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领袖秘书得力助手盛禹九(以下简称盛):2011年出版了一本书——《中共中央第一支笔》,副题是"胡乔木在毛泽东邓小平身边的日子"。这本书出版后,我看到朱正写的一篇文章——《"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读后》,刊登在2011第11期《炎黄春秋》上。朱正的文章反映出:这支笔"为党作宣传、作解释、作辩护",为尊者讳,有时会颠倒是非,掩饰谬误。看来胡乔木是个有争议、值得研究的人物。我知道,您老和乔木交往有半个世纪之久,了解甚多,能谈谈对他的一些认识和印象吗?  相似文献   

2.
湘鄂西第二次党代会后,我们决定立即行动,扩大荆钟武装力量,进行武装割据。湘鄂特委决定钟祥派一名得力干部深入土匪李凤山部,找黄官相、李庆春(都是地下党员)联络,把李庆春那里一百多支枪拉过来。钟祥县委接到通知后,秘书长李庭壁同志当晚在庭院踱来踱去,态度沉闷,若有所思,看样子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我立即问他,你心里有什么事吧?是不是考虑派人到李凤山匪部?李庭壁同志点头。接着我又问:“我去可不可以?”他说,要经过许多白区和匪区,他们防守严密,检查很仔细,危险性特别大,我不放心你去。我说革命就是要担风险,既…  相似文献   

3.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政治理论家、被誉为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与世长辞,享年80岁。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对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90岁。"胡乔木29岁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从领袖助手到"党内一支笔",再到"新闻大管家",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沉浮?除了新华社的千字文简历,外界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4.
王增如 《百年潮》2005,(8):52-53
20世纪80年代我在丁玲同志处工作时,多次见到楼适夷,他个头不高,精干白净,时常双手拄一根拐杖,侧耳倾听对方的谈话.给我最深的印象,他是一位十分和善的老人,没有一点架子,讲一口吴依软语,说话慢条斯理,待人谦恭有礼.他曾经给我题词:"小王同志很好,热情,诚恳,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敬祝前程无量!"写在我的本子上,一笔一划,字很工整.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9日,胡绳同志叫我去,说要给我“交待任务”。下午3时,我来到了他的书房。简短寒暄后,他要我搬椅子坐在他对而,这样说话比较方便。他对我说,他想外出走走,一是去参观一些地方,二是边看边思考一些问题,主要是休息。他说:我们先去烟台,然后去南方(这时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6日这一天,本应该属于霍华德。海浪轻拍着洁白的悉尼歌剧院。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国首脑,微笑着向东道主霍华德总理走来。霍华德的心情也不错。这一天,他和中国签署了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一笔出口合同,金额高达3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李运昌 《神州》2008,(3):48-51
1925年秋天,我17岁,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乐亭县党组织就派我和另一个人到苏联去学习。党的负责人把一封介绍信交到我手里,说:"到北京去,找李大钊同志!"听说要去找李大钊同志,我心里非常高兴。他的家大黑坨村离我的家只有8里地。他在我们那一带相当有名,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有关他的故事。他少年时就才思敏捷,能文善诗;他出洋留过学,是个大学者,大教授。我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又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速写     
正"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24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他说的就是彭德怀同志。彭德怀同志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  相似文献   

9.
阿嘉的乡愁     
90年代我身边就有朋友去新西兰了,当时有最早的移民机构去我老婆单位做宣传,有个朋友就去了。他是去做劳工,会点手艺,去干苦力活儿的。我们这代人青春期赶上“文革”,都没好好受过什么教育,我就会个“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其他一句英文都不会了。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2月间,我的弟弟吴忠良(任汉口《新湖北日报》编辑)同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傅平民同志一道去天门、京山、潜江解放区,会见江汉二地委城工部长邱肱良同志和天、京、潜县委城工部长林涯萍同志。当时,他怀着好奇和向往心情在那里作了半个月的考察访问,受到了邱肱良、林涯萍两位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和殷切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主审,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薄怀奇同志。我是在怀奇同志引导、关怀、帮助下走上了修志、续谱、写史这条道路,他的逝世令我感慨良深。  相似文献   

