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研究刘厚琴汉代是封建大一统重新建立和社会大发展时期,统治者竭力寻求一种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思想意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适应汉代封建皇权专制统治的父权制思想应运而生,为汉统治者所青睐,并受到法律保护。本文对汉代封建父权制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2.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国家机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职能:一是缓和冲突和对社会事物进行协调管理,二是对人民实行镇压和统治。西周国家运用分封制度,更充分地发挥了国家机器缓和冲突的职能,促进了中国国家大一统历史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主要蕴藏在《春秋》这部史书中。"大一统"思想为秦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春秋》来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及其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杂糅先秦诸家、以天人感应为主要理论形式、以中央集权为理论核心、以"独尊儒术"为文化诉求的大一统政治思想,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对于维护日臻成熟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对统一的政治信念、统一的民族情感和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是推动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尽管以往学界对“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有过很多探讨,但将其和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联系起来分析的论著尚不多见,实际上形成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钥匙。一、“大一统”是以“周天子”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提及“大一统”,  相似文献   

8.
在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史学思想与社会变动之间持续着一种互动。秦亡汉兴的历史巨变,促使了汉初史学"过秦"思潮的出现;汉家天子起于闾巷的特殊身份,以及光武中兴使得汉家天下失而复得,引起了汉代史家从神意角度对汉皇朝政权的合法性作出论证;汉代国家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扩大,使得汉代史学具有着浓厚的大一统观念;"汉盛于周"的历史定位,决定了汉代史学具有强烈的"宣汉"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成为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的文化遗产和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从中国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多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互为表里,中国民族发展"多元一统"的格局是历史上无数政治家、历史学家在政治实践和历史文本书写中不断维护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大一统"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就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正>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封建皇朝大一统政治的建立与巩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的同时,以汉民族为中心、少数民族起着互动作用的民族一体性也得到了加强。在这样一种政治、思想大一统和民族一体性背景下,汉代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也明  相似文献   

11.
方志不仅有史料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集中体现在小序、按语、论赞等之中。清朝统治者通过东北方志的修纂来表明其正统地位,论证其治统即政权合法性和统治合理性;宣扬其道统,即儒家文化认同和强化道德教化。此外,还凸显"满洲根本"的政治原则,实质仍包含在"大一统"思想之中。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传统经世思想中注入救亡图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东北方志序论也包含丰富的革新思想,如针砭时弊、世界视野与进化史观、振兴实业、抵御外侮、重视教育等。系统阐述清代东北方志序论的思想价值,展现出时代变革影响下方志编纂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元朝统治集团以边疆民族入主中原,始终没有形成畿服式的中心一边缘格局观,很少考虑"内中国而外夷狄"的旧华夷秩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虽有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兼糅蒙、汉、夷等多重文化色彩的一面,但主要依蒙古"旧制六事"行事,极具刚性.其"以战养战"的边疆开发方式走出了"以有用之民取无用之地"的怪圈.这种更加积极的统治方式,大大加深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大一统,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一统王朝崩溃,南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发生剧烈变迁,各阶层、族群起伏升降。与此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相应地发生冲突与融合。一方面,新思想的传入对整个社会形成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也发生转变,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阶层需求。其中,孝道思想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清朝“大一统”的目标“大一统”是在中国古代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思想,历朝历代均以实现大一统为其治国的终极目的。“大一统”也是清朝统治者所孜孜追求的目标。清军入关,“既得中原,势当混一”已表明他们锐意进取、一统全国的决心。建立清朝中央政府,表明清为“正统”。“正统”说是一种精神纽带,绾系人心,“正统”即是“大一统”的担当者。入关之初,英王阿济格曾提出,放弃中原,退回山海关。按照阿济格的思路,退回辽东也就等于放弃中原,如果不是以中原为基点对全国进行统治,就不能称为“正统”,就不可能号令中华,统一边疆…  相似文献   

15.
晋文 《历史研究》2020,(3):11-18
正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秦汉经济制度也不例外,其作用重大,在大一统国家治理中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进一步研究。一、秦汉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的经济制度,奠基于商鞅变法以来的制度设计,大致奠定了整个秦汉时代的制度基础。为了维护和巩固秦汉王朝的统治,这套体系庞大的经济制度主要用以规范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经济权利与义务。沿袭先秦以来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秦汉国家设置了相应的制度规范。《汉书·食货志》称:"士农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大一统皇朝,《汉书》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所谓大一统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的统治;二是指全国性的多民族统一。大一统政权的出现有它的历史进步性。它可以为人民生活的安定提供较好的环境。它可以更好发挥政权的管理职能,协调经济和生产事业,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及道路交通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它也可以更好地协调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发展,由发展的不平衡达到相对平衡,共同把祖国历史推向前进。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种进步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统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公羊学派大力阐发大一统之义后,一统更成了封建政治的首要问题。割据政权把一统作为最高追求目标,统一皇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在清朝统治下政治局面和社会秩序都比较稳定,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清代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现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伊斯兰教政策,恩威并用,政教分离,包括宽待与优抚和管理与限制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曾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奇迹。渤海一切政治制度、文化等几乎都"象宪唐朝",等级制度也俨然一个封建皇朝,但是渤海始终是唐朝统治的一个地方政权,是唐朝东北边疆的重要守卫堡垒,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清代“大一统”研究问: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近十年来,“大一统”是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清代“大一统”则成为其中的焦点。清军入关后,面临激剧的满汉文化冲突和对立。清朝统治者审时度势,积极学习中原王朝治国理念,“崇儒重道”,推崇儒学,并以之指导、推动清初社会重建。其中,对“大一统”思想的学习和吸收,至今仍被研究者视作清政府能迅速完成国家统一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大一统”理论?在清朝之前,“大一统”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与汉代史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三大潮流 :注重以天道论人道、探寻历史的变易及其法则和着力阐发大一统思想。这些史学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 ,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三统”历史变易说和“大一统”说等历史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