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跃进"期间,中国制药行业曾在"超声波化"运动中大量制造土超声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从技术的角度看,单个项目没有取得成效是因为没有同时符合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的要求,而整个行业的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认为的虚假浮夸,而是一系列技术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正唐肃宗李亨自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以后,适逢唐玄宗先后宠信宰相李林甫、杨国忠,深受政治迫害,而后又遭遇"安史之乱"的动乱之苦,成为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在长安登基的皇帝。"文武失德"的政治危机让唐肃宗印象深刻,以至于对相权膨胀与军权旁落极为敏感和忌惮。为此唐肃宗一改唐初抑制内廷的政治准则,而着力于提拔内廷势力,引入宦官后宫来对抗外朝,构建一个内廷外朝相制的二元政治体制。自肃宗朝起,以后宫、宦官  相似文献   

3.
曾恺 《神州》2012,(27):164-164
永徽六年,唐高宗废掉原配王皇后,改立昭仪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后,史称"废王立武"。这场发生在两个身份特殊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因胜利者武则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受到学术界长期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定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整件事略作分析,揭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绝不是"听命中央"而是想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张学良与日本政客有暗中交易,希望通过收买日本政客,进而放缓或者阻止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也是其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光宗死后 ,东林党人对政局缺乏冷静的分析 ,忽视了后宫空虚的特殊性 ,没有利用唾手可得的有利条件去尽量巩固宫府一体的机制 ,而是简单地将李选侍推出政治舞台 ,直接造成了后宫无主的局面 ,客观上促使朱由校迅速地依靠客氏、魏忠贤一伙 ,不意为宦官专权扫清了障碍。“移宫”后 ,政局出现连锁反应 ,魏党反过来借“移宫”罗织罪名 ,又“因移宫而并成挺击、红丸之罪” ,东林党人被一网打尽。本文指出东林党人政治上的失误以及明代后宫制度的弊症 ,说明极度强化的皇权最终会削弱其本身  相似文献   

6.
高安公主是唐高宗与萧淑妃的女儿。由于李武间的激烈政治斗争,公主晚婚,半生被幽掖庭,家人也被武则天残害殆尽。不过唐玄宗却礼遇公主,选择在晖政门为她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葬礼。这场丧葬礼包含着玄宗巧妙的政治手段,既发出了后宫不得参政的警告,又拉拢了朝臣和宗室的人心。同时,玄宗也借此表达了对姑姑坎坷、隐忍的一生的同情。  相似文献   

7.
韩艳 《神州》2012,(16):82-85
电视剧《后宫甄嫘传》被某电视台宣传时称后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一个是拿命在斗,为了爬升,更是为了活着。而《杜拉拉升职记》虽然也告诉了我们如果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虽然说职场亦江湖,但书中更多的是讲述如何提升自己,使自己更有竞争价值。《杜拉拉升职记》受到了如此的追捧,连徐静蕾都亲自上阵拍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更不  相似文献   

8.
曹野那姬考     
本文对唐代史书上一带而过的"曹野那姬"进行了考证,"野那"(Yānakk)其粟特语原意是"最喜欢的人"。指出这个胡人女子作为唐玄宗后宫里的姬妾,很有可能是来自中亚西域曹国进献的胡旋女。  相似文献   

9.
凌以安 《古今谈》2002,(4):43-45
湖州自古为东南望郡,山水清远,人才辈出,向来被称为物之邦、丝绸之府。其教育事业历来发达。还在唐玄宗时即创设了“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相沿不废。北宋仁宗年间,教育家胡瑗来湖办学,更加声名远播,世称“湖学”。  相似文献   

