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南区墓葬发掘综述——兼谈几个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殷墟南区墓葬发掘概况南区位于殷墟中心小屯村的南部。北距小屯村约1000米,处在郭家庄(苗圃)、梅园庄、戚家庄、刘家庄之间及其附近一带。南区呈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2000米的长方形地带。这里是一片农田,地势平坦。殷墟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就分布于此。1980年以来,南区考古钻探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发现殷代墓葬500多座,开掘探方(5×5)7个。发掘地点6处。这些地点分别是戚家庄东地、梅园庄南地、苗圃北地、刘家庄南地、刘家庄北地、梯家口西地(见图)。  相似文献   

2.
何毓灵  唐际根  岳占伟  牛世山 《考古》2012,(12):26-42,1,106,112
安阳工作队在刘家庄北地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清理出殷墟时期道路及道路两侧分布的陶窑、房基、水井、灰坑、祭祀坑、墓葬等。这些遗迹可能与制陶手工业作坊区相关。另外,F79东院窖藏坑所出有铭青铜尊为殷墟首次发现。H77祭祀坑和以M70为代表的家族墓地可能与"■"族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进行第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1])。除了殷墟时期的重要遗迹遗物外,还发掘了自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丰富遗存(图一),其中四座唐宋墓最具代表性(2010ALNM 68、201 1ALNM126、2010ALN M114和2011ALNM290)。前三座墓葬位于  相似文献   

4.
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殷墟内殷代文化的重要分布点之一的苗圃北地,其科学发掘则是从五、六十年代伊始的。1959——1961年苗圃北地的首次发掘,除发掘出土了大批重要的居址、铸铜作坊址及共存遗物外,尚发现了85座殷代墓葬。嗣后,至八十年代止,在断断续续的多次科学发掘中,苗圃北地又先后出土了约200座以上的殷墓。对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的研究,以往多侧重铸铜作坊的探索,而对同出殷墓的探讨,鉴于各种原因,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无人问津。八十年代初期,学术界在探索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中,开始注视到苗圃北地的殷代墓葬资料。1980年,郑振香、陈志达先生率先在《殷墟妇好墓》报告中具体认定了苗圃北地60M248为一期墓,1981年,又撰文认定61M58为一期墓。1987年,陈志达等先生在《殷墟发掘报告》中,系统完整地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安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异形器",出土于殷墟刘家庄北地。本文结合铜器铭文以及甲骨文献,认为该器应与战争有关,主要用于攻破对方的城门、寨门等防御设施。应称为"破门器"。  相似文献   

6.
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墟发掘以来 ,曾多次发现商代车马坑。但在解放前 ,因受当时发掘条件所限 ,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子的遗迹清理出来。19 5 0年在河南辉县琉璃阁战国墓地 ,夏鼐先生带领数名技工 ,通过精心操作 ,剥剔出十几辆已朽为尘土的木车遗迹。后来 ,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和发掘技术的提高 ,新中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大司空村、孝民屯南地、白家坟西地、郭家庄西南、刘家庄北地、梅园庄东南等处的商代车马坑的发掘中 ,经过精心细致剥剔清理 ,将数十辆殷代车子发掘出来 ,为复原商代车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研究商代车制及其相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岳占伟  岳洪彬  何毓灵 《考古》2012,(12):43-58,1
2008年和2010年安阳工作队在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遗址清理了20多座商代陶窑。陶窑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包括窑室、窑顶和烟道等,下部分包括火门、火膛、火道、窑柱、窑箅、火眼等。遗址所出陶器以豆、簋、盂、瓿、钵、盆、器盖等盛食器为主。该遗址始于殷墟文化第一期,至少延续至殷墟文化第三期。  相似文献   

