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各民族服饰中的一朵绚丽奇葩。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的大元帝国其士庶装束更颇具风彩。可由于这方面的出土文物至今仍不太丰富,所以,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总体面貌还有待日臻窥全。可喜的是最近在河北省赤城县青羊沟乡瓦窑村出土了元代铜器窖藏,其中发现两件蒙古族舞士铜烛檠。(如图) 这两件烛檠的形制、大小完全相同,看来是成套配对使用的,只是双手擎举烛台的方向相反。檠通高20厘米,其中人高16.5厘米,以舞蹈姿态站立在1.5厘米高的方座上。全器造型立意奇特,淳朴素雅,可谓匠  相似文献   

2.
搏克     
《文史月刊》2013,(3):2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是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  相似文献   

3.
新疆博湖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保留了一大批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托布秀尔乐器、蒙古族民间长调、古典蒙古族服饰、江格尔说唱、沙吾尔登舞蹈等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4.
杨芳  马金梅 《丝绸之路》2011,(24):34-36
元青花的兴起是建立在唐宋制瓷技术的基础上,是蒙古族、汉族和穆斯林族群文化的共同体现,是在元代对外交流的经济刺激下繁荣起来的,是在元代南方制瓷业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诞生的。元青花瓷丰富多彩的造型与纹饰是对中国青铜器、丝织物、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汉族、蒙古族、穆斯林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元青花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各种宗教采用兼容并蓄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期兰教等都可以自由传入,具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佛寺、道观、塔及一些民间祭祠堂的修建上。这样太原在元代出现了兴建宗教建筑的兴盛时期,本文对此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马威 《神州》2014,(17):45-45
近些年民族风刮的异常精彩,而蒙古族服饰也是具有鲜明特点及生命力的一部分,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抓住蒙古族服饰特点生命力强的特点,分析服饰在野外环境中的适应性,包括颜色方面、结构方面,针对独特的草原气候采取的解决方案。总结出蒙古族服饰野外特点的传承性,针对环境所展示的服装特征表现出强大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2017年1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桐柏县平氏镇卢寨壁画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壁画,有夫妻并坐图、二十四孝图等。此墓葬的发掘为我们研究这一区域元代服饰、家具以及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直接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的生产、生活均与马息息相关,在蒙古族的信仰中,马是天神赐予的礼物。元代统治者的喜好也给了鞍马画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画家纷纷投入到鞍马画的创作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书画七千余件,其中有一幅佚名《元人相马图》,线条明快,形象生动。这幅《元人相马图》纵28、横221厘米。  相似文献   

9.
藏于山西博物院的山西兴县牛家川石板壁画,题材和内容有夫妇并坐图一幅,出行图两幅,备宴图两幅,献宴图一幅。壁画展现了主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元代山西蒙汉文化交流融合的社会现实,为研究元代地方史、民族关系、绘画艺术、服饰、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2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沙河市公安部门在褡裢火车站截获一批琉璃釉陶俑、陶制家具及陶轿等物,共计87件,后移交邢台地区物管理所。经河北省物鉴定组鉴定,系元代墓葬出土。这批物虽非正式发掘,但仍不失为研究元代服饰、家具、上层社会生活及随葬习俗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元代蒙古族纳失石大袖袍保存十分完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受中国民族博物馆委托对这件大袖袍的款式特征、面料成分、织物结构、纹样和装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彤  石红 《文物世界》2003,(2):69-73
生活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历史上就是一个讲究装饰艺术的民族,他们以动物皮毛为衣,金玉珠宝为饰,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并适合游牧生活需要的服饰特征,自蒙元时代以来,由于蒙古族人口日益繁衍,居住范围日趋扩大,至清代出现了30余个部落,反映在服饰上,地区差异明显,形成了造型各异、丰  相似文献   

