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75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卷一一○《赵秉文传》 :“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 ,同修国史 ,兼益政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 ,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 ,进《无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最后一句中标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众所周知 ,《贞观政要》为唐吴兢所作 ,《申鉴》为东汉荀悦所著。初一看来 ,上述标点似乎无误。但细加寻绎 ,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故事类”及龚显普《金史艺文志补录》、孙德谦《金史艺文略》均著录有赵秉文著《贞观政要申鉴》。爰考其实 ,赵秉文时任益政院说书官 ,《金史·百官志二》谓 :“益政院 ,正大…  相似文献   

2.
元顺帝时,在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朝修成了辽、宋、金三朝的断代史,其中《金史》被后世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最为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历代学者都进行过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使《金史》更加完善,故现行的中华书局1975年版《金史》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仍偶有错讹,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金史》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3.
《金史·选举志》中有一些难解的铨选专用词汇,在金代史料中亦没有解释,对于理解金代铨选、官阶制度造成困难。通过对《金史》和金代传记资料的爬梳,结合唐、宋、元铨选制度进行对比,对《金史·选举志》中出现的铨选用词进行考释,对于《金史》的阅读和金代选举制度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宋金《礼志》进行比对,考证出《金史·礼志》脱漏亡佚礼目数十条。《宋史·礼志》、《政和五礼新仪》之礼仪,金朝大致都实施过,未见《金史·礼志》载录者,实为脱漏或元人修史时未修入内。金朝主动模仿或说移植汉制礼仪,始于熙宗;主动实施汉制礼仪且有一定规模者,当是海陵王;世宗、章宗两朝则集其大成,并尽可能按照唐宋礼典实施。《金史·礼志》缺漏有关农业的礼目,或与女真族起于渔猎有关。然金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一些应该具有的皇朝礼仪,金朝阙而不载,当是史料缺佚所致。宋朝特有礼仪,金朝并未施行,其情可以理解。金朝未设某些礼仪,还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金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元顺帝时,丞相脱脱修辽、宋、金三史,而《金史》被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所要探讨的"亳州军变"的时间就是《金史》中相互矛盾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
一辽金史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独立的段落。同其他断代史相比,辽金史的研究起步晚,人员少,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金史的研究同辽史相比,又要落后一些。在解放前专门研究金史的人,几乎找不出来,往往是研究宋史、辽史的人兼及金史。解放前金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官修《金史》的补正,金代遗文的收集整理以及对若干事实的考证,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这种情况一直  相似文献   

7.
陈晓伟 《史学月刊》2023,(10):91-104
《金史·太祖纪》载阿骨打于1115年建元“收国”,国号“大金”,1117年改元“天辅”。有学者提出质疑:该《太祖纪》底本《太祖实录》篡改开国史,隐讳阿骨打创业之初曾在杨朴建议下请求契丹册封的经历;金代实起元“天辅”,“收国”疑为杜撰。重检此说,首先以《金史·耨盌温敦思忠传》中的杨朴为线索,考证出此人事迹及所在列传全部改编自“金实录”;然后钩沉《太祖实录》阿骨打创业史之原貌和真实立场,发现金初纂修国史时不仅没有隐讳杨朴其人其事,而且直书契丹册立阿骨打之史事。最初源自《亡辽录》的天辅起元说,代表着南宋知识界对于金代开国史的了解程度。入元以后,“金史”形成多条传播链,人们的知识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接受收国建元和金代权威的纪年谱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朝始祖函普的族属问题,研究者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函普是新罗人或高丽人,有人认为函普是人或女真人。本文通过《松漠纪闻》、《金史》等书有关金朝始祖函普族属记述的考证,认为,《金史》关于函普“从高丽来”的记述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即认为,函普及其先人由进入新罗,归入高丽,后从高丽来到女真地区,加入女真联盟,成为女真首领。函普实为——女真人。  相似文献   

