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女是日本古代地方豪族献给中央朝廷的贡女,是在宫廷主要负责天皇、皇后等饮食起居的下级女官。律令制国家时期的采女制度亦是后宫女官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采女甚至被升为贵族阶层。然而律令制确立之前的采女并非如此,她们是古代王权专制过程中的产物,是连接中央朝廷与地方豪族之间的桥梁,其出现与演变体现了王权与地方势力双方博弈的过程。对该时期采女的考察,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古代王权专制统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国司是日本古代,尤其律令时期的重要官职.国司制度也是律令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律令地方政治的主体,在古代历史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司职能的演变反映了律令时期天皇制的变迁以及中央权势与地方势力、先进的国司制与传统的国造制之间力量博弈的过程,进而反映了从中国引入的先进的律令制度与日本固有的传统旧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大和朝末期,日本氏姓贵族崛起,开始与朝廷抗衡。孝德天皇为维护王权发动了以班田制为核心内容的大化改新。班田制是以中国唐朝的均田制为母体而制定出来的土地制度。它不是日本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而是孝德天皇出于压制氏姓贵族的政治需要,引进隋唐律令,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新政”的产物。七世纪时,日本已经出现了变革生产关系的趋势,大化改新使这一趋势受到压抑,导致氏姓贵族通过曲折道路建立起领主封建庄园。最后,地方贵族、豪族势力逐渐壮大,压倒了中央贵族,王权随之衰落;到镰仓幕府倡立御家人制度时,就形成了领主制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田玉鹏  戴宇 《史学月刊》2023,(6):95-103
作为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家群体深度参与了政治变迁进程。律令制时代的官位制度确立了公家群体的身份秩序,这种官位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官位相当制。通过对位阶、官职的规定,对古代日本前国家时代的豪族进行重组,逐渐形成了律令制时代的氏族。平安时代,各氏族争夺官位并开始逐渐形成对各层级官位的垄断与世袭,官位决定着家系的发展。中世以后,随着武家政权的确立,古代的氏族转型为家族,中央王朝官位虚衔化,家系与官位的关系开始固化,家系出身决定了官位的高低。至江户时代,官位与家系的相关性彻底固定,形成了由可担任的最高官位的高低来决定家系等级高低的等级制度。纵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公家官位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其明显地呈现出日趋贵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古代大陆移民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在日本列岛内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些文明成果又为倭王权所利用,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了倭王权走向成熟。难波津工程的建造与难波津之歌的产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倭王权的统治下,古代大陆移民在创造了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难波津工程的同时,还在劳动过程中创作了“难波津之歌”这首著名的和歌。伴随着古代日本律令国家的形成与倭王权的强大,难波津之歌便成为倭王权用来宣扬其对内外统治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6.
贵族是日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社会阶层。直到明治维新以前,贵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大和时代的豪族、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也称王朝贵族)、幕府时代的军事贵族。社会发展进程与贵族制度相伴始终,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的贵族主宰历史是日本古代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贵族制度的直接影响是强权统制架空了皇权。贵族制度的社会史含义在于,贵族是身份制社会的产物;贵族的根本属性是血统而不是财富;贵族传统塑造了日本人人格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人身控制的最重要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民的占有与支配。王权对编户齐民的生杀予夺之权很大程度上依靠户籍制度,这是这项制度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律令制都城藤原、平城、平安京的格局建制是模仿隋唐长安、洛阳两城设计而成,它的条坊制与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最显著地揭示着这一点。此已为中日学者所共识。近年来。关于都城制的研究似乎已侧重于通过都城制度而探索日本古代天皇制及古代国家政治形态、政治组织  相似文献   

9.
古代埃及人早期有关外族的概念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王权产生以后,统治者把外族问题政治化和仪式化,试图借此来强调手中权力的合法性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综合分析古代埃及统治阶层的宣传性文献,并对照考古发掘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埃及人对外族的想象和与外族的实际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六朝政权对疆域内各区域的治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当时岭南出现的"家族统治"现象就是一例。就地域来源而言,可将之区分为在地豪族的"世袭式"统治和侨人家族的"断续式"统治。在地豪族控制州郡主要凭借的是家族势力及在地方上的领导力;而侨人家族的出任,主要是朝廷欲借重该家族与岭南吏民的"义故"关系。家族治下的岭南地方权力构造是在地豪族联合,抑或侨旧家族合作来控制地方,实际反映了岭南地方豪族势力的强大。岭南家族统治的出现和延续,虽有其弊端,但能降低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和军事成本,在非常时期稳定地方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1.
来自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为日本古代国家的形成贡献了文字、文学等文明要素,推动古代王权走向成熟.文字和文学是联系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的纽带,而掌握文字工具的大陆移民又是联系大陆、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文学来考察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之间的关系,是解析日本古代史中一些尚未明确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了解大陆移民在日本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代日本的五月五日礼仪,始自7世纪初,形成伊始受到中国夏至理念的影响。至8世纪律令制国家确立后,五月五日节仪成为体现天皇与全体官人政治关系的重要国家礼仪。中国民间五月五日习俗中的菖蒲、续命缕等道具成为律令制五月五日节仪的必要组成要素,避邪除灾的观念也随之被融入五月五日节仪之中。  相似文献   

13.
明初女官在正史和地方文献中均有记载,正史略述制度,地方文献多关注女官个体。明清广东地方文献对明初广东五位女官的记载,弥补了正史、官方文献的不足。广东士大夫书写和民间传说在叙述女官的生命历程时,表达了各自的立场与观点,呈现了女官在朝野的不同生活状况,建构出广东女官知书达礼、恪守职责、严守妇道的形象,使正史隐蔽的女官形象通过个体得以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世界历史》2000,(2):107-110
由施治生、郭方主编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制度》。凡从该书引文,均只标明页码)一书,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继《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施治生、刘欣如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可以说,该书是前著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同步出现的,城市之核心则在于都城。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仅是王权正统性与权威性的象征,其空间组织、结构和布局,也浓缩了当时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开展对都城的研究,是解读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畅 《史学月刊》2024,(2):76-86
自1066年诺曼征服至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是英格兰封建王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王权与地方社会的关系以国王和郡守为典型代表,大致呈现三个阶段。首先,三次郡制改革体现了诺曼征服后国王加强地方统治的决心,且国王在二者关系中占据主动。其次,郡守的身份地位和职能属性反映了国王所推行的地方代理人制度,表现为封建王权对地方社会的主动介入。最后,郡守对国王的反抗代表了这一时期地方社会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权力紧张。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国王和郡守的关系不仅透视出王室政府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博弈与妥协,也凸显了封建王权介入地方社会的最终目的和行为本质,进而二者在权力调适下趋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孙华 《世界遗产》2013,(1):62-64
羁縻·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分封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世袭官职、由他们代理中央王朝统治当地人民,达到国家和平统一的特殊政治制度。在实行这一制度的时期,被授予土司之职的中国西南族群的首领,  相似文献   

18.
"选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选秀"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时间不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通过城市与法国王权关系的变化来探讨城市与近代早期西欧民族国家的建构。在法国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这种博弈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12-14世纪中叶,城市与王权联盟,王权加强,开始进行政治整合;15-18世纪,王权无法容忍城市的离心倾向,城市被迫渐渐融入王权,逐步形成一套严密的中央控制地方的体制,即中央集权体制。此时,王权的政治整合功能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张云 《文史月刊》2005,(12):52-5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自秦代以来的官僚帝国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的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是巩固至高无上的皇权、制约官僚权力的自主性扩张、严厉打击官僚腐败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轨迹,揭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纵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中国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