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决策机制、过程及主要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出版的关于尼克松政府的著作,大多试图破译尼克松和基辛格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个性缺陷。根据新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和现已发表的英文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决策新机制的确立及其特点,透视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决策机制、过程及涉及的主要人员相关特点,能够加强人们对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决策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上讲,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目的是保证总统的工作日程和时间;总统得到的是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和过滤后的情报信息。尼克松任内,确实取得了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功。然而,这一机制是将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千斤重担压到了尼克松和基辛格两人的肩上,违背了美国政府决策民主程序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9)
尼克松在中国政策上的巨大改变曾深受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影响。从厌恶到崇拜,一次会面改变尼克松对戴高乐态度1953年至1960年,尼克松作为艾森豪威尔的搭档,出任美国副总统一职。当时的尼克松自恃才高,国际上的政要他大都不放在眼里,其中就包括法国总统戴高乐。尼克松一度认为,戴高乐“冷酷,小气,傲慢,极端自负,简直是无法相处”。尼克松的这种认识当然也与战后美法关系并不融洽有关,反映了一部分美国政要对戴高乐要搞独立外交的真实看法。然而,1960年,尼克松与戴  相似文献   

3.
文史快车     
胜祥 《文史天地》2011,(2):91-95
影像站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行应我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前来访问。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去伦敦旅行,看了一个据说“近来最轰动伦敦的”话剧,名字叫《弗罗斯特/尼克松》。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采访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受访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尼克松从没有真正承认自己的错误。弗罗斯特努力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承认错误,而尼克松当然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的机  相似文献   

5.
墨非 《文史月刊》2010,(3):48-4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堪称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时最重要的会谈,是与毛泽东的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最高级会晤。但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跟你只谈哲学,其他具体问题要与周恩来谈。  相似文献   

6.
1972年2月17—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和尼克松商讨有关中美两国之间重大事宜.并发表了上海公报。从此中美二国间的坚冰开始溶化。  相似文献   

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从而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峙的局面,迎来令人欣喜的和平友好时期。在尼克松访华前,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即来华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但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双方商谈,以期达成一致。这个会谈共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尼克松的名字就像一块敲门砖。”美国企业家爱德华·尼克松(Edward Nixon)说。他曾经去广东参加过一次美国制造企业在中国的联合会,会上,他发现一些企业盗用“尼克松”的名字命名,他们说,“尼克松”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样命名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好感。  相似文献   

9.
张志梅 《史学月刊》2008,(11):85-91
尼克松总统上台执政时,正值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而当时的国际局势较战后初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美国的对外政策适应这种变化,尼克松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三大支柱的新战略——"尼克松主义",并应用于西欧外交,对美国的西欧政策做了转折性调整。虽然尼克松的西欧外交标志了美欧关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但其实施却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0.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有人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就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我有关部门得到情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尼克松访华,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尼克松进行伤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要求总参防化学部派人执行保卫任务,确保万无一失。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派出防化研究所的朱瑞华、王凤江两位技术专家,在研究室主任刘毅带领下,协助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防化连执行保卫任务,负责技术指导。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一…  相似文献   

11.
中美建交前夕,陈香梅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因此有很多机会和尼克松以及白宫官员接触,她亲历了中美建交的始末。尼克松在宣布访问中国大陆前一周曾召见我,和我在他白宫的办公室谈了差不多一小时,但他对于大陆之行一字未提。我在他的椭圆形的办公室也很随便地发表了一些意见。本来在白宫通知我总统要召见前一天,我心想尼克松或许要和我谈越南问题,但出乎我意料之外,他问了一些有关台湾及大陆的问题,说是有些新的构想。我问他有何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13.
尼克松政府对中国钓鱼岛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虎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2):89-95,127,128
尼克松政府时期是美国关于中国钓鱼岛政策的基本定位时期。在返还琉球群岛的过程中,美国单方面擅自将钓鱼岛的"施政权"返还日本,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此产生。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尼克松政府保持"中立"立场。在《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是否适用于钓鱼岛问题上,尼克松政府一方面对日作出了默许的承诺,但另一方面却极力淡化甚至回避对其采取实际行动。在与台湾当局交涉钓鱼岛的问题上,尼克松政府否决了将钓鱼岛"施政权"从日本手中重新收回的建议,并建议日本与台湾当局进行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会见尼克松一行,周总理和尼克松举行会谈,发表了闻名的上海公报。中美两国政府经过几年的严肃谈判,和中美两国致力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团体和个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达成协议,两国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它宣告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二  相似文献   

15.
自尼克松总统访华起,美国政府内部围绕对华决策的主导权,始终存在以下三对矛盾,即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国务卿的矛盾,总统与国会的矛盾,以及国务院与五角大楼的矛盾。首先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国务卿的矛盾。这在尼克松总统与卡特总统执政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尼克松本身对国务院等外交官僚机构持怀疑态  相似文献   

16.
吴澧 《湖南文史》2013,(6):68-68
尼克松在中国最出名的,是打破了两国间多年隔绝的坚冰;他在美国最出名的,则是“水门事件”中险遭弹劾,史无前例地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不过,尼克松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20世纪60年代初,曾因时评写得好而获过普利策奖(1985年)的美国专栏作家默里·肯普顿就说过:虽然二战名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1952年到1960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只是他的副总统,但“20世纪50年代不是艾森豪威尔的时代而是尼克松的时代。这是中产阶级的下层以此公领衔,开始在美国历史上勒石留名的十年”。  相似文献   

17.
冷中有热破冰之旅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中国开始对华访问。2月17日,尼克松乘专机离开华盛顿,随同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正式成员有:国务卿威廉·罗杰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总统军事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工作人员约翰·霍尔德里奇。途中经过夏威夷和关岛并作短暂停留。《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新华社电讯。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20,(2):F0002-F0002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1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22日,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并于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体的环境行动.美国的环境外交因先于其他国家而取得了国际环境领域的有利地位,并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达到一个高潮.不过,尼克松的环境外交更多地着眼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现实利益,与第三世界为实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环境主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相似文献   

20.
正1972年1月,尼克松连任美国第47届总统,和台湾关系进一步冷淡,相反,和大陆的关系进一步热络。这对蒋介石来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除了在日记中称尼克松为"尼丑",指责他出卖"中华民国"以外,蒋介石不得不思考原因何在。蒋介石认为,其原因出在孔令侃和宋美龄身上。孔令侃和宋美龄与尼克松外交政策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