9.
赵永春 《北方文物》2020,(1):103-107
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金史》点校本,校勘精审,为促进金史研究起到了重大作用,然百密一疏,其仍然偶有失误之处。选取《金史》部分"纪""传"中的十则史料重新进行校勘,以期有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元代脱脱撰《金史》以来,关于金史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认真回顾金史研究的过去,有助于今后的金史研究。总結过去,是进一步开展金史研究的新起点。一、清和清以前的金史研究元代关于金史的研究,是围绕着《金史》的修纂而开展的。关于《金史》正统的讨论和金史资料的收集,是元代金史研究的两件大事。《金史》修成,元代的金史研究也即告结束。在明代,金史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有关金史的研究。主要是杨循吉的《金小史》八卷。杨氏还撰有《辽小史》一卷。此二种后来都收入《辽海丛书》。《金小史》是根据官修《金史》,简述金朝的兴亡。以其篇幅短小,故称“小史”。  相似文献   

11.
1975年版中华书局校点本《金史》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最好的版本,但其中亦偶有讹误。笔者在通读《金史》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金史》中的讹误试作校正,以期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2.
官印的印文、印背印侧刻文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制度的第一手史料。从古文字学、文献学角度考释了《金代官印》一书182、183、206三方金代谋克印模,考证三方印印文都应是"窟忒忽达葛谋克印",更正以往学者的误认误读,并根据《金史》记载,确定该谋克的路属,补证了《金史》记载猛安谋克之数。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6,(2)
安康许家台南宋王诚夫妇合葬墓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佘家窑村,是目前陕西省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座宋墓。本文通过对碑文进行释读,对墓主的身份进行考证。并对其子王彦的身份进行深入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同时,通过碑文的考证,也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军事、官职以及抗金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金州区域抗金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元代《金史》修成后仅印行了一百部,明朝初年已不易得。为此,明朝政府先后于嘉靖八年(1529)刊印了南京国子监本《金史》、万历三十四年(1607)刊印了北京国子监本《金史》,并颁行全国。这两种版本《金史》在清代都得以续修,虽然其所刊并非佳本,但对后世学术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引苗耀《神麓記》記有一則金太祖阿骨打的生平簡史,其内容多不見於《金史·太祖紀》,可能源出金朝史館的早期修史素材,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其謂遼天慶四年阿骨打於寧江州"拜天册立,改元,稱帝號",提供了一種與《金史》記載不同的開國史敍述版本,且其所記阿骨打死事亦有别於《金史》,它們均有助於説明金朝官方修史過程中存在的史事改篡問題。這就提示我們研讀《金史》需注意參考其他宋元文獻記載仔細辨析,以發現那些有可能被金人隱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正《金史·太祖纪》天辅七年(1123)五月有"遣奚马和尚攻下品达鲁古并五院司诸部,执其节度乙列"的记载,由于此处所见部族名不太常见,前人对此均有误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将"下品达鲁古"改译为"萨必达噜噶",据《钦定金史语解》解释说,"达鲁古(达噜噶)"为部名,而"下品(萨必)"为人名。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建国》即袭用此说。张政烺先生点校《金史》时,因本书屡见"达鲁古部"及"达鲁古城",且《奚王回离保传》记此事称"达鲁古部节度  相似文献   

17.
《<金史>丛考》,陈晓伟,中华书局2022年11月出版。该书是《金史》文献学研究的最新探索成果,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版本再审”,以修订本《金史》所涉南监本与百衲本异文校为线索,通过举证典型案例重新评判南监本的版本价值。还讨论了百衲本中影印八叶洪武覆刻本后印本“补版叶”以及修润两大问题。第二章“新本献疑”,通盘梳理修订本《金史》,逐条检讨校勘记,择要举例辨析,对不妥之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好版本,但仍有勘误和订正之必要。笔者在参加《金史》今注的基础上,就《金史》部分篇什中关于标点、年代、史实以及错字、误释等数条予以勘误、校正。  相似文献   

19.
蒙元时期纂修金史,虽成书于元末,却实有赖于元初王鹗的修史成果。关于王鹗之金史修纂,前人研究较为薄弱,仍有若干问题有待解索。本文围绕王鹗修史之经过,再论元翰林国史院的始置年代,总结王鹗之于金史编修的主要贡献,并寻找其所遗留《金史稿》的踪迹,从而为今本《金史》史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元修<金史>,因文献不足或认识不够,难免出现失误,如<金史·食货志>中所列七大盐使司与<金史·百官志>中所载矛盾、某些盐场的行盐范围有误等.即使是金代人对同时代的一些问题也不甚明了,在制定政策时也会出现问题,如山东盐使司与沧盐使司的行盐地界混乱等.以上3个问题都须从地理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