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德云 《华夏考古》2006,8(4):78-86
在中国唐代金银器、陶瓷器中,扳指杯是引人注目的一类器物。本文在分析唐代扳指杯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资料,提出扳指杯源于罗马造型意匠,萨珊波斯、粟特等的扳指杯,在吸收罗马造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而中国扳指杯在造型上的细部差别,可能一方面反映了罗马意匠的扳指杯传入中国的不同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反映着外来文化因素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和谐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扳指之玦,是指射箭用的钩弦之器,它还有个名字叫"韘"。据考古发现证实,韘初见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比较流行。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初还刻有弦槽,传统汉式扳指侧视为梯形,而蒙古族和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迄今所知最早的玉扳指出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中,扳指雕刻精致,横向有一条浅槽,是长期钩弦的使用痕迹。妇好本人就是可以带兵征战的统帅,所带的使用痕迹说明这是她实  相似文献   

3.
楚韘     
韘最早见于《诗经》,为开弓撒箭之具,即射手所用的开弓扳指。扳指在我国科学考古出土的最早实物为商代妇好墓所出兽面纹扳指。周代出土数量较大的韘应该为食指韘用韘,周韘材质多样,形式多种。楚地出土有许多周韘,为我们展示了其独具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余琦 《南方文物》2008,(3):166-167
射是周代时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代最强大的攻击手段之一。而作为射箭必备的辅助工具“韘”,即扳指也成为英雄武士征战沙场不可或缺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周晓晶 《收藏家》2012,(5):32-36
若描若绘的玉图画玉 图画,是指在玉器上雕琢绘画或书法作品作为图案装饰,这类玉器始见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多以浅浮雕技法施于山子(图48)、插屏、笔筒、如意、扳指、鼻烟壶、佩饰、镶嵌饰等面积较大的玉器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弓左箭”还是“弓右箭”——论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式》之姐妹篇。本文搜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持弓射箭各种资料,以古文献与大量文物图象为本,综合分析了唐人《射经》中“汉法”与“胡法”之差异,发现“汉法”与扳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扳指,就不能不提中国渊源流长的玉文化。从文化时期起,人类就已经认识到并使用美丽的石头作为装饰品和礼器。玉器在古代有很多种,以地方玉、和田玉、岫岩玉、玛瑙等为主。古人贵玉,玉被用于饰物、器具、乐器、钱币的制作以及礼仪、祭祀  相似文献   

8.
"fergetun"(扳指)是满族狩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指的器具。但随着满族入主中原,在逐渐吸收汉文化、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本民族固有的骑射文化正在一点点地衰败。"fergetun"已从最初的实用工具转化为权力与富贵的象征。本文从"fergetun"一词的结构、语义进行分析,试图阐明其背后折射出的满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射韝     
韝为围臂之物,其中有一类为射韝,又称拾、遂、捍,与韘(扳指)同为射具用品。楚文化遗存中出土有不少周韘,同时伴出有射韝。本文拟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考古出土器物两方面对韝、拾、遂、捍等名称及器物进行考察与论证。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说命》(上)"厥俾繃弓,绅辟矢","是为赤之戎"两句的训释争议较多。本文在综合参考各家说法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见解。前句"绅"读为"韘",""读为"靬",是说弼人被赏赐强弓、扳指、护臂及庳矢;后句"赤"读为"捨",""读为"保",意思指这是佚仲舍弃上天保佑的战事。  相似文献   

11.
封面介绍     
《收藏家》2018,(3)
正汉韘形佩长8、宽8.2、厚0.5、孔直径3.5厘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韘就是一般所称的扳指,晚商已有玉韘出土,刘贺墓出土的玉韘,在韘形佩主体的外围,以勾转单元设计出环绕的神龙、凤鸟以及螭虎。神龙张口含珠,上唇抵触韘形佩主体向上的收尖;收尖的左侧为一回首的凤鸟,凤鸟驻立在韘形佩三角形弦勾处,由此将弦勾处隐藏于其中;凤鸟尾部下为一弯转螭虎,直  相似文献   

