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物馆陈列的内容和形式问题,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主要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新技术在陈列中的应用,社会对博物馆陈列水平的更高要求,陈列展示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革。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博物馆是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代表着社会的正义和良心的社会机构。博物馆陈列中的人性化的设计可以给人以新知,以体验,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博物馆里来,使博物馆能发挥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滋养。因此,具有"人文关怀"的陈列设计能体现博物馆的精神和职责。本文从陈列设计的艺术手段的角度阐释了人文的陈列设计的重要以及人文陈列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在细节和不经意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罗军 《沧桑》2014,(4):153-155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博物馆工作的业务重点,也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从文物类别、展览形式等方面进行策划设计,利用优质的陈列展览吸引观众,通过增强陈列展览的知识性、鉴赏性和互动性,满足社会观众的精神需求。本文提出了博物馆在实施陈列展览策划与设计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交互是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观众与展品之间最直接的交流途径,也是连接观众与展品的纽带。文章简单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的目的,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框架,论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内容,包括宽视野立体显示、跟踪定向、三维建模等,并从虚拟现实漫游、增强现实交互、混合现实交互几个方面对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实现做进一步探究,希望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交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谈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应加强观众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霞 《文物春秋》2003,(1):56-58,69
<正> 为改变博物馆门前冷落、观众寥寥的局面,博物馆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高品位的陈列和丰富多彩的专题展览,以吸引观众,促进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这已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可以说,观众对陈列展览的反映,是评价陈列展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在以往的陈列工作中却存在着陈列设计人员的观众意识不强、忽视观众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陈列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博物馆在公众中的形象。本文拟就为何及如何在陈列工作中加强观众意识作一简单阐述,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人类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场所,对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物品进行归类,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知识教育和艺术欣赏。博物馆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学是一门学科,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之间都有着很大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对陈列展览的具体内容提出要求,陈列展览设计的人员应该注意空间布局和色光以及陈列展览的传播效果等等。另外对观众心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分析了作为博物馆人即陈列展览行为的实施者在陈列展览中所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启动于1997年,至今历时20年,成功举办了14届,总计评选出精品陈列展览150个。十大精品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的提升。本文拟以从1998年开始评选的第一届(1997年度)到2017年评选的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为例,探讨我国博物馆界陈列展览水平提升的轨迹。主要从陈列主题、展陈理念、陈列形式设计和陈列展览的社会形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袁启明 《文物天地》2022,(12):82-86
<正>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个小众且专业的设计门类,从初期类似美工的工种模式,近些年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现如今,不仅在各类博物馆中有相关设计从业人员,在设计公司里也有了专业的陈列设计人员,一些艺术院校纷纷设立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可见,现在的博物馆陈列设计行业渐渐为人知,为人爱。  相似文献   

9.
潘耀 《丝绸之路》2014,(14):70-71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表现形式,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地方博物馆可以选择推出一些专题展览。陈列设计理念是一个陈列的前提和指导思想,主要通过设计理念来构建文本和实物形式,以求用有限的陈列空间展示相关人文历史。泰州明墓出土服饰陈列通过专题展览的形式反映明代泰州地区的人文历史风貌,将服饰研究成果转化为观众可以读懂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参观需求。  相似文献   

10.
陈列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作为一个公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尤为重要。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水平和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是增强博物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陈列展览物品的设计,有助于深化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宣传度。  相似文献   

11.
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教育功能列到了博物馆三大要务的首位,以"藏品"为核心的陈列展览便成为博物馆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陈列设计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成为各大博物馆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以丹麦摩斯盖得博物馆为例,阐述数字技术如何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合理利用,以期对中国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列工作是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它使博物馆成为特殊一类的科学研究机构,构成了博物馆工作的特点。没有陈列,博物馆便失去了它最重要的特点,变成了搜集品的贮藏室。判断一个博物馆工作的好坏,首先根据的就是博物馆的陈列工作。目前,如何搞好地方博物馆的陈列美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要重在古建筑的应用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的思想对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决定性的影响。博物馆的陈列和文学艺术一样,其思想性和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是相结合的。这就是陈列的美学设计。而陈列的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博物馆的历史陈列是从书本上搬来的,……中国的历史博物馆是墙上的书.”这是澳大利亚博物馆学者法吉特女士在南开大学讲学时对中国博物馆陈列现状的评价,它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信息: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形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纵观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现状,从整体上说,我们还是停留在30年代欧洲标准化设计的水平.“贯穿红线”被作为博物馆陈列的指导方针提出来,以此适应博物馆肩负的教育职能.它强调举办的每一个陈列都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教育性.把本来不会说话的文物,人为地灌注进今天的思想内容.在陈列形式上,各馆目前都流行一种组合方式.单柜加展板以突  相似文献   

14.
试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丰富性与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包括设计与制作、展览与开放、交流与服务等方面,体现出一座博物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提倡精品意识,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今天,在“人”、“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同时,新时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加注重契合广大民众文化需求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陈列是在博物馆语境中通过空间、展品和设计传播知识、影响观众判断及态度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博物馆展陈有不同的要求。博物馆陈列内容是一个多成分、多层阶、多联系的复杂网络,博物馆实物、博物馆空间和陈列设计是构成博物馆陈列的三个元素,其中的实物性元素包括实物、图示、仿复制模型、场景、美术创作等;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组织方法有分类标本类、知识教学类、主题类、讲故事类和论证类等类型,设计人员应根据陈列目的和观众学习需求妥善设计内容呈现的次序和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陕西耀州窑博物馆是我国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自1994年开馆以来,在明确陈列指导思想,确立陈列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陈列体系。无论是在陈列内容,还是在陈列形式上,都体现了独特的设计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自身特有的陈列风格。该文总结了本馆在陈列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造力是创意设计的重要来源,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艺术创造力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的萌发、内涵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旨在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艺术表达,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形式设计的审美品位,为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姜涛 《丝绸之路》2011,(8):102-104
当前,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博物馆工作也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本文由博物馆最基本的工作——陈列展览工作入手,从转变陈列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办好特色陈列两方面对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列工作体现着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和服务社会的深度与广度.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根本途径,是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因此,博物馆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努力搞好陈列工作,力争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陈列。本人对博物馆陈列工作谈两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以来 ,随着博物馆陈列观念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变化 ,在博物馆陈列设计理论和实践中呈现出情节型。唯美型。参与型。交流型四种设计流派。四种设计流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使博物馆的教育。审美。娱乐。交流功能不断加强 ,博物馆的陈列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以观众为主体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