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丘明代内长城遗存了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军事设施,堪称长城军事设施博物馆。但是灵丘地区明代内长城沿边军事设施的历史沿革、详细分布走向、军事设施功能以及针对性的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对灵丘地区内长城遗址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从而为灵丘明代内长城的进一步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甘肃省金塔县为对象,对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所记录的长城遗迹进行抽样复查。对长城本体存状及变化情况、长城所处环境、破坏因素、保护管理状况等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从中分辨出长城破坏的主要原因,以期对长城遗产的合理监测提供依据,为长城保护工程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4,(6)
陕北明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居民对其认知水平关系到长城保护的效果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目前居民对陕北明长城的认知水平很低,这不利于长城安全及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居民认知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强长城调查研究与宣传教育、促进长城保护与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开展长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和建立奖惩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当地居民的认知水平,以期对推进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在编制《河北省明长城保护规划》过程中,以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与测绘部门协作获取最新的地理信息数据,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对原公布的保护区划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有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成果,针对河北省明长城的文物本体分布状况、价值和特色及遗存可能分布区等特点,适应新时代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已划定和公布的长城保护区划进行了调整,以保护明长城遗产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延续性。  相似文献   

5.
南北地区的环境差异以及壁画文物的自然、人文、历史等特性,都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并解决江南地区壁画保护的环境问题。本文从科学调控文物保护本体环境和适当营造文物保护周边环境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理念思考与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6.
许海军 《丝绸之路》2012,(12):56-57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金塔县境内明代长城的历史概况和修筑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考证。依据调查资料,对现存长城的保存状况、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及长城设施进行了详细叙述。最后通过对长城的损害情况及原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山丹境内明长城遗存及勘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成 《丝绸之路》2009,(12):30-33
我国的万里长城历史悠久,举世瞩目。修建长城一直是中国古代自战国时期至明代的历代王朝为保护疆域完整、抗击和防御外敌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军事战略防御工程。而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作为目前我国最为完整的长城遗存之一,堪称是黄土夯筑类长城的一座大型“露天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明代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段长城在水、风、雨、日光、地震以及过往车辆引起的震动等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损坏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修复保护和管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参照有关历史文献及长城勘察技术资料,试就长城的修建过程、战略防御功能及其文化、科学价值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明长城作为古代军事工程设施,如何针对当时的军事设施和武器条件,选择与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军事防御功能,是其布局和选址的首要关注点。对长城军事功能运作的深入理解是准确认知其选址布局和建造特征,进而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的重要前提。从军事功能运作的角度,以辽宁明代锥子山长城小河口段长城本体为研究对象,基于军事地形学理论,在实地调研和采集GPS数据的基础上,通过Global Mapper和Arc Map等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地形的走势和坡度,以及长城本体及其附属设施的间距、视域范围、武器射程等进行分析,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城墙、空心敌台及马面、烽火台的选址和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9.
陕北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古时是农耕民族防御游牧民而构筑防御工事的必然地带。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陕北修筑过长城。如今陕北榆林地区共存有6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是我国长城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万康成 《神州》2012,(15):64-65
胡氏古民居是酉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古民居建筑群,除了对它建筑本体的保护修缮外,还应在环境综合整治,园林景观营造和人文环境的塑造入手,真正体现出它内在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长城调查的重点是长城本体,它包括长城的起止、走向、长度、结构、时代、现状。只有把上述6个方面调查清楚了,才能为长城整体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明代延绥镇长城的"二边"和"大边"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二边"长城为余子俊督修,时间为成化九年(1473年)三、四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之间;"大边"长城则为文贵主持修建,时间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至正德二年(1507年)四月之间。"二边"长度为2013里(明里)195步,约合1183.4公里;"大边"长度为1087里(明里),约合639.2公里。延绥镇长城的修筑过程与明代西北边防方略的发展过程密切关联,也间接反映了边地卫所土地屯垦的变化,对研究历史时期陕北长城沿线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晗  郭平若 《史学月刊》2007,1(4):86-93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外地区逐步认识和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中,制度、政策与权力的结合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京长城分布于市域北部山区6个区,保存有北齐和明长城墙体及相关军事防御设施。北京长城由于明代时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建造坚固,防御体系完备,至今留存有丰富的长城遗存。北京长城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结合大型线性遗产特征在规划层次、重点点段选取、保护区划确定、协同管理,以及GIS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规划为实现北京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展现长城作为拱卫都城重要军事防御系统的历史文化及景观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徐国军 《东方收藏》2023,(6):101-103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其境内汉明两代的长城修筑史见证了中国古代西北边防的变迁。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不仅要对长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实施保护和管控,更要结合相关文化遗存,提炼地域特色,培育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增强长城文化遗产传承活力。文章立足于武威现存的长城文化资源,把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提出通过完善长城保护管理体制、加强长城文化研究水平、激发文化遗产传承活力、鼓励长城专题文艺创作等方式,助力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长城烽燧燃放点遗迹的实地调查,考证了明代烽燧"火池"、"烟皂"的存在及分布情况,结合古代烽燧制度、烽燧建筑形制、燃烽设施以及联墩的组成形式等方面的文献记载,对所谓的长城"五连墩"、七连墩"和"一烽五燧"是一种"独特的烽燧建筑制式"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了安徽歙县圣僧庵明代壁画的现状,以及产生病害的原因,修复保护的紧迫性和维修保护的方法。要想使壁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长期保存,治理壁画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因此保护壁画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对长城的创修与翻修几乎贯穿其始终。作为当时北边重要的防御工事,明长城的研究不仅是明代军事史的重要组成,而且在这个由长城构成的区域史中,亦涉及到了明代经济、文化以及北边民族等众多领域。国内有关明代长城的研究,从民国至今,经历了一个由面向点、由简向繁的发展过程,从单纯依据文献来探究长城的地理分布和建制沿革,逐步转向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全面分析长城有关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民国以来明代长城的整体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理清明长城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2015,(11)
阿尔山市河滨公园景观设计其实多为现状改造,改造内容主要为阿尔善河两侧景观、河内岛景观、河水整治、护坡护岸改造、水坝改造以及桥体改造。我们需要从现状出发结合地理、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对阿尔山市河滨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本设计通过认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查阅文献,分析规划地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方法 ,初步掌握河滨公园改造整治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明代长城也叫边墙,古浪县境内有三道边墙通过,现存150.8公里,敌台烽燧103座。本文对古浪明长城的分布、夯筑方式、存在病害、保护维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