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竭力将海外贸易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市舶抽解、禁榷、和买制度就是贯彻这一意图的有力工具。通过这些制度,宋朝统治者攫取了海外贸易的主要利润,并在各级官府之间进行再分配,不仅对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导致“市舶本钱”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广电总局屡传禁播令,到底是为人民管电视节目,还是为电视节目管人民?广电总局刚刚出台了一道禁播令,不许"有丑闻劣迹的名人"污染荧屏,以误导视听。现在又有新的消息出来。据称,若干电视台已经接到通知,大体内容为:六一以后,卫视不许播放古装剧。但有更多的电视台,包括央视,表示并没有收到这一通知。而就在网上疯传一片时,又有新闻称,广电总局一官员以短信形式回复某报记者:"网上传言不准确,没有禁播之说。"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就提倡戒烟禁毒,只是连年军阀混战,致使禁毒工作一度被束之高阁。蒋介石上台后,尽管宣布过禁止毒品,还颁布了《禁烟法》,但时任政府难以抗拒毒品贸易带来的巨大财税收入,相关立法大多不能有效执行。因此,禁毒声势浩大,却收效甚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下,日本吗啡、欧洲海洛因、印度鸦片等各种毒品蜂拥而至,毒害至深令普通民众痛恨。南京国民政府的"寓禁于征"政策,又肥了不法商人的腰  相似文献   

4.
正南宋理宗朝(1224—1264)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也就是说,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了。这是何故?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日本商人看中宋朝的铜钱,低价出售日货,大量回收铜钱。其实,不仅日本"所酷好者铜钱而止",许多国家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因为宋朝铜钱制作精良、币值稳定,且这一时期经济发达,门户开放,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宋钱差不多成了  相似文献   

5.
光绪年间徽州秀才胡廷卿具有亦绅亦商的多重角色,他既为村民提供教学、治病、看八字、合婚、择期,以及祀会管理等服务,从中获取束修、"喜包钱"等收入;与此同时,胡廷卿又购置茶园地,生产、销售红茶,并投资茶号,成为茶叶贸易商人,并从商业经营中获得收入。胡廷卿在乡村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多重角色与多样收入现象,较为具体地反映了晚清乡村士绅谋生方式及其收入变化的实际形态。其中,塾师收入过低是胡廷卿谋生方式转变的内在原因,而自身的文化素养、乡村自然经济资源、徽州经商传统和市场发展状况,则是其谋生方式转变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九一三事件之后围绕着“禁空令”的问题有许多传说,其中一说即林彪是被“禁空令”逼走的。当事人、林彪专机组成员撰文澄清真相,对何谓“禁空令”、中央何以发布“禁空令”、林彪座机起飞后是否回转山海关机场以及传说中的“在天上划了一个问号”等情事,逐一道来,解疑释感。详见《林彪座机是被“禁空令”逼走的吗》一文。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英国抑奢法对服饰的管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世纪英国社会奢侈之风盛行,人们争相购买昂贵的进口服饰。这不但造成大量黄金外流,而且严重破坏了身份等级秩序。议会和枢密院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抑奢法,规定某些质地、颜色的服饰专属于某一等级。然而,抑奢法并不适应英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也缺乏坚定的执行者和拥护者,所以收效甚微。但抑奢法的失败使都铎政府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由"重金主义"转变为"重工主义",却有利于毛纺织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永江 《清史研究》2003,18(3):30-42
本文主要讨论清代内蒙古农业发生、发展的背景、原因以及清初一百年间清政府的相关政策 ,认为清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是清代内蒙古农业兴起的重要因素 ,清朝就地发展农业的政策是推动清初内蒙古农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助力。顺治年间确实颁布过禁垦令 ,但很快就放弃了。康熙初年确立的发展内蒙古农业的政策 ,一直延续到乾隆十三年 ( 1 748)禁垦令的颁布 ,历经八十年之久。正是这一积极的农业政策奠定了清代内蒙古农业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宋朝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地赋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少数几次“开边”之外,宋朝政府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行较为温和的开拓政策,“纳土”以及“赐土”行动伴随两宋始终。在所谓“变夷为汉”的实施过程中,对夷民征收赋税是一项关键措施。宋政府的土地赋税政策并不确定,各地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田土交易也大体经历了从禁到开禁.到再禁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清代晋中奢靡之风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晋中奢风甚炽,弥漫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风尚的形成是商人直接导引的结果;同 时,它又进一步驱人于商途,促进了晋中社会区域性商业繁荣和区域商帮--晋商的发展,从而使清代晋中奢 靡之风愈演愈烈,流风久远。  相似文献   

