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应钦,黄埔军校的总教官,国民党一级上将,担任过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军政部长等要职,是黄埔系里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本文作者熊宗仁,著名历史学家。本刊从2010年一期起,连载熊氏所著长篇《一级上将何应钦》,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于1926年3月20日发动的。现在,对于这个事件的发动日期,中外史学界已无异议。但是,笔者最近翻阅关于这个事件的资料、回忆录和一些论者的文章时,却发现在谈及蒋介石发动事件的具体时间上,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实有辨明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王军 《文史天地》2013,(5):30-34
高语罕(1887—1947年),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他是中共早期建党建团建军的先行者,曾起草八一南昌起义中央委员宣言;又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常委,曾起草国民党二大宣言,任职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与国共两党的高层有着密切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张震 《文史天地》2015,(2):13-17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被认为是蒋介石反革命的开始。对于中山舰事件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以至于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都是极其深刻的。对于中山舰事件,传统史学的一般表述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李之龙何许人也?李之龙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的海军局代局长,相当于海军司令。然而在此后的历史中,李之龙这个名字却消匿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同时期在广州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5.
项德颐 《古今谈》2002,(2):49-50
五十五年前的1947年7月初,南京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南京哭陵”事件。当时我在南京,亲身见闻这一幕:当时“中央训练团”以黄埔军校一期生黄鹤为首的四百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因鉴于蒋介石等倒行逆施,国是日非,一起前往中山陵墓前哭诉衷肠。原为“谒陵”,后来却演成一幕“哭陵”哀剧。  相似文献   

6.
一1897年,周佛海生于湖南沅水之侧的沅陵东乡杨树井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小名福海。父亲早亡,靠寡母含辛茹苦地将其养育成人。自小慨叹家道中落,时运不济。在上中学的时候,他已颇为"留心政治",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不安分的青年"。"登门把酒饮神龙,拔剑狂歌气似虹。甘处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这几句诗,就是后来成为卖国巨奸周佛海当时为求日后出人头地的"抒怀言志"。在以《论抱负》为题的作文中,他写道:"若吾能当上内阁总理,也不枉度此一生而光耀祖宗矣!"后来,这个一文不名的破落户子弟在好友邬诗斋全力赞助下才得以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经过短期  相似文献   

7.
192 5年 3月孙中山弃世意味着国民党革命事业之孙中山时代的结束 ,经过一年多“后孙中山时期”的短暂过渡 ,开启了蒋介石时代 ,确立了以孙中山的少壮幕僚和家属为核心的派系在党和政府中的领导地位。当时广东各类“土客矛盾”相当严重 ,从英、俄两国到众多“客军”等饱含冲突对立的外国和外省新老因素聚集于广东一隅 ,相互缠斗 ,复与原处竞争中的各种新旧本土成分争夺。地方意识和国际冲突的奇特结合使广州政局的纠葛至为错综复杂 ,各方的矛盾更多是实际利益的冲突 ,但权势争夺的表述却往往回避实质性内容 ,而诉诸民族主义等更为高远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8.
刘畅  毛翊乔 《环球人物》2013,(28):56-59
李默庵,国民党陆军中将,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在黄埔期间,他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曾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中山舰事件"后,李默庵退出中国共产党。他曾视蒋介石为"新兴革命事业的卓越领导者",追随其血战沙场20多年,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从基层到高层,军队中的各个职务,他几乎都担任过。1949年,李默庵在香港与44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  相似文献   

9.
何志明 《文史天地》2013,(12):35-39
说到中山舰,相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事件”扩张自己的势力,逮捕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并迫使中共中央向其让步,为其后来公然发动“清共”埋下了伏笔。事件前后的中山舰到底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的悲壮往事,值得后人去追寻。  相似文献   

