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京六合县程桥东周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把青铜剑,其剑身满饰菱形纹饰、剑首为同心圆、剑格部铸夔龙纹并镶嵌绿松石,出土时分为六截,锈蚀严重。为了保护修复此剑,并观察剑上菱形纹的形成工艺,故将保护分为:剑纹饰、锈层的分析,残块的粘结与修补和表面仿旧三个步骤。通过此剑的保护更加证明了金属膏剂涂层工艺就是东周吴越青铜兵器表面菱形纹饰的形成方法,同时又发现了在剑首的背面有一圈麦束形的纹饰,该纹饰的成形工艺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周铜兵器菱形纹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了铸有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青铜剑,其表面非机械镶嵌的菱形暗格纹是如何形成的,引起中外考古界和科技史界的极大兴趣。由上海博物馆、上海材料研究所、宝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所联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青铜器装饰工艺主要采用直接范铸而成,即通过在范上进行雕刻,而在器物表面形成浅浮雕的纹饰,这种装饰风格往往突出青铜器的雄浑质朴,也恰符合其主要承担的礼器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青铜表面装饰工艺出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铁器的大量使用,为青铜器装饰提供了新的工具,青铜器表面装饰也逐渐追求线条与色彩,继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种装饰工艺。一、包金银、贴金银利用金、银质地柔软、延展性好的特点,将其锤揲成金片、金箔,包裹或贴附于器表作为装饰,称为包金和贴  相似文献   

4.
王娟 《四川文物》2015,(3):60-67,82
汉画像石中的菱形类纹样至少有四种起源,形成"菱形纹"和"菱形套环纹"两种基础纹样。汉画像石上在两种纹样基础上衍生的菱形类纹样多达30余种,依据其图像功能可分为"装饰纹"和"符号纹"。汉代之后,菱形类纹样的象征意味逐渐淡化,仅作为一种简单的、装饰性的抽象几何图案被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5.
泉界经常出现直刷痕(或刷痕)一词,系指翻砂法所铸钱币表面上的直划痕迹。直刷痕之说,始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因认为这种痕迹是翻砂过程中刷灰时留下而形成于钱面的,所以俗成此称,随着泉界对铸钱工艺的深入研究,发现所谓的直刷痕与刷灰并无关系,而是磨钱工序中留下的磨锉痕。  相似文献   

6.
李蔓 《文物天地》2021,(4):47-57
邯郸市文研所旧藏有39枚宋金元明铜镜,这批铜镜是原邯郸市文物保管所1965、1973、1975年在邯郸市区多处废品站收购所得。具体来源不详,但其纹饰精美、造型规整、工艺精湛,时代特征典型,民族风格浓郁,具有重要的鉴赏价值。一北宋铜镜旧藏的这批铜镜中,北宋铜镜数量不多,共5面,包括花卉镜和吉祥铭文镜,这两类镜在北宋常见。北宋铜镜较前代形制更为丰富,常见的圆形外,增加了菱形、葵形,制作精巧细致,与汉代铜镜的古朴、唐代铜镜的奢华形成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学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四个与今川西北地区相关的地名,即龙涸与龙鹤、龙格、龙鹄,均有所考证,并形成了两种较为一致的认识,或认为四者均指一地;或认为龙涸、龙鹤、龙鹄为同一地,均在今四川松潘.通过仔细梳理有关历史文献以及调研,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之龙涸、龙鹤、龙格、龙鹄并非为同一地,至少龙格、龙鹄与...  相似文献   

