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的四舅姥爷,是一位很有犁的老人。四舅姥爷其实就是我姥姥的四哥。太姥姥、太姥爷一家是东北满族人的大家族,二老一共养了我姥姥等兄弟姐妹10人,我至今记得那张全家福照片,太姥姥和太姥爷居中而坐,大舅姥爷至四舅姥爷四个半大男孩齐刷刷坐在二老前面,  相似文献   

2.
演戏的时候我更放松、更自如。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会接受采访,我不可能说这么多话。我不太愿意这样去总结自己,太累了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觉得我也是个新左派,但是遇到真正的新左派,我觉得我还是太右了"我觉得我还是太右了"留美的经济学博士姚洋认为自己的思想是"中间偏左",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相似文献   

4.
沃建中 《南京史志》2011,(17):11-13
在接待来访的家长中,我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太马虎、太粗心,写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简单的题都会做错,要么少看了一个符号,要么少做了一问,要么答非所问。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就怕看文字太  相似文献   

5.
我试着与树对话,但发现它太古老,太深沉,我和它在一起时总是心怀崇敬,以一种仰视的目光看它;我试着与花对话,但发现它太美丽,太脆弱,我和它在一起时总是心怀爱怜,以一种守护的胸怀保卫着它。于是我选择了草,作为我谈心的对象。它和我竞那么相似。草说,我不是树,也没有树的坚强伟岸。夏天我需  相似文献   

6.
秦川,你走早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华 《炎黄春秋》2004,(1):35-36
秦川走得太快,太突然,太出人意外了!我和朋友们都悲痛不已!2003年1月21日,在秦川住院之前,我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他一直没来看我。那天我叫大女儿打电话把他骂一顿,为什么不来看我,结果呢,他用非常微弱、没有气力的声音对她说:“我胃痛得很,老想吐,说不了话啦。”我一听,不对头  相似文献   

7.
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爱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但是,许多父母的烦恼也是前所未有的。譬如,烦孩子太缠人啦,烦孩子太磨蹭啦,烦孩子太娇气啦,烦孩子太任性啦,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应当怎么看待这些让父母烦恼的现象。2005年9月,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当代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是:信任我(63.5%)、说话算数(49.2%)、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与我一起讨论人生大事(23.3%)、表扬我(22.7%)、给我辅导功课(16.7%)、对我管得比较松(16.1%)、与我一起锻炼(15.0%)、和我出去游玩(14.9%)、…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的B面     
正如果纯粹从一个文人的角度出发,我也非常喜欢苏东坡,但是我不太喜欢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因为林语堂先生太喜欢苏东坡了,只从文人的角度抬高自己的传主,甚至"替苏东坡不喜欢王安石",使其叙述向度非常单一、叙述空间过于狭隘;我也非常喜欢王安石,但是我也不太喜欢梁启超先生的《王安石传》,因为他太多政论家的直白口号,也几乎只是从政治维度去歌颂王安石,缺少其他维度。本文主要说苏东坡。中国文人独善其身之时,总喜欢找一个寄托对象,苏东坡当然是古代文人中的首选——才华横溢、成就多面、  相似文献   

9.
“拿收入什么的可能说不动我,就说慈善的视野,人生的价值。说你在政府那儿,也不能太自由,你就别太瞧得起你这个官了”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6月末,在清华大学结束了学年考试以后,我就匆匆赶回武汉。赶回武汉的主要目的,就是会见周世英。周世英当时在武汉大学生物学系学习,但因染病,回宜昌家里养病去了,所以没有见到。不过,我见到了她的挚友邓述芬。她告诉我,周世英认为我太缠绵,太沉溺于爱情,妨碍学习,劝我心境放宽些,看问题看远些。不久以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次重大事变当然触发了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但是,我当时  相似文献   