12.
韘是套于右手拇指上用于钩弦护指的工具。其名称的出现最早见于《诗经》,佩韘是成人的标志之一。古韘材质多样,就玉韘而言,其出现可早到晚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韘由筒形而出现侧扳,并初现由实用向装饰转变的趋势,玉韘在西汉完成了实用性向装饰性的彻底转变,当时玉韘已经完全演变成装饰性的玉韘式佩。玉韘式佩历东汉、魏晋南北朝依然流行。宋人对韘已有隔膜,当时的韘式佩被看作古玉器,称蟠螭佩。据此推测自北宋开始,对韘与韘式佩的渊源已不甚了了。元人视韘式佩为古玉,称雕玉蟠螭或璩,认为是环一类的东西。韘式佩于明、清依然盛行,称螭玦、鸡心玦,晚清称鸡心佩。玉韘自汉以后甚为罕见,在清代发展为扳指,除用作男性装饰外,还被乾隆赋予丰富的内涵。17世纪,建立波斯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蒙古贵族后裔亦流行佩韘,韘的形式与明晚期沐睿墓出土的玉韘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春姑娘来了,春姑娘来了。"随着日历无声地呼唤,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她不仅走进了那美妙的大自然,而且走进了我心间,让我的心灵既感到万分温暖,又充满了希望。记得那是上个星期的事了。因为我的作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所以,老师给了我一次上升旗台的机会,我十分高兴。那个星期五晚上,我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我又想起了2002年6月27日,12年前我在北大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当时我上课的教室放着邵燕君送的花篮,上面写着"鲁迅北大"。上完课以后北大的网上立刻传出了600来个帖子,中心意思是:钱老师"一路走好"。我最认同其中一个帖子,它说钱老师该说的已经说了,愿意听的也听了,不愿意听的也就不听了,也不在乎了,也该退休了。今天的会也使我想起了这段话,就是我该写的写了,愿意看的也看了,不愿意看的也不看了,就应该告别了。当然是告别学术界,而不是告别学术。  相似文献   

15.
周密 《神州》2008,(2):92-97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相似文献   

16.
轮滑比赛     
正告别了寒冷的冬天,我们又迎来了春天,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轮滑比赛。星期四的下午,阳光灿烂。我们随着老师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大操场上。下午一点半了,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们都很紧张。比赛的哨声吹响了,首先是一到二年级的同学参加比赛,由于他们太小,很快就出局了。说实话,最激烈的比赛得算是我们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决战"了。  相似文献   

17.
消防演习     
正星期一第二节课,校园内开始警铃大作,我们知道这是消防演习要开始了。我们都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毛巾,排成一队,有顺序地往外疏散。很快,我撤到了安全区域,喘着粗气。忽然开来了两辆消防车,从上面迅速跳下来几个全副武装的穿着橙黄色衣服的消防队员,迅速地拿起消防栓,将"火"喷灭了。接下来,消防车上架起了云梯,不一会儿,云梯就伸到了四楼的窗户口。接着窗口有几个人爬了出来,坐进了云梯  相似文献   

18.
夏夜乡村     
正夏天到了,我坐车回到了老家宝应,一进宝应农村我就感受到了深深的夏意。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谢灵运的"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我先走到了菜地,满地金黄的油菜花吸引了我。这时有一只黄白相间的蜻蜓飞了过来,我静静地观看着。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惊飞了蜻蜓,油菜花瓣也随风飘舞,顿时感觉清香扑鼻。我告别了油菜地,又来到了荷塘。瞧,那些荷花多美丽啊!荷塘里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  相似文献   

19.
查济小记     
阿福  李玉祥 《旅游》2012,(1):32-37
我的户外行走,多数随朋友一起,朋友去哪,我也去哪。以前在新疆做过地质队员,在甘肃做过测量队员,所以行走于我是职业性的惯常。若走在深山老林中,也习惯于走最后一个,自恃经历过野外的一些意外呢。不是很想去的地方,给朋友拉了去,就当一回AA制的账房先生,拿一个信封,装了大伙的钱,每日的支出,——记在信封上,这蛮有意思。又一起喝酒闲聊,也是十分的惬意。至于去了什么地方,看了什么风景,并不在意。但也有例外情况。2000年5月,跟朋友去了皖南的泾县,去了泾县的查济,竟迷上了那里的老房子。后来就一次一次地去,去了六七次呢。其结果是,我对当地的民居、族谱、地方人物、民间传说甚至方言,都有了浓厚兴趣。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官职、建筑、忠孝节义等等,甚至对宋朝的程朱理学和明朝的阳明理学,也有了豁然开朗的了悟。感觉特有意思,就乐此不倦了。  相似文献   

20.
<正>新年,一个新的开篇,从这一刻起,一场新的旅行又开始了。记得有位旅行作家说过,你最爱的地方就是你曾经到过的地方。因为走过了这些地方,你便与它们有了关联,分享了那里的生活,那里的喜怒哀乐,并且从此对那个地方生出了一份关爱。当习惯了熟悉的地方,你会自然而然对这里有了依赖,依赖熟悉的场景,依赖每一个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