10.
大谷文书 2 835号是一份研究唐代括户的重要文献 ,由文书来看 ,敦煌县在长安三年括户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李峤有关逃户对策的变通性建议在此次括户中也已被部分采纳。逃户的原籍地政府与逃户的寄居地政府 ,对于不同括户政策的态度很不一样 ;大地主在政府括户时的特别动向 ,主要不是表现在言论上 ,而是表现在行动上 ;逃户的发生会影响到原籍地的租税 ,而逃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土地问题而非括户政策本身。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合肥包拯的故里,包姓人家对嫂子极为尊重。这是因为民间传说青天大老爷包拯是被其嫂子救护并一手抚养成人的,没有嫂子就没有后来举世推崇的包青天。其实,不是包拯被其嫂子救护收养,而是包拯的幼子包蜒是由其长媳崔氏抚养成人的。  相似文献   

12.
嘉庆二十年,礼亲王昭梿以滥用非刑、凌辱大臣被革除王爵。邓之诚先生认为,昭梿被废主要是由于昭梿对嘉庆帝有所"怨诽"以及嘉庆帝"恶文士"导致的。笔者认为,昭梿因功不获赏而对嘉庆帝有所"怨诽"最终招致革爵禁锢的说法,有所不妥。嘉庆帝"恶文士",以致昭梿等宗室文人获罪之说不可成立。昭梿遭革爵、禁锢之重惩,其原因既不在于其虐待下属,也不在于其凌辱大臣景禄,而是在于其指斥大臣景安为其奴才",目无君上",藐视独一无二的皇权。  相似文献   

13.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他著名于唐代,是因为他与唐玄宗的政治生命相始终。他帮助玄宗取得政权、巩固政权,又随玄宗失去政权,最后又为维护玄宗的地位而被逐出京。他因受宠于玄宗首为内侍监。他为史官修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柳芳修撰《唐历》与他密切相关。他的终年是73岁而非79岁。  相似文献   

14.
周晓瑜 《沧桑》2009,(3):30-31
本文通过对唐代出宫人数量、背景和原因、地点与被安置地点等的考察,认为唐代的后宫规模是相当庞大的,皇帝、大臣和自然灾害在出宫人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对于被放出的宫人,由于其家庭背景不同,即使获得了人生自由,有的依然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是幸存者,我们不死,不是因为死者在任何地方不如我们。我们不死,是因为我们被赋予了改变这个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明确,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往往超过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不堪重负。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及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得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而是有限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炜 《史学月刊》2006,3(5):36-44
中国古代作为官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律学,存在于魏晋至宋。律学之废,并不是北方民族入主的结果。律学的兴衰,与科举制中明法科的变化以及政府对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律学从创建到消亡的过程,历经了士大夫“经律双修”的瓦解和重建,也伴随着政府对普通文官法律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唐代的提倡、鼓励政策到宋朝制度上的要求,再到明清成为法律上的规定。独立律学的消亡,并不是“士大夫始鲜知律”的原因,而是在重经义、重儒学的大背景下,政府要求普通文官具备法律基本素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唐朝史书中记载了一件事:唐玄宗刚继位时,有一回,宰相姚崇在唐玄宗面前评议侍郎等一些中层官员的优劣,这是唐朝的一项制度,由宰相进行评议,给皇帝做参考,最后由皇帝表态,择优任用。在姚崇评议过程中,唐玄宗显得漫不经心,好像对这次评议之事根本不关心。姚崇心里就没底了,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姚崇评议完了,就征求唐玄宗的意见,但唐玄宗却不表态。  相似文献   

19.
实行“废两改元”政策是国民党政府为了改变国内市场“两元”并用混乱局面而进行的一项重要金融改革。1932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在上海主持讨论与布置“废两改元”工作,引起上海各业,尤其是金融业的特别关注。次年3月起,“废两改元”正式在上海实行,而后苏州等地亦相继实行。这一政策实施后,国内币制得以统一,中央政府掌握了国内货币铸造发行权,对促进当时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四大家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本组史料选自我馆所藏吴县商会档案,反映了“废两改元”政策在沪、苏两地实施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名山     
山以气而灵,以人而胜。中国的名山,讲究的是人气。中华名山,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文化家园和精神象征。中华名山不容被今天几个人几句话所“颠覆”。名山不是被评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而是由历史来说话;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