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西亚地区的响铜技术何时传入中国及东亚列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经对江苏句容、江都及南京出土的南朝铜器作科技考古研究,发现最迟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来自西亚的新型的响铜技术已经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立足,此后可能相继传入韩国(百济),并进而到达日本地区。过去,响铜及黄铜(输石)技术的考古学研究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在日本受到重视.但中国考古界则鲜有研究。新发现的这批南朝响铜器及黄铜制品时研究3-6世纪时期东西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响铜和黄铜(输石)工艺的传播乃至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远在上古的绳纹土器时代,中国的陶器文化就经朝鲜传入日本列岛。随后,陶瓷技术也以各种渠道不断传入日本,使日本从纯粹的手工制作进入了采用辘轳制作须惠器(釉陶器)的时代。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又经历了模仿中国唐三彩,制造奈良三彩的尝试。之后,一些带有中国风格和日本本土风格的古陶器相继产生,但日本仍未摆脱陶器时代。13世纪初期,日本开始进入了学习和模仿中国瓷器的阶段。从此,这种带有涉猎、摄取、尝试等不同目的的仿制和学习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由于仿制目的的不同,日本仿制中国的瓷器又分为两种:第一,以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智力引进的重要尝试。其创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下,由中日两国高层官员和经济专家共同参与,为中日间经济对话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参加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代表所提出的宝贵建言,对中国引进日本经济建设经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采取的务实、灵活、高效的交流机制,也为新时代我国构建良好的对外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与启迪。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飞鸟时代主要指的是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佛教始传于日本,到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约90年。中国文化在这一时期经朝鲜传入日本,使日本的艺术领域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建国,南朝则兴起了互相更迭的宋、齐、梁、陈,最后统一于隋,这个时期的文化大体承接了周、汉时期的风格,在此基础上接受了西域的健陀罗和波斯的萨珊王朝的特点,其后又融入了中印度笈多手法,而这个时期的独特建筑艺术被称为南北朝式建筑,并与佛教一同通过朝鲜半岛的百济、高句丽、新罗传入日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明创造的汉字,自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已逐渐地溶入日本固有的生活、文化中,并发展、形成为今日日本特有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6.
精英主义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伴随欧美列强对亚洲的侵略而传入,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看到了精英主义下的资本主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海洋日本论与精英主义的结合下,日本迅速完成"脱亚入欧",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展开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学早就传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据史书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二八五年,中国晋武帝太康六年)《论语》、《千字文》等儒家著述已经传入日本,儒家思想也就开始在日本扎根、传播。但是从以朱子学为代表的、所谓新儒学的宋学引进日本以后,便别开生面并终于在德川幕府时代迎来了朱子学史上的全盛时期,而开始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拟就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宋学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早期的传授状况,进行一些考查。  相似文献   

8.
两宋时期中国对外海域交流繁盛。"十王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通过江南的港口城市宁波,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和韩国,被整个东亚地区广泛接受并衍生出各自的地域特色。现在可以利用中、日、韩国之间的这些美术交往史,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在中国已佚失不存却东传到日本、韩国并保存至今的绢绘素材《十王图》的研究来还原"十王信仰"在两宋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弥补宋以后北方敦煌地区佛教文化逐渐衰落,与"十王信仰"相关的研究素材渐渐消失、尤其是绘卷慢慢鲜见于人世所带来的美术史研究上的遗憾。借助日本、韩国拥有的大量绢绘资料作为除了石窟寺、雕刻所能提供的素材之外的一种研究手段来对两宋时期的"十王信仰"进行完整的论证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08年以后,汉王朝先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四郡,即乐浪、真蕃、玄菟、临屯,中国的文物制度更多地传入朝鲜半岛,并经由半岛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文化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的,除写在铜镜、铁制刀剑上的铭文外,还可以推测到通过简牍的汉字传播.朝鲜半岛和日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引进中国的汉字文化,是因为秦汉以后中国的汉字文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汉字文化实际上包括成熟的汉字、成熟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以及成熟的书体.所谓汉字的东传也可以理解成是与汉字有关的成套技术的东传.本文介绍和分析中、日、朝鲜半岛古代木简的发掘及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徐玲 《文博》2014,(2):77-82
