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牧文化的研究正在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游牧人扮演了中原王朝和其他农业文明的毁灭者的角色.在世界系统中,他们长期以来又是定居文明的信息传播者.游牧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有马的驯化;车、马镫和骑兵的普及;对奢侈品的传播;对贸易交往的贡献、宗教与地理知识的传播.中国北方游牧文化曾经是东亚系统中的重要动力,并且是中国与其他文明的文化与贸易的发起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从蒙古高原到多瑙河下游连绵不断的欧亚草原地带,直到近代一直是游牧民族活跃的舞台。游牧民族把羊、山羊、马、牛、骆驼等驯化为家畜,并在学会骑马技术和管理家畜群的同时,经历了无数次由冬季营地到夏季营地的季节性迁徙,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游牧骑马文化。他们与南部的农耕定居民族及北部的森林狩猎民族进行交易,或进行战争,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的农业发端于大约1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退却之后,在气候变得干燥的一个阶段,人类在世界不同地点对植物和动物进行了驯化,并在其后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位于中东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们从驯化小麦和山羊开始,创造了巴比伦文明;中美洲墨西哥南部的人们驯化了玉米,开创了玛雅文明;秘鲁高原的山民驯化马铃薯、甘薯、木薯、花生、棉花,开始了印加文明;此外还有尼罗河边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沿岸的古  相似文献   

4.
敦煌地区的史前文化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过渡类型、四坝文化、骟马文化等.敦煌地区史前时期的生业经济较为复杂,既有相对稳定的农业,也有灵活且适应环境的畜牧业;四坝文化之前时期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较为粗放;骟马文化时期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比重降低.敦煌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和缓冲地带,也是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不断碰撞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马尾情谊     
酒、爱情和太阳同样被安多区牧人看重。牧人的心底草原储藏着诸多温热情愫。草原人相信:男人之间的友谊比提起的话题更牢更长更雨露阳光时,人才会接近人模样。草原男人喜欢骑马。草原女人喜欢歌舞。郭美撒恰,出名马的地方。彼方草原讲究马和汉子。温厚的母亲草原喜欢骄健的马,并爱护卓越的汉子。郭美撒恰自古出名马,善马风,识马体,懂马性。汉子为马流泪;骏马为人捐命。马,沉重善贞,赤诚如金。人自马旁走过,亲情溢涌透明。一切从美好开始。  相似文献   

6.
刘彩 《丝绸之路》2013,(8):82-83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草原文化由于以游牧文明为基础,几乎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如今,在草原荒漠化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草原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价值和生命力,也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欧亚草原,马在人类生计的中心地位贯穿于整个全新世,它在草原人民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无所不在。我们认为,人类和马不断演化的关系对于草原的聚落形态和游牧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始祖马,身高不足2英尺,大约于5000万年前生活在北美森林,到1 50万年前基本进化完成。约90万年前,马从北美草原扩散到旧大陆,从此与人类相遇。本期《考古》主打文章集合世界各地自旧石器以来关于马的考古发现,浓缩成六个故事,讲述了马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独特角色。首篇为"马的驯化"。人类与马相接触的最早证据来自欧亚大陆旧石器遗址。肢解的马骨堆积表明,早期人类将马作为一种肉食资源。旧石器洞穴艺术中马的形象比其他任何动物都丰富,看来这种矫健、激情洋溢的动物也是古人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大约9000年前即末次冰期之后,马在新大陆灭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疆辽阔的原野上,无处不见马的踪影。如同人们择善而居一样,生长在草原上的马是幸运的,尤其是生长在新疆草原上的马,点缀了草原的美丽,而草原也滋养了马的肥美和灵性。马年说马,我首先想到了新疆的马,想到在新疆游历期间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马,眼前总有一种跃动的形象出现,感叹大草原造就了这样一批健壮的生灵。西域自古出名马。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把乌孙(今伊犁)马称为"天马"。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龟兹(今库车县)马为"天骥龙麟"。《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焉耆马是龙的后裔,有"龙驹"之称。由此可见,新疆各地都有品种优良的马,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挽力、速力,而且耐粗放,适应性强。这些不同品种的良马,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的动物中,与人最密切最亲近最能沟通交流的是马。马的驯化开始于距今5500年左右。人开始是利用马的速度和力量来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马到成功,马上得天下,是对马的历史功用的生动写照。当马完成了作为战争和生产工具的重任后,又担负起体育和娱乐的使命。而对马艺术马文化最精彩的诠释,其过于马文物:征战,出行、休闲,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马文物,载体和题材林林总总,精彩迭出,取一瓢饮,忝为贺岁表情。  相似文献   

