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铁成 《百年潮》2022,(9):70-76
<正>毛泽东9岁入私塾,17岁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19岁考入湖南全省高等公立中学校,20岁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25岁时毕业。在这长达16年的学生生涯里,特别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近四年里,毛泽东风华正茂,进行了多种类、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了自己的体育哲学。  相似文献   

2.
谢小红 《沧桑》2008,(5):38-39
毛泽东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有"千年学府"之称的城南书院。文章考证了城南书院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底蕴对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我和毛主席曾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窗共读5年半,后来亦曾见过面、通过信。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特别是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对我影响很大,教育很深。"这是1987年田仁尊撰写的《怀念毛主席》一文中的一段话。田仁尊,何许人也?他与毛主席是什么关系?有着怎样的过往?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来到湖南郴州石盖塘镇小溪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父亲周世钊,字惇元又名敦元、东园,是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和爱国人士。1896年,他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区石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逝世于长沙。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转入一师,1918年毕业,其间与毛泽东同班学习。1918年,他是首批参加新民学会的会员。一师毕业后,曾在长沙市修业小学教书,后与谢觉哉轮流主编《湖南通俗报》。1921年,父亲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学习教育与文学,1927年毕业(中途辍学从  相似文献   

5.
杨涛 《文史春秋》2009,(6):61-63
随着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的热播,萧子升—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遥远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早年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与毛泽东、蔡和森并称“湘江三友”。但是因为信仰理念的不同,他最终与毛泽东、蔡和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6.
父亲周世钊和毛泽东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情意拳拳,过从甚密,书信来往不断,诗词切磋频频,相知相交63年.毛泽东称周世钊是"真能爱我,又能于我有益的人",并称赞他是"贤者与能者";周世钊则称毛泽东是"素抱宏愿"的"吾兄",又称他是"尊敬的主席".毛泽东与周世钊谈话时,纵论国事,无所避嫌.现根据周世钊记述,将毛泽东和周世钊的交往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几次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江 《贵阳文史》2008,(1):49-55
周谷城(1898-1996),湖南人,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21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英语教师,并认识了同事毛泽东。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他任湖南省农民协会顾问兼农民讲习所讲师,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后,他在上海从事翻译、著述并执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代后。他任中山大学社会系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主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  相似文献   

8.
陈杨桂 《文史天地》2002,(12):55-55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重视体育锻炼。1913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进行游泳、爬山、体操和野营露宿等体育运动外,还自己发明了五种“健身浴”。  相似文献   

9.
正武绍程,字明道,号淡溪,1876年生于湖南溆浦县一个贫苦家庭。1902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担任长沙兑泽中学校长、湖南省教育司司长和湖南都督谭延闿的秘书长,并代理了几个月的湖南都督。1915年,武绍程出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武绍程任湖南一师校长时,思想比较开明,倾向进步,  相似文献   

10.
刘立勇 《沧桑》2009,(3):120-121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为湖湘文脉所在,也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蕴藏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一直是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的重要工作职责。在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湖南一师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励志和理想信念等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1.
陈健民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6)九月十八日,旧居在湖南省攸县城关镇西街。父亲陈震南乐善好施,经常念佛放生。他家与谭震林家是邻居。大革命失败后,谭父被国民党杀害,健民的父亲不顾自己受牵连,冒险出钱给予安葬。陈健民先生早年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时,同乡好友余来(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攸县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在长沙公益职业学校师范部学习,与健民过从甚密;两人经常参加由毛泽东、何叔衡等传授马克思主义的演讲会。余来家境贫寒,健民常常给予资助;健民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也离不开余来的影响和帮助。1923年暑假,余…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符定一,字宇澄,号悔庵,1878年12月12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瓦铺子(今属湖南湘潭县),从衡阳府师范学堂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回湖南从事教育活动。1912年春,符定一在长沙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后改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时,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13.
贺果,字佩钦,号培真,湖南邵东县槎江乡马王塘人。兄弟四人,大哥贺曼真,是享誉资江两岸的教育家、园艺家;二哥贺巨钦,在家务农;四弟贺绿汀,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1913年春,贺果与毛泽东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与毛泽东一同编入新生第一班。不久,四师并入一师,他们两人又有幸一同编入第八班,同窗研读,朝夕相处达五年半之久。  相似文献   