11.
菲戈 《世界》2005,(10):66-67
1363年,那位发动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忽然颁布了一部《服饰法》。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部“禁奢法案”。虽然对于长年在法国和苏格兰两线作战的爱德华三世来说,禁奢以集中国家资源备战是题中之意,但这却并不是该法案的主旨。1363年《服饰法》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批判”当时社会状况的话:“各色人等违其资产及礼度之所命,衣着奢靡,感染风化……”  相似文献   

12.
周郢 《民俗研究》2020,(2):153-157
泰山红门宫附近曾发现一方明代嘉靖年间的"山轿示禁碑",载录了一起因支派山轿而引发的申诉案件:当时贵官豪宦登泰山时,不仅滥征民间山轿,并强拉山民充当轿夫,骚扰民间,成一方之害。巡抚山东鲍象贤、山东按察副使张任为此分别批示、立规,革除积弊。但此弊屡禁不止,一直到清初仍是使民众苦累不堪的暴政。"山轿示禁碑"的发现,为了解泰山古代山轿情况及轿夫生活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宋夏之间的走私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夏之间长期存在着走私贸易。走私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以横山为界的宋夏边界。走私者包括商人、西夏的外交官员、宋朝的沿边官吏、边防士兵、沿边属户等。走私的商品包括马匹、食盐、武器、货币、人口等。走私活动在西夏的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走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西夏经济欠发达,对宋朝的经济依赖性很强;宋朝关闭榷场等正常贸易的渠道,更促进了走私活动的盛行;自隋唐以来,南北经济互相交通,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政治上人为的分割并不能切断南北之间经济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史变迁视角而进行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私房政策经历了从保护到改造的重大转变。这种认识未重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角色这种连续性。从利用私房本身到限制其经营,并最终改造其所有权,这是一种政策的形成而非转变,也较好地回答了"承认"与"保护"、"所有权"与"经营权"、"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等问题。此外,私房改造还改变着房主的生活方式,区分了"合理利润"、"投机剥削"和两种"资料",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房主生活。这是私房改造虽有问题但仍能顺利完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执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少官员为了获取巨额利润从事商业,成为"绅商"。商人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插手政治领域,干扰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总之,在明代后期官僚与商人形成了一种共同体深刻地影响着明朝政治经济的走向。再次探讨官商一体化,希望对当今官商分离政策的长期落实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一丝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福建省酒类酿造经历了反复的"禁"与"弛",即战时禁酿、解禁到再度禁酿及战后弛禁、复禁。表面上看是禁止粮食酿酒,实际上与税收亦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既是米、酒、税之间的此消彼长,也是地方政府与国民政府各部之间的博弈;既有不同利益群体的各自考量,也有对同一政策的不同解读与执行;既有酿户承受被征且罚的"双重负担",又有战后迫不及待重启"酿造"生活的诉求。追求最大利益驱使各方在米、酒、税的共同变奏与交织中互相博弈,节约粮食政策最终演变为寓禁于罚,米、酒、税的三重变奏也逐渐偏离政策主旨与初衷。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一种早期幻灯机,由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和商人带入中国。到19世纪后,幻灯作为新教传教士"科学传教"的重要工具,遍及中国内地,幻灯演讲和幻灯片也成为表达近代知识的重要载体。在17—19世纪全球知识环流的背景下,这种"西器"在指称、制造、应用、流通等方面都与中国本土旧有资源发生了复杂的互动。来自英国的近代教育技术和程式也因此成为中国内地教会演讲、口岸城市社会公共讲座、学堂科学教学的流行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知识精英聚集的具体形式和发言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闭门结社转向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影灯演讲",并对"士"向"知识分子"的转变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两宋统治中国长达300余年。鉴于五代十国的法纪败坏,以及因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宋太祖立国之初,便有意恢复法制,运用法律整饬国家纲纪。他说:"王者禁人为非,莫先法令。"仁宗更是将法制作为国家治理的首要条件,他认为:"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而治道可必。"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维系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是人们获得愉悦的行为方式。旅游活动从人类发展至今,已经由最初的简易观赏性向复合体验性转变,由大众观览向追求品质化与独特感转化。轻奢旅游是在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对游客的需求进行深度挖掘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极为突出的主题,独特的旅游线路,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组合加工,使得轻奢旅游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本文将从轻奢旅游的特点出发,对轻奢旅游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东会馆与广西地区为中心,从民族经济融合动力的角度,论述了商人会馆的建立如何把汉族的生活方式与少数民族的物质生活、商人群体与土著农户、外部市场与社区经济连结起来,使族群之间的认同与整合可容=j=--个宽广而富有弹性的市场机制与制度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