13.
贾陈亮 《黑龙江史志》2011,(13):13-14,34
蒙古帝国时期,萨满利用巫术和占卜鼓动士气、昭示天命,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备受尊崇.元朝建立后,萨满教在蒙古族社会的统治地位逐渐衰弱,而占卜作为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对元代政治生活仍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庞大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渤海、辽、西夏、金第五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王朝,同样是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元十二属相生肖成套花钱,与忽必烈的币制改革与元代钱法革新历史息息相关,其生肖铸币的历史价值和内涵也是研究元代货币历史和钱币学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是推动我国钱币学发展有机组成部分。现就生肖民  相似文献   

15.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地跨欧亚大陆疆域辽阔的军事大国。从建国始起,即在历代屯田戍边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规模屯田,有效地开发并管辖了黑龙江流域。本文综合近年来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略述元代在东北的屯田及其影响,就正于海内外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史学于古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3世纪初以前为萌芽阶段,主要内容是早期的传说和神话,这些神话和传说说明了蒙古族历史意识的萌发,同时也为其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蒙古国时期是蒙古族史学正式建立和初步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蒙古族典型的民族史学著作《蒙古秘史》。元代是蒙古族史学的一个发展高峰期,蒙古民族在元朝的官修史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元——蒙古时期史学主要特征是黄教与史学的结合,而黄教介入蒙古族史学,也使得其面临着挫折与发展并存的局面。清代蒙古族史学发展进入了总结与嬗变时期,其中既有对黄教与史学结合方面的总结性发展,也有对这一传统的突破;在史籍体裁、语言文字等方面也充分借鉴和发展了古代中国其他兄弟民族的史学和文化成果,同时在西方列强入侵的时代背景下,蒙古族史学也开始了走向近代的历程。整体看来,蒙古族史学表现出较为宽广的研究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萨满文化是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随着历史长流,萨满文化对自然的崇拜、神灵的信仰、追求生命力的顽强信念没有一丝改变,而这些化为符号的语言在不断地演变着.满族的萨满服饰不同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例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萨满服饰.在清朝统治时期的满族萨满文化由简到繁再返简地改变着,满族服装中的萨满文化元素更能体现变化中的微妙.满族对服饰纹样的追求更加的细腻,对色彩的追求更加绚丽,在图案、色彩、装饰元素的重视体现在服装上.  相似文献   

18.
1132年,宋朝陈规在守卫德安时,发明了用竹子制造的管形发射火器,武器史家认为:管形火器是现代枪炮的鼻祖。继陈规之后的1259年,寿春府也制造了用竹子能发子窠的突火枪。那么,中国用金属材料制造的管形火器始于何时呢?据《光明日报》报道:武威出土西夏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铳,这尊铜炮长100厘长,重108.5公斤,炮内还遗存有0.l公斤火药和一枚直径为8厘米的铁弹丸。元代蒙古族灭了西夏,金属材料制造的铜管形火器就成了蒙古族的战利品,当时蒙古族进军中亚时就使用过这种管形火器。1220年,成吉思汗攻打花刺子模都城马尔干,城破之…  相似文献   

19.
芮城县城东南10公里之遥的东垆乡东吕村,有一座闻名遐尔的古式建筑———元代“连三舞台”。三连台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致和二年),即公元1328年,迄今已有675年。此台系蒙古族铁木儿·海塔氏为其全家祈福所建。现有一块方形石碑,为元代戊辰年石刻,嵌于中台过路门洞东山墙中,详细地记述了创建该台的始末原由及历史辉煌。解放后,原国家文物局丁夷明、省文化局长墨遗萍及古建研究所所长柴择俊等专家,曾于1962年前后来该处考察,并先后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文章,高度赞扬“连三台”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资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1964年,芮城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20.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其伦拜嘎查境内的阿尔寨石窟 (又名百眼窑 ) ,堪称内蒙古的“莫高窟” ,是元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寺庙遗址。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此考察时 ,第 30号窟中发现了蒙古族帝王丧葬系列图 ,初步认定为成吉思汗丧葬图。系列图的内容与有关史籍记载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