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娴 《南京史志》2024,(2):84-85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是其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小衔接教育质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园本课程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燕 《南京史志》2022,(16):24-25
<正>中华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承载着人们认知世界的方法和智慧,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特质与风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宝库。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与激励功能,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在园本课程建设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其在传承中得以丰富,这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园本课程建设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幼儿心灵纯净、模仿力强、记忆力发展迅速等特点,分析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并探索相关实践策略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幼小衔接是当下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近几年来,泰州市寺巷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联系,致力于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办园机制和有效做法。一、奠定“三会”幼教目标,促进儿童全面发展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目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以全新的文化融入视角展开研究,以此进一步丰富幼小衔接教育理论体系,充分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从幼儿的思想、能力、经验、思维等层面做好过渡准备,有目标、有侧重地完成衔接。一、幼小衔接活动与幼小衔接需求的现状调查(一)幼小衔接活动现状在幼小衔接教育开展前,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认知比较缺乏,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代娟 《南京史志》2023,(24):15-17
<正>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作为全新的个体,个人认知和能力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幼儿教育的作用旨在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帮助幼儿完善性格,健全人格,使幼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我国幼儿教育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幼儿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移萍 《南京史志》2022,(18):18-20
<正>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是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做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开展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幼儿具备足够的生活与学习能力,使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的学习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快节奏的学习模式。一、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3—6岁的幼儿,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引导,为幼儿在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一生中重要的衔接时期,是开启儿童系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我们要关注到对幼儿这一个体主体意识的尊重,关注到课程与多方资源的整合效应,支持幼儿在感受、体验和经历中丰富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和向往,以此激发幼儿成长的内在动力。本文将聚焦课程资源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幼儿有准备、有能力、循序渐进地朝着小学生活迈步。  相似文献   

8.
恽轶 《南京史志》2023,(5):36-37
<正>幼儿园和小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值得教师关注与探究。绘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幼儿同理心与责任心的养成。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关注幼儿的阅读体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为幼儿搭建过渡阶梯,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相似文献   

9.
宋莉 《南京史志》2024,(6):18-20
<正>幼儿园与小学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连贯性至关重要。这种连贯性通常被称为“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关注的热点之一。幼小衔接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衔接,更涉及幼儿个性、兴趣、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地实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平滑过渡,以促进儿童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彭露露 《南京史志》2022,(12):61-62
<正>良好的适应性是幼儿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对从学前阶段进入小学阶段的幼儿而言,能否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与生活,是影响其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课业压力和学习压力的递增,从学前阶段过渡至小学阶段的幼儿对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性逐渐成为难题,逐步凸显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笔者探究当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推动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数学教育对大班幼儿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帮助幼儿做好衔接准备。  相似文献   

12.
付媛媛 《南京史志》2023,(37):62-63
<正>“双减”是新时代教育环境中为学生、家长减负的素质教育举措之一。幼儿园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家园共育机制,共建科学育人场域,完善综合评价机制,科学推进幼小衔接。一、“双减”落地,家长焦虑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又担忧起孩子能否“跟得上”,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及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为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幼儿园大班年级从最后一学期的第十五周就开始进入幼小衔接教育领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为幼儿能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幼儿园与小学相比,无论是在作息安排还是学习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都有所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能为自己提供自我服务的劳动能力。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帮助幼儿做好生活准备,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使科学幼小衔接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梳理了有关“幼小衔接”的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进而得出相关启示:幼儿园可与小学开展联合教研;教师要加强对科学幼小衔接的理解,明确幼小衔接的内容;从儿童本位出发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多方资源合作,实现有效衔接。一、科学幼小衔接的研究量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一直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及学龄前幼儿家长们关注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启用了新课程,受其影响,幼小衔接势必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小衔接也  相似文献   

17.
潘红 《南京史志》2023,(26):74-75
<正>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是一个追随幼儿、不断生长的开放系统。由于每所幼儿园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对固定的课程无法满足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和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需要坚守儿童立场,以幼儿为本,不断调整、更新和优化课程。全域视野下“三全”园本课程实践,基于儿童的视角,以“转变方式—挖掘资源—利用资源——优化课程”循环递进的基本路径,有效利用身边的乡土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园本化乡土活动中,亲近乡土、感受乡土、体验乡土,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推动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渠美玲 《南京史志》2022,(27):90-91
<正>部分幼儿在步入小学生活后感到明显不适应,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让这一幼儿群体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涵盖了教师对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培养目标和建议。本文以幼小衔接教育为视角,分析在《指南》科学指导下幼小衔接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袁媛  黄婉娟 《南京史志》2023,(30):84-85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以图画书为媒介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近些年,我园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开展幼儿阅读活动。本文分析了教师在图画书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图画书阅读指导建议。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图画书阅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能够有意识地以图画书为媒介,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参与幼儿早期阅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命运如何?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许多人担心“全球化”将消灭文化的特色,把全世界都笼罩在灰蒙蒙的“全球文化”之下,正好像灰蒙蒙的天空笼罩了大地,多元文化的斑斓色泽全都失去光彩。 不过我认为这种担心是过分了,今天适逢新千年开始,也是元旦之日,因此不妨可先从“千年”(millenium)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