14.
翻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曾载有他与校长张干的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他的校长张干执著教育的精神给予了深情的关注,留下了一些罕为人知的轶闻。老校长向延安的毛泽东发出急电盛夏,柳丛中的蝉鸣,使湖南省邵阳市省立六中的校园显得比往常更加燥热。年逾花甲的老校长张干匆匆将几位老师喊到他家中,由于屋子太小,椅子又少,有几位老师只得站着,大家挤在热气腾腾的屋里等待老校长发话。张干拿起桌上一张当天的报纸,像老师在课堂朗读课文一样念了起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来…  相似文献   

15.
许志行 《百年潮》2011,(9):53-55
许志行原名潘祖圣,1902年5月21日生于江苏吴县。他14岁时辍学当了学徒,18岁时想继续求学,从做学徒的长沙逃到汉口。在此有幸与毛泽东相遇。毛泽东对他不愿做奴隶的精神及继续读书的愿望大加赞赏,要他回家等待,待自己回湖南后设法帮助他继续求学。1921年春,毛泽东当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筹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遂写信,邀许志行来长沙读书。在毛泽东的资助下,许志行“在补习班高级部读书”,后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运动后,已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约许志行到广州担任宣传部交通局干事,负责与上海交通局(负责人是沈雁冰)的联络工作。许志行因此与茅盾相识,并结识了冯雪峰、宋云彬、许杰等作家。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回湖南发动秋收农民起义,许志行则到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此后,许志行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志行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格致中学、新成中学教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许志行获悉消息非常激动,写长信向毛泽东汇报20多年的情况。此后,和毛泽东多次互通信函。1957年夏,已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研组长的许志行应邀到北京,与毛泽东在中南海两次见面叙旧。随后,又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到韶山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6.
忧国忧民的毛泽东,从年轻时就时刻关注着日本的侵略行径.1915年5月7日,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最后通牒,限北洋政府48小时内答复其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为此,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集资刊印《明耻篇》小册子,收录反日文章多篇.毛泽东通读《明耻篇》,爱国激情难抑,于是在封面上奋笔疾书:"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4,(20):75-80
黎锦熙和毛泽东的师生情黎锦熙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主要从事师范教育。清朝末年,他在15岁时考中秀才,不久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22岁毕业。1913~1914年,任湖南省立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杨昌济、徐特立是黎锦熙的同事,毛泽东、蔡和森等则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喜欢读书,他对唐代文学家韩愈(768-824)的痴迷是从青年时代开始的.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国文老师袁仲谦,是前清举人,蓄一大把胡子,对学生要求很严,要学生学写桐城派古文,就是从那时起,毛泽东开始钻研韩愈的文章. 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今延安志丹县)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对这段读书经历仍然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9.
秋月明 《湖南文史》2013,(12):16-17
俗话说:“福无单至,好事成双!”2006年年底,时任湖南省芷汀侗族自治县档案馆党组书记的唐召军在该馆发现了毛泽尔“学籍档案”(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民国四年八月》,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春,我(刘瑞娥)看望铭贤同学侯立仁同志(1933—1936年在铭贤中学高中读书),同他谈起学校往事,特别谈到了徐涣滋老师。徐老师1934—1940年在铭贤中学任教,是铭贤中学思想进步的教员之一,她掩护、资助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这是鲜为人知的。因此,立仁同志曾给铭贤写信,建议把徐老师的表现明确写在校史上,并提议由我执笔,徐老师的女儿牟美琴提供了不少资料,立仁修改,徐老师亲自审阅,才完成这篇纪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