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说:“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在香港的历史上,确实有过许多杰出人物,对香港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深刻地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话:香港同胞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何启即其一例。第一个合格的华人医生何启(1859-1914)字迪之,号沃生,出生于1859年3月对日,是清末民初广东南海县籍旅港人士,年幼即勤奋好学,考入香港官办的中央书院(1894年改名为皇六书院,1885年孙中山先生曾就读该校)。1871年9月赴英国留学,1875年预科毕业,考入鸭巴甸大学(AbelneellUnirers心…  相似文献   

2.
志菲 《文史博览》2007,(7):12-12
邓小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先后5次到过香港。第一次是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小平与83名四川同学在上海港登上了法国邮船"盎特莱蓬"号,赴法国勤工俭学。同船共有90名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香港这片土地充满深情,为促使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从80年代初他即与香港众多知名人士有过多次交往,向他们传达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前途的信息,鼓励他们到大陆投资,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邓小平与香港知名人士的交往》一文中记述了邓小平与“大侠”金庸、船王包玉刚以及霍英东、李嘉诚、安子介等人的往来,再现了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人风采。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谈香港问题,9月24日,她在人民大会堂新厅与邓颖超叙谈后,前往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铁娘子走到离福建厅大门只有二十来步时,门才打开,邓小平笑着走出来,上前五六步与她握手问好。  相似文献   

5.
“这里没有李鸿章”——邓小平与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齐鹏飞1982—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是在“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得以充分展现。一波三折的中英外交谈判由“山...  相似文献   

6.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此言是邓小平同志在《对二野历史的回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文中讲的。高树勋将军的邯郸起义,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以数十万大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时,首先投向人民的国民党将领和军队,其意义和作用是极大的。关于这段历史,邓小平写到: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都是旧词,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经用过。但将这两个词赋予我们今天所指的特定意思,邓小平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小平复出后,在多个场合使用"改革"一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78年,他在不同场合17次明确谈到"改革",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而"开放"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对外政策,是邓小平提出来的。正如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所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此后的20年,不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20年,也是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的20年。邓小平说过: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见贤思齐,本文通过品读小平同志晚年的交友之道,来学习小平同志的处世原则,感受小平同志为国家前途命运,为人民利益幸福而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上海壹两”究其是珍稀币还是臆造币的话题经笔提出后,二年来曾有几次在上海《钱币博览》和《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上读到过评说的章。中否定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造币之原来说法,认为是香港造币厂为其产品谋求出路的广告币,  相似文献   

11.
孟红 《文史春秋》2007,(7):33-37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并与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谈判。经过一年多22轮风风雨雨的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并于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2.
李家泉 《百年潮》2007,(10):66-67
10年前的7月1日,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欢呼声中胜利回归了。10年后,2007年6月7日美国《时代》周刊用25页篇幅,分若干部分探讨香港回归十年的变化。它的姊妹杂志《财富》1995年曾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如今《时代》周刊承认:“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6月17日,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仅仅“过去三年来,香港就实现了平均7.6%的经济增速,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快的”。香港美国商会会长梅三乐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也说:“在今天看来,香港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切都说明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举世瞩目的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喜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盼望已久的大事,100多年的奇耻大辱从此洗雪(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和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处邀请了部分年高德助的文史馆员,座谈庆贺香港回归祖国,这些老人在座谈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香港回归十分喜悦的心情。老人中,有三、四十年代去过香港,有五、六十年代去过香港,也有在改革开放后去过香港,还有的是近一、二年在香港住过,他们都有亲朋好友在香港和海外,大家都高兴地说终于看到香港这颗明亮的东方之…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中华民族史册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光辉日子,也是全体炎黄子利、举杯同庆的盛大节日。从这一天起,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百年屈辱,一朝洗雪;醒狮怒吼,扬眉吐气。一代伟人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变为现实,被英国长期霸占的东方之珠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是镶嵌在祖国锦缎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开的神圣领土。这里同样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文物古迹,它们是古代南方文化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考古工作的丰硕成果,既为香港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漫漫朝圣路     
千帆 《旅游纵览》2010,(6):64-67
<正>西藏的拍摄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许多艺术都套用过遗憾两个字,比如:遗憾的电影,遗憾的戏曲之类。而诸种遗憾中,摄影确实是门最为深刻遗憾的艺术。至少在我短暂的摄影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李嘉诚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是在1984年12月29日,当时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向世界表明中国和英国将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当时他问大家:“‘九七’后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还要继续多久?15年?”场内没有声音。邓小平又问:“30年?”还是没有反应。接着,邓小平伸出五个手指,提高嗓门说道:“50年?50年不变可以了吗?”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作为香港殿堂级时装设计师,他见证了香港娱乐圈这几十年来的鼎盛与衰落 替人打造了一辈子华服的刘培基,却没为自己做过一身衣服。出席正式场合,他的标配是在衬衣领带之外,加一件西装马甲。走路时下巴微抬,脸上挂着老牌绅士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生前由于工作的关系,多次在北京接见来自香港的商界要人。在与这些香港工商界人士的交往中,邓小平不但以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胆略为他们指明香港的前途,而且也以卓越的人格魅力不断感染与影响这些富豪巨商的心灵,使他们更加心仪祖国,不断把投资的市场由国外转向内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按照“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①“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对于~国两制”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95年5月发表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