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攀登》2011,(3):14-17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二者的融合与促进是相伴而生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黎丽萍 《沧桑》2013,(2):59-61,65
作为异质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中国化,不仅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品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马克思主义吸收、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两者之间文化精神的会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本质要求和地方志工作现状及方志文化发展趋势看,需要地方志工作者做到三点:一是面向现代化需要确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二是面向世界需要培养充分的文化自信,要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独特价值,应该强烈意识到地方志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是面向未来需要我们的事业不断自强,既要坚守传统文化底线,又不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应高度自觉审时度势,淡定自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刘洋 《神州》2020,(6):52-53
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深厚的文化智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人格锻造。高校将传统戏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当中,能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健全大学生的文化品格,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不断彰显民族个性和个人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必然出现文化的冲突,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就遭遇着这样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陈兵 《神州》2013,(21):217-217
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技巧,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绘画除了展示出“视觉艺术”外,也注重中国文化特点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整体环境也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7.
黄河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里,兴起了不断探索“文化”与“文明”的热潮,诸如“文化”与“文明”的内涵、文明起源的标志、文明的多元和一元、传统文化评价等等。它们既是学术问题,同时也是与现实社会密切攸关的问题。它的出台,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为了深入的探索黄河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文化”与“文明”的有关基本问题。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总是有他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有深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在于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1)""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徐善温 《神州》2012,(9):30-31
石化企业文化效能的发挥,是一种由内而外、由里及表、潜移默化的作用过程。石化企业文化是满足职工求知、审美、娱乐、健身、成才的有效途径,是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组织的有效途径,也是群众路线在石化企业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元美艳 《神州》2014,(17):163-16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几千年,以至于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都透漏着中国化气息。这些气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传承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极一面,摒弃消极方向,促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使之与我国现代政治文化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符合救国救民的时代需要,也符合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契合点,最终被新型知识分子阶层所信仰,把它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为拯救、建设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杨珺 《沧桑》2008,(5):142-144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进步的东西,使之更好地从中国特色出发,为中国当代反腐倡廉提供文化武器;晋商文化的研究也需要实现从传统的经济价值的研究向社会价值和伦理意义的转向。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将使两种文化产生碰撞与交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对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龙安志(Laurence Brahm)来自美国,但却是一个道地的中国通。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众多城里人纷纷在自家的房子里装修上石膏罗马柱的时候,他却在北京四合院里办起了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新红资客栈。龙安志很聪明,有人说,他是拿别人的文化赚自己的钱。但是抱着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无国界的心态,龙安志为小规模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和延续发展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如今,龙安志又来到了中国壮美神秘的西藏,在这里,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刘杰 《沧桑》2010,(5):98-99
本文重点讲述基于"自在人"假设的S论以及S管理模式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并初步探讨如何运用S论构建企业文化和以此为基础实际应用于构建教育型行业,探寻S论与人的内在关联,结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力图达到行业文化管理与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为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教育培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问题,如社会管理盲区增加、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等,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复兴中国文化并完善城乡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神州》2011,(9X):17-18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不仅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中国人文化艺术审美方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古典精神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济生 《炎黄春秋》2006,(11):75-79
中国传统文化有几个影响特别大的流派?学术界几乎是都维护这样一个定论的:儒释道三大家。那么中国究竟是四大传统文化还是三大传统文化?还有没有和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并列的文化?后面我谈的帝王文化究竟是不是传统文化?帝王文化能否和其它三大传统文化相提并论?只提三大传统文化掩盖了什么?在传统文化里放走了帝王文化危害有多大?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重视,所以,旅游行业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本文指在探析传统文化影响下现代旅游管理发展的发展,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径、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管理与发展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使我们能更加有效的运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运用到现代旅游管理发展当中,促进旅游管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沈娟 《神州》2012,(26):22-22
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例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帕瓦罗蒂属于各自的地域与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包括中国。发展民族文化,即对人类做出了贡献。中华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发展更新,我们的文化体系是开放的也是传统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参与世界,与世界一起前进,才能保证我们的文化的活力,使我们的文化生机勃勃,不是变成博物馆的展品而是仍然活跃于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并对人类文化作出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周浩 《神州》2013,(18):43-44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明,经过几千年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支持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存活了几千年,并将继续推动我们伟大的祖国向前迈进,蓬勃发展。在传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的年代,人民过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生活已经无关紧要。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再遭到国人忽视,频频发生冲破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日益突显。与此同时,信息流通系统越来越发达,文化发展和创新日益加快的社会大环境造就了多元文化。它严重影响、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何传承,又是怎样体现的,更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