8.
山东济南刘家庄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带有铭文族徽的商代青铜器,其形制多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地区居住着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针对该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铜器铅同位素等方面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针对这批青铜器制作工艺、合金技术及矿料特征等科技分析数据偏少,与商都殷墟遗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讨论分析。 本研究选取该遗址三座墓葬中29件青铜器(56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金相显微镜、VG Elemental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利曼Prodigy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从青铜器合金组成、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及特征微量元素等方面采集数据加以分析,再结合器物形制等考古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刘家庄青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合金组成为铅锡青铜、锡青铜、铅青铜、纯铜及铅砷青铜。大部分青铜器金相组织以α固溶体为基体,呈树枝状偏析,枝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部分共析体完全腐蚀,Pb相呈颗粒状零散分布或者完全腐蚀,局部区域如孔洞、枝干与缝隙间析出不规则形状铜晶粒。少数器物金相组织内部存在滑移线,推测器物可能经过铸后冷加工。铅同位素比值显示,此批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占比较高,与殷墟二、三期含高放射成因铅器物数据分布范围相对吻合,与殷墟一期、殷墟四期分布范围稍有差异。微量元素总体趋势以高含量Bi、As、Ag元素为特征,结果与殷墟青铜器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较接近。综合对比发现,刘家庄青铜器似乎与殷墟青铜器的主体原料相同。从器型上看,刘家庄青铜鼎、簋、觚形制与纹饰风格等,多与安阳殷墟青铜器尤其是与殷墟二期、三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晚商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中原地区交流密切,为商晚期青铜器生产来源与流通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该研究深化了对刘家庄商代青铜器本身的认识,补充完善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科技分析内容及考古学研究信息,为深入了解商代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出土的环境背景,能获得古代人类利用树木的信息。本研究对商代中晚期洹北商城、殷墟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量木炭、木材进行了分析,对殷墟大司空遗址303号墓出土枝叶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植物种属的出土概率还是百分比,栎属都是最高的,无论是普通村邑的房址还是窑址,栎属的出土概率和百分比也都是最高的,表明人类对这种木材的喜好。栎属是商代晚期人类主要的薪柴材料,也是刘家庄北地和孝民屯遗址普通村邑的建筑材料。栎属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当时的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受到聚落周边植被状况的影响,还与木材性质和建筑性质有关。洹北商城的一号、二号建筑基址选用了松木,而刘家庄北地的一处木炭遗迹主要选用了柏木。(3)刘家庄北地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孝民屯遗址也出土了栎属和枣属的木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4)树木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伤及形成层的伤害时会产生锯齿状生长轮。刘家庄北地灰沟HG3Ⅰ中出土的大量的带有锯齿状生长轮木炭,锯齿宽度1毫米,间距1毫米,较规则,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但究竟何种因素导致锯齿形成,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5)商代晚期刘家庄北地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6)同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出土枝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大司空遗址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是具有药用作用的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总之,本研究不仅获得了商代中晚期先民因材施用的木材利用特点,而且为现今木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史料。短梗南蛇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医药卫生史、民俗和礼仪以及现代医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阳以殷墟闻名于世。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使得安阳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洹水殷墟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的诗句不仅揭示了殷墟的历史地理价值。还间接指明了殷墟之于安阳的重要性,没有殷墟的发掘和认定,就没有安阳在国内外响当当的名头。但是,殷墟的发掘不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传奇,更是中国考古学成为一门学科的起点。殷墟的发掘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一过程,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迄今已78年了。在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它是发掘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丰富,参加考古发掘的人员最广的一个。78年来,殷墟考古的历程,反映了我国考古学从初创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郭梦  何毓灵  李建西  吴萌蕾 《考古学报》2020,(2):291-308,后插1-后插4
正目次一发现情况二涂层分析三性质与工艺四锡衣意义五锡衣与仿铜陶礼器一发现情况在殷墟文化四期晚段,随葬品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仿铜陶礼器,其形态、纹饰、组合均与铜礼器相同或极近。这类器物基本都是酒器或食器,有鼎、簋、、觚、爵、尊、觯、卣、、、共十一种~([1])。殷墟西区~([2])、大司空村~([3])、苗圃北地~([4])、四盘磨~([5])、小屯西二区~([6])、八里庄东~([7])、梅园庄南地~([8])、郭家庄~([9])、刘家庄南地~([10])等地点都有出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发掘了一个形制特殊的遗迹(M34),由于缺乏可资比较的资料,发掘者初步判断其为墓葬,但也已认识到它和殷墟发掘的墓葬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发掘资料的增加,殷墟发现了不少类似的遗迹。通过和殷墟以及其他遗址发现的类似遗迹的比较,推断小屯宫殿宗庙区M34并非特殊形制的墓葬,更有可能是水井,或者是具有冷藏功能的窖藏坑。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聚落考古的实践,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早在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和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时,已经有了聚落考古的萌芽。到了1928年开始发掘安阳殷墟时,已经大规模地揭露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实质上这就是在做聚落考古,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聚落考古的理念罢了。苏联考古界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学者批评传统的考古学"见物不见人",从1934到1940年,着手在乌克兰境内的特里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在陕西省麟游县史家塬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所获遗存年代约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二期偏早阶段 ,其考古学文化属性应为郑家坡文化。该遗址的发掘 ,有助于先周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殷墟玉璋朱书文字蠡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年5、6月间,安阳市博物馆在殷墟刘家庄发掘殷代墓葬62座,在其中十多座墓内的扰土中发现玉璋,上边多有朱书文字痕迹。由于玉璋长期湮埋在地下,经自然腐蚀,不少字已完全褪色。能辨认文字的玉璋残片共17片,分别出自M42、M45、M57、M64四  相似文献   

17.
乔美美 《文博》2008,(1):23-25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跨洹河两岸,自盘庚迁殷至帝辛亡国,经历了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殷墟因甲骨的发现而揭开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和盗掘的序幕,1928年开始至解放前,殷墟共进行了十五次发掘;1950年至今仍然在殷墟有科学发掘.  相似文献   

18.
俯身葬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殷墟小屯村北地、西北地首先发现的。随之,对有关俯身葬的属性问题,在考古界曾引起了不同看法。近些年来,笔者在殷墟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掌握了一批俯身葬的材料。并对俯身葬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下面就殷墟俯身葬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基本概况俯身葬式是殷墟墓地中常见的一种墓主葬式。在殷墟大司空村殷代墓葬中俯身葬22座,占已知葬式的25%。西区墓葬中俯身葬142座,占已知葬式的27.8%。南区墓葬中俯身葬65座,占已知葬式的28%。以  相似文献   

19.
安阳博物馆于1985年5月~6月间在殷墟刘家庄发掘商代墓葬62座,其中10多座墓内的扰土中发现玉器,上有朱书文字①。例如: “赞”字写法可参照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小臣玉铭②。“赞”,读为荐。《诗经·崧高》云:“王缵之事。”《潜夫论·志氏姓》引作“王荐之事  相似文献   

20.
文耀 《考古》2012,(3):96
《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660页,约98万字。定价21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