义。  相似文献   

10.
徐乾学在清修《明史》时担任总裁官,其将很大部分列传初稿由繁改简,成98卷本《明史》一部,此部《明史》亦称《明史列传》。其书以简练为特点,并为王鸿绪、张廷玉等所继承、发扬光大,形成横云山人《明史列传稿》208卷、抄本《明史列传稿》162卷、《明史稿》310卷及《明史》332卷等简练本系统《明史》拟稿及《明史》定本。此系统与现存定本《明史》撰写初期形成的《明史列传》313卷、《明史》416卷、《明史列传稿》267卷等繁富本系统《明史》拟稿,鼎足而立,且以其符合一般正史之写法,其系列中之定本《明史》332卷名列史书经典系列"二十四史"之中,并声誉满天下。徐氏《明史》为撰写简练的定本《明史》的开路先锋,徐乾学在史学史上的贡献不可忽视。徐氏《明史》长期隐身埋名,不为世人称说。近年被纳入《明代史籍汇刊》影印出版,始为史界所注意,但其流传、价值等不见谈及,有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世纪肇始之际,为了使明史研究有一个更快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十分有必要对过去一个世纪明史研究予以回顾和总结。近日,名明清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炳教授所《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一书的问世,正是适应了这种时代需要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明史研究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研究成果涉及领域众多,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专题研究深入,理论探讨也有一定的突破。本年度国家与社会、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成果尤多,传统史学的延续与创新仍然是本年度研究发展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百年明史论著目录》(安徽教育出版社),分总论、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法制、民族、思想文化与教育、中外关系、科技、宗教与信仰、文学艺术、文献与档案文书、人物等专题,将百年来明史研究论著目录汇为一编,必将推动明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下面分类介绍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是万斯同四百十六卷本《明史》之底本,其中大量的朱笔校语与校迹亦在《明史》编纂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仅就此略呈管见,以期对万斯同及《明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史观对历史的编撰与叙述影响深刻。明治时期出现的王政复古史观、萨长史观主导了1945年以前日本的官方历史编撰,勤王旧藩史观影响了日本地方史志的编撰。萨长史观与勤王旧藩史观都是由王政复古史观分化而来。在这些史观影响下的历史编撰有着浓重的倾向性。近年,日本又出现了一些同情幕府的"幕府史观",这类史观也是需要加以辨析的。1945年以后的日本史学界,唯物史观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在明治维新史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45年以前王政复古史观、萨长史观对历史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下古代中国边疆研究应建立起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与整体史观三维度三变量相互联结的以时间与结构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体系。区域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长时段之规律、特征的抽象与断代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的短时段的内地族群与边疆族群互动与交融的特性之归纳,都属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唯有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为基础的整体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才能将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各种材料议题之问题意识与科学实证有机地统合起来,才能实现古代中国疆域史之特殊性、普遍性、规律性认知的可能性,达成中国学者话语体系下的具有“中国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明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历史研究所主办、明史研究室承办的“新世纪明史研究的新热点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1月6—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的20余所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与会。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明史研究概况万明1993年明史研究继续发展,成果显著。本年度的学术活动主要有:1月在吉林召开的“海峡两岸明史学术讨论会”,8月在西安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10月在昆明召开的“首届郑和研究国”际会议”,11月在泉州召开的“纪...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本《明史》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二十四史”之末,清代官修《明史》十分引人注目。它的纂修活动从顺治二年(1645)首次诏修到乾隆四年(1739)正式刊行,其间跨越四朝,凡经九十五年,历时之长,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已属罕见。这部《明史》历来受到人门的称誉,被认为是“二十四史”中除“前四史”外质量最好的一部。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明史》后来经过精心细致的勘改和修订,从而形成了《明史》的最后定本即《四库全书》本,~①这是研究《明史》和研究清代官方史学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四库全书》本《明史》的产生《明史》虽然正式诏修于顺治二…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明史研究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本年度发表的明史专著中,首先是由白寿彝总主编、王毓铨主编的《中国通史·明代卷》的出版。该书不同于一般通史的写作方式,而以序说、综述、典志、人物为纲,对明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当前的研究状况,明代政治发展的过程,有明一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民族、中外关系、思想文化以及明代人物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说,是迄今内容最为丰富的明代通史之作。该书撰写历时多年,由几十位学者协作完成,基本反映了当前明史研究的水平。本年度出版的明史专著还有: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尤韶…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4)
<正>古人作史重视志的纂修,清人顾炎武甚至有"无志不得为完史;有志而不淹贯,不得为良史"①之语。堪称"良史"之一的《明史》,自康熙十八年至乾隆四年间,经过三大阶段的纂修,先后形成了万斯同《明史·五行志》、王鸿绪《明史稿·五行志》和张廷玉等《明史·五行志》三种本子。关于《明史·五行志》,学界少有研究②。本文兹就《明史·五行志》③形成过程、各志特点及其价值简述如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