8.
年在山西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追缴回一件汉代鎏金银青铜瓶,瓶内为一层木质内壁,是一件结合了木胎掏刻、分体铸造及鎏金银工艺的珍贵文物。 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镜对铜瓶表面及内层木胎进行表面形貌的显微观察,以获得制作过程遗留的微观痕迹;X射线探伤对铜瓶整体进行透视拍照,更准确地观察其内部构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铜瓶外表面足部、腹部及颈部等关键部位进行合金成分分析,以确定其外表面装饰工艺,并以此还原其完整制作过程。结果表明,铜瓶为分体铸造工艺,流程为制模、制芯、制泥质外范、铸造、掏刻木胎、套装和鎏金银。铜瓶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铜箍上子母扣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铜瓶本体材质为锡青铜,外表面金色部位为鎏金工艺,银白色部位为基于金层的鎏银工艺;瓶内的木胎为整块木材掏刻制成,而非拼接。 本工作选取了形制与工艺均较罕见的木胎鎏金银铜瓶,完整解释其工艺流程,结合青铜工艺发展史对研究结果进行印证,为此类工艺复杂且形制罕见的青铜酒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战国、汉。唐、宋清朝各类铜镜数百枚。现将其中的10枚铜镜作一介绍,以飨读者。一、战国镜菱形纹镜1面。1955年出土于河南郑州二里岗战国墓。标本m98:1,圆形,三弦或,圆钮座,外缘素卷边,镜面平直,镜体较薄,镜背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地纹为羽状纹,其上有凹面宽条带组成的菱形纹,将镜面分为九个菱形小区,菱形的内角度为60度与120度两种,位于中心的菱形及与它四边相接的四区内各有一朵圆形花蕊的四瓣花朵,所木同者,中心菱形纹的花蕊实为凸起的镜纽,而余者的花蕊部分则是宽条带的圆圈,在与中心菱…  相似文献   

10.
谈谈中国早期铜器的锻造、铸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器的起源到青铜文化的形成,在社会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它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加速了文明社会的诞生。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冶金史和考古学上的重大课题。本文利用我国考古发掘中的早期铜器资料,对我国早期铜器锻造、铸造工艺的发展过程,提出一管之见,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1.
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铸接技术。其中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剑分别用2段式和3段式铸接成形。文章首次用CT清晰地展示了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上设置的榫头形状及分布状况。讨论了古代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的多样性、灵活性,说明了当时青铜连接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Q. Wang 《Archaeometry》2021,63(1):105-121
In this paper six bronze artefacts of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to Han dynasty (770 BC ‐ 220 AD) with tin‐rich surface decoration in the British Museum collection were studied using a variety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The decoration patterns include trellis patterns (菱形纹) on two swords of the Yue state, tiger's striped patterns (hu‐ban‐wen, 虎斑纹) on two swords from the Ba‐Shu region, a hexagonal star pattern (六角星纹) on a spearhead of the Wu state, and a cloud‐like pattern on a garment hook. The tin‐rich decorations on those objects were produced by deliberate tinning processes;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tin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including the use of tin‐rich pastes for the trellis pattern of a Yue state sword and for the mottling decoration on the Ba‐Shu swords, amalgam tinning for the hexagonal star pattern on the spearhead of the Yue state, and hot tinning for the cloud‐like pattern of the garment hook. Different tinning techniques could have been applied to produce similar tin‐rich decoration patterns, and vice versa, a single tinning technique could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different tin‐rich patterns on different objects.  相似文献   

14.
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刃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锡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范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锡、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剑,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眉县杨家村2003年元月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全部铸有长篇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四十二年(辶桒)鼎》铭文记载了周王赏赐贵族及封建诸侯的礼仪.《四十三年(辶桒)鼎》铭文记载了周王任命作器者担任虞林的官职,并叮嘱他要勤勉从政.《(辶桒)盘》铭文记载了作器者歌颂祖先功德的文辞.  相似文献   

16.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全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的铸器铸铭之风,也必然要随其走向衰落,这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一个原因;另外,代替青铜私文书载体的其他材料如铁、竹木、玉石的大量使用,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总之,从先秦青铜私文书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其政治制度的兴起、鼎盛、衰落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南阳汉代铜舟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件南阳汉代铜舟进行科学分析,认为其在合金技术、锻造技术、热处理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等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柞伯簋是考古发现的西周早期重要有铭青铜器,因铭文记录了西周早期柞伯参加周王举行的一次大射礼而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各家看法不一,意见分歧较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字句作了新的考释,并对铭文所反映的大射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目前条件下可能存有多种解说者,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并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河南周口市历年来出土西周和东周铜器有铜煎、铜簋、铜剑、铜戈等,作者选择有铭文的铜器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晋侯稣编钟铭文对研究西周历法及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西周金文月相词语所表示的时间是定点的,各表示太阴月中固定而又明确的一日;晋侯稣编钟铭文中的历法关系表现为月分大小,干支相连续;晋侯稣编钟属于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