10.
胡学亮 《纵横》2011,(4):44-46
大汉奸扑朔迷离的死因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前半生跟随孙中山革命,在国民党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虽与蒋介石明争暗斗,不甚得志,但仍稳居国民政府二号人物的高位.抗战爆发后不久,汪精卫感到抗战没有"前途",乃决定投靠日本军国主义,成立南京伪政权,可耻地做了汉奸.  相似文献   

11.
余音 《文史天地》2012,(11):15-19
他的出生地并非"盐店巷";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他才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他的"关门弟子"是吴敬琏——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陈独秀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像高语罕这样受陈独秀"牵连"、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人物,也拂去尘埃,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张捷 《钟山风雨》2011,(6):31-3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记载着许许多多为国家尊严、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辉煌篇章,记载着许许多多为之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张凤九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向往光明追随孙中山先生1882年6月,张凤九出生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大户人家,父亲张福兴经商,一家人生活富足。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民国日报》于1923年6月(民国十二年六月)创刊,初期是由曾任孙中山秘书的孙仲瑛出任社长兼编辑。在遵循"阐发主义、鼓励同志、唤醒民众、介绍思潮、纪述实况、评论是非"的办报宗旨下,该报为推动实现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民族的富强与民主,而极力维护孙中山国民革命的主张。"欲将该生等教成有主义、有革命能力、能奋斗、能牺牲之军人也、因是民党青年志士、咸乐考入、希冀学成、为将来建设真正中华  相似文献   

14.
辛言 《神州》2008,(4):104-109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的确带有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5.
黄铭 《百年潮》2013,(7):66-70
在民国的知名人物中,有一些学识渊博,又颇具个性特点的知识分子型政界才俊,他们在国民党政府的官职任上,为国家民族做过一些好事,在民族大义面前也能站稳立场,一旦进入自己熟悉而又喜爱的角色,又能发挥出进步的作用,顾孟余是其中的一位。顾孟余,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出生于宛平,15岁时进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求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山舰事件的反应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梅 《沧桑》2008,(3):39-40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事件发生后,联共(布)派往中国的布勃诺夫使团直接参与了这次事件的处理工作。本文着重考察当时使团对该事件的反应和处理,以期通过它来透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该事件的态度及之后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12,(10):18-24
高宗武受蒋介石之命与日接触1937年7月10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陶希圣,应蒋介石邀请,离开炮火连天的北平,乘火车南下赴庐山参加谈话会。离平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刚过去3天。7月17日,蒋介石在茶话会上,发表了一通表明中国"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的立场的讲话。会后,蒋单独召见陶,说:"陶先生在北平做得很好,实乃不可或缺的国之栋梁,不知可否愿意走出燕园来指教我蒋某人治国平天下啊?"陶希圣大有受宠若惊之感,便辞去北京大学教授之职,来到南京加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五组,专事国际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谢文雄 《百年潮》2013,(4):21-26
中共黄埔军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作为入校之前的中共党员,蒋先云在黄埔军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宣传三大政策,在学员中影响很大。蒋先云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在为校军教导团选派连党代表时,周恩来将蒋先云列为第一人选。蒋先云担任连党代表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规定了士兵的政治训练计划。在对学生继续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担负起对教导团士兵进行政治训练的任务。1924年秋,在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领导下,成立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蒋  相似文献   

19.
1932年2月,国民党特务炮制了一个所谓的"伍豪事件"。当时,他们以周恩来五四时期曾用名"伍豪"的名义,在上海《时报》、《新闻报》、《时事新闻》和《申报》上分别刊登"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企图达到污蔑周恩来、瓦解共产党在白区革命力量的目的。但这个"脱党启事",完全是捏造的。因为在刊登启事的前两个月,周恩来已  相似文献   

20.
<正>从老同盟会员到国民党中央立法、监察、执行委员,王祺驰骋中国政坛三十余年。他天生傲骨,刚直不阿,爱"放炮",爱骂人,是出了名的"王大炮"。对于他的责骂,蒋介石、孙科也得退避其锋,汪精卫、唐有壬一伙更是胆战心惊,谁也不敢与他顶撞交火,更不敢以权势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