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充分表明了中共中央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这一演进逻辑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再一次强调指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生前非常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长篇讲话,系统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1986年,他再一次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步骤和评价标准。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对于深化和推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 ,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而且催生出了新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体制。从获得经济自主权到获得广泛政治民主权利,中国农民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这也成为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试图回顾这一过程,探究其中的发展逻辑。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面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迄今为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5,(3)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中的根本性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演进主要体现在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党内反倾向斗争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演进呈现出双向性,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演进主要体现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干部讲政治上,逐渐淡出党的建设布局体系。基于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存废的现实合理性、逻辑必然性,我们应致力于健全完善以党的政治建设居于幕后统领下的"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7.
1980~1991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复苏和起步,得益于理论认识的突破、市场导向改革的开启和社会融资结构的第一次变迁、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演进规律的推动。在12年艰辛曲折的演进历程中,证券发行市场初步形成,证券流通构架基本成型,市场监管框架雏形初现。证券市场发挥了筹资、“反哺”、示范和导向等作用,但也存在结构不均衡、运作不规范、制度安排不健全等问题。这些成就、问题与缺陷,成为证券市场后续成长与突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8.
刘长发 《攀登》2011,30(3):53-59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生命之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物质推动力;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源推动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推动力;基层民主实践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技术推动力;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成明 《攀登》2000,19(9):4-6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走指导我们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本论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步骤和评价标准。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于深化和推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其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无疑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研究中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环境和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和广大民众高度关注并希望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良好愿望与政治体制改革在实践中相对滞后的矛盾,说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单单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想使政治体制改革真正能够向前发展,不能靠愿望,要靠动力。因此,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乃是弄清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寻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契机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准确把握各历史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和广大民众高度关注并希望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良好愿望与政治体制改革在实践中相对滞后的矛盾,说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单单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想使政治体制改革真正能够向前发展,不能靠愿望,要靠动力。因此,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乃是弄清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寻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契机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准确把握各历史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明清时期是帝制中国的晚期,积累了数千年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演进、社会生活变迁、阶级关系调整、文化与科技创新之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身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在默默前行。虽然,来自国内外的滞碍很大,但学界的独立探索却从未停止。所谓“中国历史停滞论”,“西方中心论”,“明代倒退论”,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过密型商品化论”等,被中国学者的经验实证研究结论所突破,帝制晚期中国道路的探讨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香港出版了吴伟的《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作者置身当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研讨过程,参与介入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历史进程,以对其所亲历的改革研讨、设计、决策和实施的回忆,为中国改革、尤其是80年代短暂的政治改革留下了尚不多见的史料性记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毛泽东关于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等形成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史是人类的认识史 ,举凡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逻辑思想以及宗教、伦理、科学、经济、文学、史学等所有领域的认知活动与观念体系都属于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2 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经历了由前现代与准科学向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它像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一样 ,其间不乏曲折与坎坷 ,但时至今日 ,可以说 ,已基本创立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所应具备的研究范式、学科体系、科研队伍与经典著述。反思这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其意义自不待言。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开山———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 )》用近现代…  相似文献   

17.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0,(2):92-92
礼、宗教与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模式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世俗政治秩序为核心的中原模式,以及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的神权模式。良渚、红山文化时期等神权政体走的是无限扩大神权的路径,采取了以个人为取向的政治策略,为了维护贵族统治,在宗教祭祀上消耗大量能量,从而导致缺乏自我更新调整以及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演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同时经历了资本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变迁。这两条线索在实践中的相互生成,展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纬,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体图像和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9.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规律基础上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体现了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历史经验、演进方向、发展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重在强化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制度意识,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科学建构实施,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机制保障,强化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干部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就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具体内涵与现实要求发生了特定的变化,实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具体的有机的统一,必须遵循内在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战略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