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历史,历代的最高统治者,除远古的尧舜时代各部落酋长是经过推举产生的以外,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以来,历代君王不是由武力夺取的,便是通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获得王位的,他们的后代则是世袭的。因此,历史上大凡创业之君都知道前朝之所以覆亡,大多是由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而被推翻的。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尚能选贤用能,虚怀纳谏,因而也出现过吏治清明的暂时局面。但由于他们实行的是世袭制,到了他们的后代,大多出现昏庸无能、贪婪残暴之辈来做皇帝,使任用一些善于逢迎谄媚的小人。这…  相似文献   

2.
首先,包世臣认为,为官要为民爱民,而要为民爱民,就必须通民情,为民兴利除弊;其次,他主张慎选官吏,把培养和选拔好的官吏特别是州牧县令视为整饬吏治的关键,因为州牧县令的为政好坏,是为民爱民,还是残民以逞,是兴利除弊,还是贪赃枉法,无不关系着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次,他认为官吏要精通吏事,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和统治技巧,他还就此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第四,他要求清除腐败,认为清除腐败是整肃吏治、缓和当时尖锐社会矛盾的当务之急,并就如何清除腐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试论会昌时期的吏治建设李文才唐武宗继位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以严刑峻法为中心,对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进行严惩,并且在会昌四年对冗官进行了裁减。这一系列的举措,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二是改善政府机关在人民心目...  相似文献   

4.
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初,以范仲淹为代表推行的“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中期改革潮流的序幕。一代名臣包拯正是在“庆历新政”推行的这一年进入了北宋中央统治集团。他虽然没有与范仲淹等人建立直接的联系;但在很多敏感的政治问题上,是与新政派取得了同一认识的。包拯虽然没有提出过整套的改革方案,但他是一位政治上的实干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内外矛盾的不断激化,在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西方列强动辄发动战争,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双重危机之下,清政  相似文献   

6.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生于清雍正八年十二月十日(1731年1月21日),卒于嘉庆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1807年4月1日),终年78岁。他是清乾嘉时期一位名人,既是饮誉全国的绍兴师爷、幕学与法律专家,又是廉洁奉公、声名远扬的清官良吏,同时在学术上颇有  相似文献   

7.
谢金銮,字巨庭,号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他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初七。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以后进士不第,嘉庆六年(1801年)后,历任邵武、南靖、嘉义、南平、安溪县学教谕。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因病回原籍,二十五年(1820年)四月初六病故,终年64岁。  相似文献   

8.
林大志 《安徽史学》2005,(2):112-114
齐梁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梁武帝萧衍更以笃信佛教而著称.有关萧衍与佛教的关系问题,学界多有专文论及,然而同时亦应看到,儒家思想在梁武帝的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梁代前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之后,杨增新接替袁大化主政新疆,其执政之初便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难题,为了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地位,杨增新采取了一系列吏治改革措施,对当时和以后的新疆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与吏治有密切的关系。清代贵州吏治是清王朝吏治的缩影,都经历了由励精图治到贪污腐败的过程,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的吏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如民 《史学月刊》2006,(8):125-127
郭嵩焘的吏治观认识及实践   郭嵩焘于1847年中进士后渐入仕途.1862年,任苏松粮储道,次年署广东巡抚,曾因人事纠葛回籍闲居8年,其间教书述,详说时政.光绪元年入总理衙门,曾出使英国,兼使法国,1891年病死.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吏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吏治研究萧致治林则徐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无论在何地,也不论做何官,对于国政民痪,无不殚精竭虑;他严于律己,廉洁自持,其清德在清朝官场中尤属难得。一、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竭诚尽力,随事加倍认真,是林则徐勤于政务的突出表现。清朝统治到了嘉庆...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五月九日,《光明日报》在报眼刊登雍和宫永佑殿的照片,在说明中谓雍和宫“原为清世宗胤祯府第”。出版物中,以清世宗名讳为胤祯的,也屡见不鲜,如在雍和宫门前出售的小册子《雍和宫》中,即说这个地方“原为清朝第三代皇帝胤祯即位前的府邸”。稍前,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肖奭的《永宪录》,编者在“前言”里有“胤祯‘夺嫡’”的话,亦以胤祯为世宗之  相似文献   

14.
一、清初吏治的败坏康熙是清朝统治者定鼎北京以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继位时,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南明政权的大规模战争业已结束,但不久又发生了连续八年的三藩之乱。长期的战乱不但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使政纪废弛,吏治败坏。早在顺治初,清廷在给吏部的诏谕中就谈到因为官员“贪污成习”,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重臣、C.C.系的创始人和掌门人陈果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被周恩来称为“值得被尊敬的敌人”。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推翻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朝,太祖朱元璋就重典整治吏治。《大明律》将惩治官员犯罪的"吏律"置于首章,以示国家治民必先治吏之意。据统计,明代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全国13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  相似文献   

17.
明朝是典型的大地主、大贵族专政的封建国家。没有法治,只有人治,以皇帝为首的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是这一社会的主要支架。吏员是介乎于官僚与民众之间,代表各级政府行使临民治事职能的特殊阶层,是官僚政治体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康乾盛世与吏治阎立新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曾有过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每一个繁荣局面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是封建统治者顺乎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采取适应且推动社会前进的策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历时近一...  相似文献   

19.
略谈左宗棠整饬吏治张耀中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一生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两江),并曾以大学士入值军机,在总理衙门行走,直接参与清廷的最高决策,被誉为晚清的"中兴名臣"。有人评价左有三功(率师收复新疆,...  相似文献   

20.
清世宗雍正,作为“康乾盛世”时期承前启后的君主,不但以其极为勤奋的励精图治精神及留有数量众多的《雍正朱批谕旨》(以下简称《朱批谕旨》)而为人所称道,而且推行了一些改革积弊的“新政”,诸如“摊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