近代是博物馆传入中国并逐步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引进伊始博物馆就被赋予了开启民智的时代厚望,其教育功能得到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近代公共教育成为博物馆最为突出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在唐王朝三百年的时间中,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每次遣唐使,少则一二百人,多则四五百人;其中包括不少留学生。这些众多的遣唐人员,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向日本输送先进的中国文化。因而,他们从中国带回日本的唐朝文物典籍数量相当可观,大大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当时传入日本的文物典籍情况,目前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籍,在国外被称为汉籍,早在中国西晋时期,《论语》等汉籍名著就已传入日本,随着两国交往的发展,传入的汉籍越来越多,在日本相应出现了许多汉籍收藏者,现在的汉籍文库(即图书馆,日本早期无“图书馆”三个字,用“文库”代表)就是以购买,继承和受赠这些私人所藏的汉籍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收藏较多的有古都奈良的天理文库,名古屋的逢左文库等,特别在首都东京的几个图书馆(文库)收藏的汉籍,从数量和珍贵程度上均属世界罕见。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任何外来文化的传入,都并非一番风顺,从被抵触到接受乃至融入本土文化,要经历极为曲折与漫长的过程。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期,佛教的传播亦是如此。公元6世纪,佛教经中国传入日本,起初受到了日本废佛派的强烈抵触,这场斗争最终以苏我氏与圣德太子的胜利告终。佛教从此获得了国家支持开始在日本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飞鸟时代,奈良时代还是平安时代,佛教都因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及受容有其独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尹航 《文物天地》2023,(4):107-113
鋄金工艺是中国传统的金工技艺,主要是用金银镶嵌于铁器、兵器表面,装饰效果华丽精美,是皇室的地位和权力象征。鋄金工艺传入日本,名为布目象嵌,使用的材料和器型更为广泛。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铜镶铁鋄金五宝锉的修复保护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鋄金工艺和日本布目象嵌工艺,探讨两者工艺制作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时期曾鲸及其弟子作品的考证,阐述了曾鲸所创立的新风格肖像画及其影响。同时论证了曾鲸的“波臣派”画风于17世纪通过黄檗僧人传入日本,从而在日本形成所谓“黄檗画像”。日中绘画之交流从中亦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白居易在日本受到推崇?》在日本,白居易的诗人地位首屈一指,远非李、杜所能比拟。个中原因,与一系列历史的巧合不无关系。白居易的文集最早传入日本是在838年,当时日本处于平安时代,致力于引进唐朝文化。他们派遣唐使,到大唐搜集中国第一流的著作,又利用商船夹带中国典籍,遣唐使和商人遂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遣唐使作为"外国人",  相似文献   

17.
于德华 《收藏家》2023,(10):78-91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螺钿工艺也传播到了日本,至宋代日本螺钿工艺已相当精湛。明清时期,中日螺钿各有发展,又互相影响,以致于这一时期的不少螺钿漆器在鉴别上出现中日产地的混淆。笔者通过史料研究和实物对比研究,从胎骨、漆色漆层、构图、纹饰、锦地、功能、尺度比例、嵌铜线、撒螺钿和“千里”款识等十二个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中日螺钿漆器的异同以及相互的影响,以理清明清时期中国螺钿和日本螺钿各自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倭名类聚抄》所引《兼名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交流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中遣唐使的贡献巨大。他们将中国书籍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文化、语言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书籍中有一部分是在中国问世后不久便传入日本,而在中国却渐渐失传。《兼名苑》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考证《倭名类聚抄》对其的引文部分,对其成书过程、内容及在日本的传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武钢对外技术贸易的归口经营实体是武钢科技产业公司,它全面输出武钢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传入日本,经过千余年的引进、学习研究与发展,从名称到内涵日益日本化。这些变化在近世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强烈。本文系统介绍了近世日本汉方医学变迁的过程,努力揭示文化土壤、制度、政策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对汉方医学的影响,进而对汉方医学变迁的原因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