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燕萍 《南京史志》2022,(30):60-61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成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感地察觉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根据这种学习兴趣与需要,及时组织、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学习经验。因此,生成课程的主体性、教育性、随机性较强,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及专业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敏 《丝绸之路》2010,(4):124-125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注重把幼儿和教师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生成性课程资源纳入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挖掘幼儿蕴藏的课程资源主要应把握兴趣资源、经验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开发教师蕴藏的课程资源主要是生活经验资源、教育经验资源、偶发性课程资源等。  相似文献   

3.
李萍  丁莉 《南京史志》2022,(27):16-17
<正>美术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学习场论视野下的幼儿美术课程力求打破当前幼儿美术课程的单向模式,形成多元、更多、浸润、融合的幼儿美术课程体系,有效彰显幼儿在美术课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我园学习场论视野下的幼儿美术课程,打破美术课程的固定框架,推动幼儿在美术课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4.
潘红 《南京史志》2022,(30):34-35
<正>生活中“处处是宝”,处处都是幼儿探索的“课程”。本文利用家庭中废旧饮料瓶,通过涵盖科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的亲子游戏活动,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身边的材料,和幼儿一起灵活地开展游戏活动,突显“生活即教育”课程理念,以此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晶 《南京史志》2024,(5):62-63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以大班“乐享散步时光”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一、活动来源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课程。在创设课程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幼儿,耐心地倾听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了解幼儿提出的问题或者相互交流的话题。在这些问题和话题中,有的及时解答就可以,有的需要幼儿通过探索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6.
袁媛 《南京史志》2024,(2):40-41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传统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独特的民族性等特点,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资源。将地方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丰富幼儿的经验和认知,不断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萍乡市保育院以全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为契机,重新研究了幼儿园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园各领域课程发展的不平衡,增强了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视。针对幼儿园课程忽视幼儿身心保健教育,幼儿健康教育被狭义地理解为幼儿体育,将"幼儿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两个关键概念作了厘定,将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并着手研究和实践幼儿身心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8.
周娟 《南京史志》2024,(5):30-31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以生活为教育”的理念更加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思维能力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完善的。班本课程“幼儿园变样了”是基于幼儿对环境变化的好奇心和兴趣点生成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表征和教师的“一对一”倾听,不仅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还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  相似文献   

9.
赵春香 《南京史志》2022,(16):41-4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在做中学、玩中学;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益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生成课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生成课程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提供了载体。生成课程不同于预设课程,是师幼共同构建对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生成课程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与幼儿一起构建生成课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0.
俞烨 《南京史志》2023,(40):30-31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他认为,“作为教育者,应当做到: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幼儿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幼儿的时间,使之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项目活动作为一种综合化的课程形态,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参与、体验、操作、探索的课程,是一种在不断体验、反思与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整合式经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仲莉芳 《南京史志》2022,(12):63-64
<正>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在我园纸艺课程的实践研究中,教师立足儿童本位,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以纸艺为幼儿园课程载体,重视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关注幼儿生活,链接幼儿经验,从课程资源、教育环境、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进行课程的系统实施推进,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涛 《南京史志》2023,(30):62-63
<正>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动态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捕捉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周围世界,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一、课程资源应回归自然幼儿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下获得认知和经验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课程的眼光和发展的视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宋笛 《南京史志》2022,(34):12-13
<正>幼儿园班本课程是基于“园本课程”而产生的,立足于班级,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产生于教师对本班幼儿了解的基础上。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从生活中来的课程才是“真”课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也是幼儿园班本课程创生的三大关键策略。本文以小班《有趣的影子》班本课程为例,浅谈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创生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生命、死亡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因此,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围绕“幼儿园里的流浪猫”这一主题,实施班本课程“36天的守候”,通过帮助小猫找家,满足幼儿对生命的好奇和关爱的情感。同时,运用“双钻模型理论”,借助“高宽课程”支架,推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5.
李严 《南京史志》2022,(41):64-65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以外没有课程,课程存在于生活之中。”节气既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链接途径,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一、生命课程现状分析对幼儿来说,实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其认知生命。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掌握、了解各类动植物与生命成长相关的知识与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时往往以说教为主。因此,幼儿获取的知识单调,没有架构立体的认知生命思维,理解的内容只是生命教育的“外壳”。  相似文献   

16.
<正>“无边界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是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是一种关于幼儿内心真实感受的、精神舒展的、思想自主的学习活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园遵循科学的教育观,不断探索课程育人的本真路径,给幼儿更多自主探索和表现的机会,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倩 《南京史志》2023,(20):38-39
<正>一、有准备的环境,唤醒幼儿的兴趣环境,是一种无声的“隐性课程”。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能够促进幼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环境,这也是幼儿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因素。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潜藏在内在的创造性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为此,教师要以“放手”为前提,以支持为导向,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唤醒幼儿内在的认知欲望,切勿单纯地重视丰富多样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徐海霞 《南京史志》2023,(23):77-78
<正>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课程创生的灵感多以环境为主要来源,课程实施也通常以环境为重要载体。环境是支持幼儿发展的平台,也是记录幼儿成长的载体。环境、幼儿发展和幼儿园课程三者相辅相成。幼儿园能够通过创设环境,不断提高环境利用率,助力幼儿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艳 《南京史志》2022,(16):83-84
<正>一、活动背景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应回到儿童立场,放下身段,走进幼儿,在与幼儿的相处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获取经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中,在幼儿的行动中,在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与合作者,教师敏锐的课程捕捉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于小班幼儿对碗莲种植与养护的浓厚兴趣,教师倾听幼儿,与幼儿对话,紧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抓住教育契机,挖掘“藏”在碗莲种植里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张婷婷 《南京史志》2022,(34):14-15
<正>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幼儿的学习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幼儿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依据,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持续、深入探究的课程组织形式之一。课程资源是影响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自然资源、材料资源、人文资源等。我园充分利用园内竹笋资源,挖掘竹笋的教育价值,着力构建班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