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官珍藏的武备兵器品种丰富,十分珍贵,多数为皇家御用品,在清代是专门由清官总管内务府管辖的武备院管理。故宫博物院珍藏武备兵器之一的防护装具——清帝御用盔甲。盔甲亦称"甲胄",甲为衣,胄(盔)为帽,是一种身着人体用于保护的防护装具,主要是清代宫廷保存下来的遗产,其中藏有红闪缎面铁叶努尔哈赤御用甲、努尔哈赤御用铁盔、蓝色缎面绣龙纹铁叶皇太极御用甲、皇太极御用铁盔、蓝色锦缎铜钉顺治帝御用棉甲、铁金累丝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干南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上流,一直沿用至今。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3.
钧瓷无双     
《湖南文史》2011,(7):63-63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相似文献   

4.
付超 《收藏家》2011,(9):30-34
在故宫收藏的大量珍贵地毯中,其中有一部分是隶属于宁夏地毯的精品之作。它代表着明清时期宁夏贡品,进到皇宫属于御用的地毯,并在宫中众多地毯中有些成为清代地毯精品的代表作。在宫廷御用地毯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高塽 《收藏家》2023,(9):66-71
明清时期,斗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等各种釉上彩绘瓷争相斗艳、各领风骚。其中五彩瓷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兴盛于嘉靖至万历时期,清康熙时再创辉煌,并再次进入宫廷用瓷系列,一直延续烧造至清代末期。景德镇官窑五彩龙凤纹碗,是清代五彩宫廷用瓷中的代表之一,几乎贯穿于康熙至宣统各朝。本文结合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五彩瓷,通过观察清代历朝五彩龙凤纹碗的胎釉、造型、彩料、纹饰、款识,对清代官窑五彩瓷的时代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乾隆喜欢作诗,他的诗或题写在当朝烧制的御用瓷器上,或镌刻于宫廷秘藏的历代名窑珍品上。传世宋瓷为乾隆赏悦之物,故而往往不忘对此书上一笔。  相似文献   

7.
<正>清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瓷器生产也在那个时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乾隆初,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一镇……周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  相似文献   

8.
小文 《收藏家》2011,(5):59-59
古代陈设瓷的出现发端于北宋,其大致可描述为仿照青铜礼器中的一些标志性器型,用类似玉器的陈设与表现形态,在日臻成熟的青瓷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完成的。及至清代,随着康乾盛世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御用瓷器中的陈设器发展到达顶峰,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0,(4)
正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发源地,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清代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前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里不仅保存着清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时期所建的建筑群,还尊藏着皇家珍宝。自清中期始,北京紫禁城曾向这里输送过大量帝后御用器物和宫廷艺术品,这里是与北京宫苑、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宝库之一。据辽宁省档案馆现存道光及光绪朝形成的盛京皇宫所藏古物清册来看,其中在《翔凤阁恭贮宫殿各宫陈设清册》《飞龙阁恭贮器物清册》内,均登记了大量宫廷御用品,其中宫廷漆器数量颇多。  相似文献   

11.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把西洋的珐琅料绘于瓷胎上,叫做“瓷胎画珐琅”或“画珐琅瓷”,亦即珐琅彩瓷。其制作工艺一般是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画师用进口珐琅料在景德镇烧制好的素白胎或白釉瓷器上绘画,然后经宫中彩炉低温烧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其特点是胎体轻薄,色彩凝重鲜艳,花纹微微凸起,画笔精细。它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珐琅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我国釉上彩瓷器的品种,改变了历来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丰富的古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物,结合考古发掘出土的标本,讨论了汝窑的定名、汝窑的性质、汝窑遗址所在地、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以及汝窑的烧造时间等问题。汝窑即文献所说的“北宋官窑”;“汝窑”之名只能用于北宋时汝州境内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瓷窑。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以定州白瓷有芒”,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因汝窑瓷器迎合了宋徽宗赵佶的审美趣味;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不足20年。  相似文献   

13.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陈润民 《收藏家》2000,(12):59-64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1-171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化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  相似文献   

15.
热河宫廷文物,是指清代避暑山庄和周围敕建寺庙中曾经收藏和使用过的器物。因为这批文物属于当年清帝御用、行宫实用品和皇家寺庙用器,不仅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普遍具有质料考究、构思奇巧、风格典雅,做工精良、并有吉祥寓意等特点,是当时最高工艺技术的代表,今天则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汝窑考古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汝窑从创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工艺精湛,技艺超群,造型多样,富于装饰,不仅为当时广大民间所喜好,北宋晚期更受到皇室的赏识与宠爱,并于宋哲宗元祐无年至徽宗崇宁五年二十年间,把它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时限很短,要求甚高,产量有限,传世更少,到南宋时就已成为“近尤难得”的稀世珍品。据统  相似文献   

17.
钧瓷无双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它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8.
<正>康熙(1662-1722年)一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王朝,在经历了顺治时期的经营后,清王朝从康熙时期逐渐强盛起来。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陶瓷业的生产也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的烧造都是通过景德镇的御窑厂来经办的,康熙朝也不例外。御窑是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宫廷烧造瓷器的场所,也是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生产与管理机构,设立在江西景德镇珠山,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康熙帝及朝廷对于景德镇官窑瓷  相似文献   

19.
珐琅彩瓷器,是我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其工艺是在已烧好的素面瓷胎上涂粉为地,上加彩画纹饰,经二次入窑烧制而成。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朝达到鼎盛时期。它的诞生和发展,丰富了中国釉上彩瓷器品种,改变了陶瓷史上历代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14年8月,故宫博物院内西南部南大库区域因施工发现地下遗迹,经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处瓷器残片埋藏坑及周边建筑的原始地面。埋藏坑的形成年代在清末光绪至宣统间,出土瓷器残片标本数万片,其年代自明洪武时期至清光绪时期,根据装饰工艺可初步分为20类。其中青花、黄釉类各占比约三分之一,青花类年代序列比较完整,并且包含有克拉克风格瓷器标本。同时出土有一件雍正时期黑地瓷胎画珐琅盘,为传世品所不见。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明清时期宫廷用瓷管理制度、清代内务府御用物品管理制度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实物资料,也为整体考察明清宫城遗址内的各时期的建筑布局和功能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