11.
宋雁 《江淮文史》2002,(1):96-100
在台湾安徽同乡会中有不少人提起我的太祖父、安徽省总商会创始人宋德铭,总是津津乐道,作为清末省垣工商界领袖人物的太祖父曾经显赫一时。我幼年听曾祖母和祖母以及大姑奶多次讲述有关太祖父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大地震后第十天,我知道自己太累太累,但我片刻也不敢歇下来,闭上眼。我的脑子里全部是这场灾难中失去的亲人、朋友、同事们的影子.鲜活的表情让我泪流满面。虽然自己幸存下来。却不敢面对这千疮百孔、满目全非的家园和那些死去的人们,唯有不停的工作,动起来、冲起来……  相似文献   

13.
假如我手中有这样几张牌:友情、健康、荣誉、快乐、财富。排来排去,最终的次序是: 第一是荣誉。时光老人会告诉你,人活在世上,名声太重要了。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我也很在乎世人怎样看我,背后怎样说我,暗地里如何评价我。“好名声”一产生,使心里本来杂念就很多的我,渐渐有点作茧自缚了。第二是健康。生命对我来说,太可贵了,活着最重要。第三是快乐。我会随时都有发现快乐的眼睛,使自己快乐起来。第四是感情。让这样珍贵的友情排在第四,有人会问:“是不是有点不  相似文献   

14.
操场上热闹非凡,各种民间游戏器械派上用场,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站在草坪的一角,注意到了这两幕场景镜头之一有个孩子在尝试玩高人高跷。可是高人高跷太不听话了,刚踏上去没走,人就掉下来了。再试,失败;再试,再失败;再试,还是失败!哎,看来高人高跷太不听话太  相似文献   

15.
正敦煌心象——序《李成敦煌风光摄影作品》许多到过敦煌的外地朋友对我说:"那里太伟大、太崇高了,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净化,真不想再回来。"我相信,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进入敦煌,你一次次地被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造化所震撼,你的想象力和语言都变得极其脆弱,你只能心潮澎湃地感受:敦,大也;煌,盛也。你的灵魂只能倾听、沐浴、充实。西  相似文献   

16.
亲情如水     
佚名 《南京史志》2010,(12):1-1
“你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 “不要你管!” “你是我儿子,不要我管?不想让我管,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17.
敦煌行     
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登上东去的列车,去膜拜古丝道上的世界文化名城——敦煌。去敦煌,这是我思慕已久的一个宿愿,但因为她太悠久、太博大、太精深了,而使我不忍猝然谒访,宁愿在现实与历史、真实与梦幻的遐思中,默默地用心去体味她,靠近她,去感受一种历史的震撼,艺术的灵光。感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座丰厚的艺术宝库。莫高窟的飞天唐俑,三危山的佛光幻影,两关古道的丝路陈迹,犹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高扬起中华之魂。在这里,你能触摸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你能感觉到气吞万壑的华夏文化的博大胸怀。敦煌,是历史的睿智,是艺术的弘广,是人生的壮美。 敦煌,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终于走近了你……  相似文献   

18.
再访桃花源     
我想要找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我曾在东海上的桃花岛夜宿,但那里的桃花太工整,太平坦,千篇一律;我也曾走访过皖南的古村落,桃花落在古石板路上确实有如薛涛笺一般优美,然而那里的步伐太多,花开花谢太匆忙;直到我追寻符桃花旋开旋谢的脚步,越过横断山脉干热的山谷和荒凉的山脊,走进林芝。在那个春天,心沉寂在他海,倾听着花瓣簌簌落下,安静独处,畅怀微笑,这才是属于我的真正的桃花源,来一次又怎么够!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旅游》2010,(8):4-4
我爱《旅游》卷首语 这个题目乍看起来太直白了些,但6年前在众多的旅游类杂志中。聚焦我眼球让我不弃舍地订阅《旅游》杂志,正是因为偶然间翻到了它的卷首语。  相似文献   

20.
蓝石 《神州》2003,(11)
沈冰给我打电话时,我已经坐在了央视梅地亚中心的茶苑。其实,我刚进茶苑就看到了一个穿米色上衣的女孩儿正冲着电话连说带笑呢,可我压根没想到她就是沈冰,太年轻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