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锦屏 《旅游纵览》2013,(7):290-29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见证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康胜 《神州》2012,(17):225-225
不论何种文化,它的形成必定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而在这个文化积淀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势必对当时的器物造型表现的形式美感和心理认同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日常生活器具造型演变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和阐述不同时期人民大众对器物造型的心理认同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钟胜杰 《神州》2020,(1):20-2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老传统文化也是多姿多彩,在这其中,内涵丰富的彩灯文化最吸引人民大众的眼球。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美的灯饰,彩灯千姿百态,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灯品中,凝聚着历朝历代匠人们的心血与情感。它们凝聚着几千年里朴实的华夏子孙的智慧,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勤俭创新精神的体现。它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所以,本人在本文中就如何传承彩灯文化与发展彩灯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桂林抗战化运动,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化运动。而在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拟在借鉴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民族主义这一诠释工具,以戏剧运动为中心,对民族主义与桂林抗战化运动之间的关系做一番考察和论述,不当甚或错误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有着较大的关联。最近几年,国家博物馆领域逐渐重视博物馆旅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全面摸索、研发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为人民大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文章在给出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对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等教育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在《共同纲领》的起草、修改中,强调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先后衔接,共同为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从而明确了高等教育在新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定位;二是在平、津等大城市解放后,制定实施了稳步改造旧有高等学校的方针政策,并抓住有利时机,彻底将外国势力从新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清除出去,维护了中国教育的主权;三是在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前后,对建立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并领导政务院颁布了相应的法令法规,从制度上保障和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变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周冠男 《神州》2013,(15):217-217
中国剪纸是绽放在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它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与民俗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剪纸艺术产生于老百姓的心灵和日常生活中,在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童年的记忆中,逢年过节,婚嫁吉日,祖母、姑姑总要拿一把见到,随心所欲地剪窗花、礼花、门笺等,动剪成形的人物、动物、花卉尽情地表达  相似文献   

8.
田海舰 《攀登》2010,29(4):51-57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文明先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根本趋向。  相似文献   

9.
黄海英 《丝绸之路》2011,(10):100-101
公共图书馆承载着传播知识、继承和收藏的职责,确立公共图书馆是完全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前提是由政府根据需求,通过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象征,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免费开放政策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以兰克为代表的政治史学相比较,文化史学主要围绕四个命题(或假设)而展开。第一,从研究对象看,文化史书写的不是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事件和政治精英的历史,而是人民大众的历史。新文化史研究的课题虽趋于多样化,但对人民大众特别是下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重视有增无减。第二,从历史观念看,文化史书写的不是一治一乱的历史,而是进步的历史。新文化史家并未远离进步,进步主义史观是其反思和批判的主要对象之一。第三,在目标和方法上,文化史学不以确立单个历史事实为至高无上的职责,而是要求揭示历史事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究明关系得以展开的背后因素。传统文化史重在探求历史背后的理性精神、科学法则、公理公例,新文化史聚焦文化的历史象征、意义和价值。第四,关于文化史学的功能和任务,无论新旧文化史均不满足于追求历史的真相,而是含有比较浓厚的致用色彩,重视在思想启蒙、教化民众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楹联,历来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在20世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湘楚大地蕴育而出的革命先辈们更是广泛运用楹联这一大众文体,寄托哀思、抒怀言志、警世昭人、进行巧妙的地下斗争。不失为中华民族楹联文化史河中,高高耸立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徐舟 《江淮文史》2011,(6):77-81
今年是毛泽东为滁县地委文工团题词"面向农村"60周年。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给皖东地区、给文艺团体的题词。时光荏苒,时代飞跃,中国大地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毛泽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引的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始终没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耳...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也不断地追求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日益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书画也迎来了历史上繁荣时期,近现代相继涌现出的大家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何海霞、傅抱石,启功等等,他们都代表了近现代书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在探索的道路上,毛泽东最初主张的是圣贤救世,但在实践中,毛泽东逐步舍弃了圣贤救世的观念,转向了人民大众,认识到人民大众的联合是改变世界的真正动力。毛泽东的这一认识转变也促成了毛泽东舍弃非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在探索的道路上,毛泽东最初主张的是圣贤救世,但在实践中,毛泽东逐步舍弃了圣贤救世的观念,转向了人民大众,认识到人民大众的联合是改变世界的真正动力。毛泽东的这一认识转变也促成了毛泽东舍弃非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张倩 《神州》2013,(2):200-200
艺术管理在现代艺术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对现代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提高艺术水平,掌握艺术管理,那么及时了解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就成了关键。本文作者针对新形势下艺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作为免费为人民大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在各个地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公益性讲座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不仅弘扬了文化,传播了先进思想,也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概况和突出特点,分析促进讲座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最后分析举办公益性讲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絜矩之道”是《礼记·大学》篇所提出的一个思想文化概念,后经朱熹的重新阐发,在宋元明清时代有重要影响。其基本含义有君子应重视对人民大众行为的师范表率作用、恕道、均平思想等。但是,这个文化概念在近代以后则湮灭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内涵被消解在已有的更成熟的也更为深刻的文化概念中,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均平”思想的另一种解说,而缺乏一个文化概念所应具有的独立性品格。思想的历史证明,思想概念的生命力,永远属于那些新生的富有活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基本内容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一是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基本立场是站在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一边;二是有新的史观,即资产阶级思想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后者才使史学真正成为一种科学)。从古代延续下来的中国史学在近代也有所演变,其余波直到解放前  相似文献   

20.
董焕丽 《黑龙江史志》2011,(16):32+41-32,41
地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当地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利用历史资料、地情资源,突出地方志工作特色,抓好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建设转化为经济成果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所谓地方志文化项目建设,是指国家统一部署修志任务之外的、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所进行的史料资源再度开发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