11.
规划学者立足于"城市文化"的角度,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文化特色和融汇过程分析,对草原都城遗址的遗产价值进行重塑。通过元上都和国内外类似遗产的比较,凸显了元上都的价值特征所在。可以看到,元上都遗址所展现的城市文化,揭示了中国元朝蒙、汉两个不同民族及其分别代表的农耕与游牧两个不同文明之间,在征服与同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交互影响与融合:见证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兼容并蓄的一种城市模式,并作为人类城市规划史上"二元文化"的杰出范例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华夏地理》2006,(6):14-14
自1969年以来,蒙古野马(一种亚洲马科动物)已经在野生环境中灭绝。如今,它们终于又回到了天然栖息地,飞奔在戈壁和蒙古草原上了。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于1879年将这种野马存在的消息带到了西方,所以有时候人们称之为普氏野马。它是现存的唯一野马品种,其他所谓“野生”马种实际上都是一度被人类驯化后重归原野的。  相似文献   

13.
远东希腊化文明指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印度之后在这一地区所形成的区域文明。它是希腊化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一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是先后在这一地区活动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人。他们虽然孤悬远东,难免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但仍然坚持希腊文化传统,保持他们的民族特征,从而和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同时融合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因素的多元文明。该文明对当地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在中亚和印度西北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以阿姆河为中心的"希腊—巴克特里亚文明圈"或"远东希腊化文明圈"。这一地区正好也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该地区的文明遗产借助于丝绸之路的辐射作用迅速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化文明与中国文明的接触与交融。  相似文献   

14.
豹猎是一项风靡内亚大陆皇家宫廷的狩猎活动,《元世祖出猎图》中的"马负文豹"即表现这一主题,而"马驮猎犬"和"马驮猞猁"应为衍生格套。该文通过勾稽几类草原游猎文化图像,分析文豹在狩猎活动中的作用和驾驭方式,对"马负文豹"展开文化史溯源,指出这种艺术形象具有非常典型的游猎文化特征,在内亚草原范围内有着相当的普遍性和共通性。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10)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是欧亚草原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其代表性器物——倒钩铜矛,目前在中国境内已发现13件。对这13件倒钩铜矛进行的金属成分检测和类型学研究表明,它们以红铜或砷铜铸造为主,制作工艺晚于西方红铜或砷铜锻造铜器,年代多相当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时代早期。这些中国境内发现的倒钩铜矛与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直接相关,而此文化在史前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再次揭示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从欧亚草原开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文化不断交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晚商以前,经过驯化的家马开始被零星引入中国北方地区。但环境的制约和家马利用方式的欠缺,使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晚商以前,先民与马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松散的关系。从晚商时期开始,环境转变与家马"服劳"功能的开发,使家马的本土化历程迅速展开。在中原地区,家马成为拉车的役畜,拓展了旱作农业的内涵,促进了农耕民族的发展;在北方地带,家马成为骑乘的对象,为游牧业和游牧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两种不同的家马本土化路径,都经历了风土适应、技术改造和文化接纳三个环节,同时衍生出北方地带和中原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结构演变趋向,或是造成中国晚商西周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初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美术品种类有岩画、动物风格的青铜器、建筑、壁画、石人等多种,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文化风习、审美形态的历史记忆。草原文明从发生到绵延盛大的历史,因随逐水草的游牧方式,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因地缘文化的关系,留存的美术品一方面表现出与中原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又与欧亚草原的文化形态相呼应。本文试以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为纲目,参用具体的作品实例,诠释波澜壮阔的草原文明背景下的美术面貌,由一斑而略窥全豹。  相似文献   

18.
龟兹汉唐风     
库车绿洲具备了人类赖以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古代绿洲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在这里互相交织,使它变成了古代西域文明和龟兹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西域飚起龟兹风,龟兹光彩在汉唐。历代先贤跃马天山、屯垦戍边,在这片亘古苍茫的大地上留下了生命赞歌和千古文化。  相似文献   

19.
猴子与马组合形象起源于印度,通过中亚北方草原之路传到了中原一带;其最初本意是猴子能治马病,汉代以后变为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遗产》2007,(1):34-55
在丝绸之路这条沟通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古道上,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欧亚草原古代文明等都在这一重要地区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