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雁 《旅游纵览》2014,(9):18-20
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内涵——"基于消费者的营销组合策略的整合"为指导,提出区域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的过程和内容,并给出区域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系统的一般模式:RTDIM模式,以期为区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实践提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营销具有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旅游目的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礼珊  杨莹 《旅游科学》2003,17(4):31-34
进行有效的目的地营销,是增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解释了旅游目的地的涵义,并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础以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晓聃 《旅游纵览》2023,(11):179-181
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一个良好的、公认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成为人们旅游目的地选择时的第一要素。在“眼球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越来越成为旅游目的地运营者或规划者营销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本文以海南为例,分析海南整体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目前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相关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海峰 《旅游纵览》2013,(4):166+170
当今我国旅游业正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的数量大大增加,各个旅游目的地为吸引旅游者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取得竞争优势,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目的地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作者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综合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以"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为例,结合贵阳市旅游品牌建设及其营销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完善"爽爽的贵阳"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的对策建议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杰 《旅游纵览》2015,(4):16+19
跨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实现区域开放和发展,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如何优化和提高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合发展是必须要面对的实践性命题。因此,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从跨界目的地整合发展的内涵出发,继而探讨其发展机制,总结发展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20年国外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婧  潘秋玲 《人文地理》2008,23(1):92-97
随着旅游业客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在旅游营销管理中逐渐被重视,并成为旅游目的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和方式、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及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渠道四个方面,其中有关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渠道,新兴知识引入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
在4G网络的支持下,旅游目的地进行精准营销,即通过政府和4G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建立旅游者数据库,进行市场细分,开展旅游目的地的精准营销,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4G网络的支持下,旅游目的地进行精准营销,即通过政府和4G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建立旅游者数据库,进行市场细分,开展旅游目的地的精准营销,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形象驱动:城市旅游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是其基础。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总的看法,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城市整体形象能吸引旅游者,也是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旅游形象驱动运作是通过城市理念的整合、个性化形象创意及形象传播等几个主要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峰 《沧桑》2008,(3):122-123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当前业界和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中,旅游目的地营销出现了诸多误区。旅游目的地定位固守传统,误将该地资源的客观特色作为其市场营销的独特卖点;旅游目的地只从供给角度而没有从接收角度考虑形象宣传问题;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范围过大却忽略特定的细分市场,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强度过大超过旅游目的地能力建设;旅游目的地只重视前期宣传而忽视后期管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理念误读而导致实践盲动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赵中华  王春雷  全华 《人文地理》2014,29(3):135-142
开展公私合作是协作型目的地营销组织的主要手段,也是旅游目的地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Wang和Fesnmaier于2007年提出的"目的地联合营销的组织分析框架"为基础,按照"先决条件-合作动机-发展阶段-营销效果"的思路,对阿姆斯特丹和上海两个城市进行了案例比较分析,研究了公私合作在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治理理论,提出了一个融多主体、全过程和混合目标于一体的新的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青  吴必虎  张伟 《人文地理》2003,18(5):80-83,93
本文对处于产业结构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这一观察主要从旅游区(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这一特定角度切入,重点从假日峰值压力、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支持系统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郊县市的旅游发展也愈演愈热,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成了各旅游目的地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阿坝州水磨古镇灾后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以"4Ps"营销理论为理论依据,来探讨其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为其未来的目标市场营销做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严琰 《旅游纵览》2022,(21):34-36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主动探索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需要利用旅游仪式感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但当前国内旅游目的地普遍不重视旅游仪式感的营造,旅游仪式感相关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也不够成熟。对此,本文重点剖析了旅游仪式感的概念、特性与功能,并从微观层面的游客满意度、中观层面的营销模式、宏观层面的规划布局三重角度出发,探究基于旅游仪式感的旅游目的地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表明政府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然而,我国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法国乡村旅游从探索到完善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路程,发展规模大,销售网络完善,拥有系统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使法国乡村成为家庭度假和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其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主要包括:政府、居民和旅游企业统一协调;乡村旅游的模式相对固定;利用政府性的旅游部门进行推销;利用行业认证进行质量控制和宣传;营销模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6.
梅楠  杨鹏鹏 《人文地理》2010,25(4):147-151
如何有效地实施目的地营销,是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认为构建联合营销网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此,本文整合包括价值网络,资源依赖,制度观点等多种理论,说明了构成联合营销网络的主体类型及其功能,建立一个四阶段的网络的演化过程,最后对于网络治理机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全域旅游旨在把一个行政或地理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加强基础配套设施,贯彻系统营销,落实体系管理,推进旅游业蓬勃发展。自古以来河湟地区便是多民族融合共生之地,其文化旅游是河湟地区的特征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考察、访谈和全域旅游理念,为河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策略,即全域协调融合各产业发展,推动“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河湟文化传播方式;全域整合河湟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河湟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模式;全域规划景区设施建设,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扩容。  相似文献   

18.
王翩 《旅游纵览》2015,(2):117-11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必不可少的消费。旅游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点之一。岳阳市作为湖南省主要城市之一,旅游业发展较快,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南省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要发展岳阳市的旅游业,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本文针对岳阳市的实际情况,浅析了岳阳市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时代,公众的旅游行为和方式,企业的旅游营销,政府的地方旅游形象推广,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掌握和创新营销模式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分析江西旅游目的地新媒体营销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首创九江"政府+高校+企业"旅游新媒体营销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江西省"政府+高校+企业"旅游新媒体协同创新模式推广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应该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形象主题确立要张扬个性,契合潮流;第二,形象推广要持之以恒,舍得投入;第三,形象塑造要高度整合,相互呼应;第四,形象提升要借机造势,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