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凤霞 《史学集刊》2005,(1):94-100
金代建国之初,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经过几位君王的努力和两次大规模的兴学,到金代中后期,探索出多民族国家发展教育的新途径,汉、女真两套学校教育系统建立并完备起来。金代的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颇具特色。其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当时文人和后世学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林斯丰 《纵横》2020,(1):55-61
100年前,陈嘉庚为集美学校立下“诚毅”校训,寄望莘莘学子“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自己则坚守以“诚信果毅”经营实业,以“赤诚毅力”爱国兴学,以“诚信公忠”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3.
宗族为维护和提高其社会地位,创造条件设立祠塾兴学,明定学规,期望众多人才的出现。依赖学田和其他公产的专门拨款,宗族采取多种形式助学。宗族兴学助学富有历史意义,对其自身是强化建设,形成培养人才的机制,从而有持续性和活力。对社会产生多方面影响:族学成为一种办学方式,系续前代宗族事业;促进地方文化教育的发展;传承、发扬前人助学传统,泽及后世。  相似文献   

4.
<正>姜堰教育受泰州学派思想的影响很深。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曾在姜堰长期讲学,他的乐学思想至今熠熠生辉。21世纪以来,姜堰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赋予泰州学派以时代意义,构建了主体参与的“乐学”课堂,推动了姜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乐学”课堂的理论寻根随着对泰州学派的深入研究,其教育思想不断被激活,并滋养着姜堰的教育教学改革。泰州学派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福州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而北宋以前福州名宦重教兴学活动起了重要作用。福州学校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晋末年,当时中原战乱,士人纷纷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发达的文化,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土壤。到了南朝宋元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阮弥之任晋安郡(今福州)太守,在任时教民众种庄稼,兴学校,读诗书,改变了福州没有文化的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6.
韩飞洋 《神州》2012,(21):4-4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自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7.
韩飞洋 《神州》2013,(1):21-21
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即“庚子赔款”。后在中国努力下,美国从对华利益考虑,决定退还部分庚款,并以此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此项活动对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要客观看待“庚款兴学”。  相似文献   

8.
周义舒 《神州》2012,(12):152-15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所推广的高效课堂,其实质在于其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日前,我国所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附属地位,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因此,只有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9.
张荣兰 《神州》2012,(12):299-299
本文在“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激发为主旨”的教学理念下,从“先学后教”、“先练后导”、“以学定教”三个层面,论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针对现实背景,发展“开放”理念“开放实验室”是以“开放”为核心理念、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而提出构建的一种教学理念体系。相比于“封闭”的课堂教学,“开放实验室”在“开放”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口;通过开放教学时空,解放学生的手;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解放学生的脑;实施开放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达到知识自主建构、素养差异发展的目的。“开放实验室”的打造,可以推动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观念,促进主体参与课堂建设。  相似文献   

11.
顾亚欣 《沧桑》2009,(3):12-13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以创办新式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庙产兴学运动。这场运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及时代原因,其本身对于汉传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这场运动起因及影响等有关问题的探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思考汉传佛教自身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柔克义是晚清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难得的身兼汉学家的外交家,也是美国政府中促成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1901年代表美国政府参加《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就力主削减庚子赔款,随后又极力主持正义,反对列强因"镑亏"问题提出的还金要求,并推动美国率先退还部分赔款,在1905~1909年驻华公使任上代表美国政府,终将"庚款兴学"具体加以落实,促成清政府创办清华学堂。柔克义与美国第一次庚款兴学的关系,既体现了这位汉学家出身的外交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庚款兴学主要系出于美方的决策,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素芹 《神州》2011,(3X):64-64,67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高占生 《神州》2013,(21):96-96
2007年,我县针对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锐减,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质量难提高等问题,实施了以“三归集、三分离”为目标的教育布局调整。我校也成了一所重新归集起来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为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以校本培训为平台,在探索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在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上下工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李国权 《神州》2011,(5X):227-227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尚琼 《神州》2014,(6):98-98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现代教育对老师教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侧重教师的教,做题多,学生参与少,教室里出现“一言堂”现象。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当电脑和英语相结合后,上述这个事实就大大地降低94%  相似文献   

17.
宋亚明 《南京史志》2023,(42):37-38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好地诠释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引导现代教师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拟就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尝试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嵌入其中做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一、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育人方式变革,离不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唯有课堂焕新,教育才能焕新。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后,学校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当作课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有效探索,围绕“强化主体参与,构建优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以求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学校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问学施教”到“简中求道”,从“时空优化”到“转识成智”,在理性认识和感性实践上寻求“双驱动”,教学观念的变革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广西籍状元张建勋,于“清末新政”中出任黑龙江提学使,主管全省之学务。在风气未开、经费支绌、师资缺乏的状况下,他勇于任事,锐意开拓,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使黑龙江学风大开,各级各类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被誉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清末,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之下,清政府被迫施行新政。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并未能挽救晚清于垂暮,其提倡新学,却为推翻清政府提供了人才准备。也有学者认为,清末新学间接影响了民国及至抗战时期的初级教育格局。历史在不同人眼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让我们从对山西忻县兴学育才历程的回顾中,对清末新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作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