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长初 《广西地方志》2011,(4):45-49,40
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土地集中,租佃制盛行,租谷占收成的比例高、租额重、租佃手续繁琐、苛例多,佃农负担重。不管是实际控制广西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新桂系,还是曾经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共产党,都注意到广西土地问题的严重性,都制定了相应的土地政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  相似文献   

2.
谭肇毅 《史学集刊》2008,3(1):61-68
"三自政策"是新桂系在1929年蒋桂战争失败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提出的,是30年代新桂系治桂的基本方略.新桂系的"三自政策",打着实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帜,动员全省力量,推进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旨在增强实力,巩固在广西的割据,并准备日后重新崛起.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派系林立,政治混乱,各派势力都施展各自潜能和手段,巩固割据地盘."三自政策"集中表现了新桂系独具特色的军阀政治.  相似文献   

3.
改良风俗是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新桂系树立其开明进步形象的需要.在改革和废除女子婚后不落夫家、早婚、买卖婚姻和童养媳、封建迷信、奢侈排场之风等方面,收到一定成效,使广西社会风气有所改观,但革除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4.
付勇 《文史春秋》2014,(9):55-58
黄绍竑是新桂系的三巨头之一,他和李宗仁、白崇禧是桂林陆军小学堂同学,10多年驰骋沙场打下新桂系的天下而结成了生死之交。但20世纪30年代初,在新桂系反对蒋介石最严峻的时刻,黄绍兹却通电主和,离开新桂系而投靠了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末,新桂系在广西组建县参议会,宣称以实践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县参议会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监督政府,但未能摆脱政府掌控,是新桂系推行实现其地方割据的工具。通过考察新桂系时期广西基层民意机构,可以洞察其自治的本质和成效,为当今社会全面推行的民主建设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潇凯 《广西地方志》2009,(5):23-26,22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末,新桂系在广西组建县参议会,宣称以实践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县参议会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民意、监督政府,但未能摆脱政府掌控,是新桂系推行实现其地方割据的工具.通过考察新桂系时期广西基层民意机构,可以洞察其自治的本质和成效,为当今社会全面推行的民主建设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新桂系政权的倡导与抗战爆发后外来文化的传入,致使广西妇女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广西社会的进步趋势,对广西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桂战争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利用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复杂形势,割据广西,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新桂系为巩固割据政权,提出“三自政策”,整顿省政,致力省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三自政策”是新桂系经营广西并准备重新向外发展的基本方略,集中体现其政治诉求。以往关于新桂系的研究虽也涉及“三自政策”,但专文论述很少,缺乏深入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势力发展迅速,以至日后具备问鼎实力,敢与蒋介石抗衡,与其在安徽的发展有一定关系。本文拟通过抗日战争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的基本政策及其实施的评述,揭示其势力迅速发展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危机日益严重。各党各派纷纷提出解决农村危机的主张和方案。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建立民团为中心和推动力,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的治理模式颇具特色,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瞩目和赞许。关于新桂系治理乡村活动,还没有专文深入研究,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著只作简单的政治定性结论,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符合实际的认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新桂系治理乡村的模式及其效应,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治理乡村和乡村社会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谭肇毅 《广西地方志》2010,(1):47-51,16
“三自政策”是新桂系据桂反蒋时期制定的,其用孙中山三民主义包装,集中反映了新桂系割据反蒋、治省理政的诉求,实质是割据治省的一种理论,也是一项基本政策。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三自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新桂系的统治,也对当时广西社会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25年,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为领袖的"新桂系"统一广西,从此开始长达25年之久的"新桂系"统治时代。在此期间,柳州在时任广西建设厅厅长伍廷飏的主持下,开始了以改造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为内容的生产增收改革。这场农事改革运动(本文将柳州的这场变革称为"柳州农事改革运动"以区别于当时流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以为两者虽然存在交集,而现实上还是存在在很多差别。)既有新桂系军事割据的现实需要,也有深厚的以国民政府为中心的地方自治政策背景。这场改革运动既立足于广西割据的现实,实际上又超越了军事割据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新桂系出于对付、防范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和对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强烈不满,在一定的程度上把原来对准共产党的矛头,逐步转向日本侵略者及对日实行妥协政策的蒋介石政府,成为积极要求抗日的地方实力派。这就为中国共产党与新桂系建立统战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与新桂系的统战关系的确立,在抗战前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造产运动的发韧与新桂系对公共造产的认识有关,新桂系认为公共造产运动近期目标是为了实现自给政策,长远目标是为了实现孙中山所提倡的民生主义目标。公共造产有很多好处:(1)可实现村中的财政自给,使村中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2)遇到灾荒年份,公产可以救济村民,从而实现新桂系所标榜的自给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广西编辑出版的地情资料文献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近代资料文献的特点.这些文献,保留了大量上世纪30年代及30年代以前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民国广西史、新桂系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新桂系的“寓将于学”政策与广西军事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裕、黄绍(后是黄旭初)为首的桂系军队,用武力统一了广西,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新桂系统治。新桂系上台以后,打着“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旗号,提出“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口号,制订了“寓兵于农,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部门具体实施,以便积蓄力量,向外扩展。本文拟就新枝系的“寓将于学”政策及其在学校中实施军事训练的情况,作简略的详述,以期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教。(一)所谓“寓将于学”就是把将校寄在普通学校去养成的意思。新桂系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8.
新桂系统治时期,为巩固广西独树一帜的政治局面,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确保其政令的畅通和有效实施。其中行政督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制度建设。从20年代后期开始,为加强全省行政的掌控,首创行政督察制度,30年代初成型并全面推行。行政督察制度的实施,对新桂系有效控制全省,推行各项新政,保证省内稳定,维护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民国地方政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除汉族之外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民国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从1925年起统治广西25年之久。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是新桂系治桂的重要政策之一。对新桂系的民族政策,学术界研究还较少。近年有学者发表过文章,一些论著也涉及到,但存在简单化和片面性的倾向,有的甚至给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20.
李琴  张伟 《史学月刊》2006,2(8):73-80
19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大力加强乡村基层建设,推行地方自治,在村街设立了村街民大会。虽然新桂系一再努力,制定了各种规则,但村街民大会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真正成为一个民意机构。不过,通过村街民大会,新桂系政权得以进一步向乡村基层社会扩张,巩固了其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