12.
真想回到过去,重新经历那“曾经”。然而不可以。我只有回味“曾经”,细细咀嚼……翻开今年的贺卡,那一句句祝福的话,是如此温暖。“生活有时会很沉重,让人悲伤无奈,但我们要微笑面对,对不对?”那天,我的心情很不好。而他,竟悄悄洞察到。“漫漫严冬,朋友的一丝关心,让心头洋溢一层暖意。”那天很冷,他笑着赠我贺卡,说着祝福的话……  相似文献   

13.
我升段了     
正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爸爸一起去参加"金陵杯"南京市第27届围棋比赛。比赛场内人山人海,我紧紧握住爸爸的手,生怕一不小心走丢了。很快,迎来了第一盘比赛,你猜怎么着?对手就像一个"菜鸟"一样胡乱下,好像没学过围棋似的,我一举就把他拿下,第二盘对手比前一个要强,但我还是小胜他几盘棋。就这样,上午  相似文献   

14.
小区的底部     
我搬进这个小区两年多了,但和它几乎不发生关系。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在电梯遇见了会点头微笑。楼下的年轻夫妇比我大不了几岁,因为漏水事件我们交换了手机号码,但从那以后再未踏人彼此家门。  相似文献   

15.
正与雷达老师相识已近20年。20世纪90年代初他来兰州,经常不叨扰文联作协,而找他在文化厅工作的老同学张炳玉同志,这也是基于一种良苦的用心。于是接待和陪同他的任务便经常落在我的身上。那时与他交往并未觉出他的特别,往往是一路欢笑,谈天说地,随意而自在。到北京,我去华威北里他家中探望,两人便在楼下的一家小店吃一顿涮羊肉,他乐呵呵地看着我喝"小  相似文献   

16.
正1978年3月,《红旗》杂志编辑部交给我一个任务:约请老作家周立波同志写一篇关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的文章,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因为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位久负盛名的老作家的名作《暴风骤雨》就是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而他也成为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那时候,我一边读着他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作"神童"。夏衍和胡绳30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18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作"神童"。"神童",我想也是"少年早慧"  相似文献   

18.
一位从不发脾气的领导人1962年6月,组织上调我去当赵紫阳的秘书。当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心里有点胆怯。推荐并向我移交工作的前任秘书汤戈夫说:"你不用担心,肯定行,紫阳同志(那时不论对多高职位的干部,都称同志)的脾气很好,他也不需要秘书帮他写什么东西。"并举例说:"有一次,紫阳同志交代我通知办公厅,明天晚上七点开全省  相似文献   

19.
王贞虎 《南京史志》2011,(11):32-33
十四岁那年,我狂热地爱上了摄影,想将大自然所有美景留作永恒的纪念。可是,一笔不菲的照相机钱,却让我愁眉不展。我的家境并不宽裕,购置一台照相机,得花去卖整整一亩地玉米的钱。但是父亲还是说:"热爱摄影是好事。跟我去狩一次猎吧,如果猎得一只狐狸、野猪什么的,说不定买照相机钱便有了。"虽然,父亲是个农民,但他平时并不喜欢狩猎,我想一定是为了给我买相机才让他做出这个决定。出发那天,父亲特地借  相似文献   

20.
吴丹妮 《神州》2013,(17):22-22
时光就像是一条宽广的河流,缓缓地从大地上流过,洗去了尘埃,濯新了记忆。抬头仰望湛蓝而透明的天空,仿佛又看见了他,温暖阳光散落在他慈祥和蔼的脸上,银色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极力想要去触碰、拥抱,他却微笑着摆手,离去。于是,我醒来,意识到这是记忆和想象。这位离开的老人,是我的外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