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陵雨台山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雨台山是一座海拔60余米的小土丘,南距江陵县城约5公里,西距楚纪南城东垣约五百米,属江陵县纪南乡雨台村。1986年5月至1987年6月,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工程,湖北省博物馆在龙会河北岸至关坪2公里余的铁路线上共发掘楚墓73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计算机考古年代序列分析系统的结果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墓葬的随葬器物、墓地分区、墓区分群和墓葬的排列规律,尝试考察楚中小型墓葬的埋葬规律,发现使用雨台山墓地的人在生前的关系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几个层次,墓葬排列很可能是按亲属关系的不同分别进行埋葬。  相似文献   

3.
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为配合荆(门)沙(市)铁路工程,我们先后在江陵县雨台山清理了数十座古墓葬,其中21号墓出土4支有音律名称的残竹律管。报道如下。墓葬形制21号墓位于江陵县纪南区雨台村的一处台地上,西距纪南城东城垣约1公里,南距1975年发掘的雨台山墓群300余米。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195度。墓口距地表0.8米,口大底小,上口长4.7、宽4米;墓底长3.2、宽2.04米;深5.16米。墓坑上部  相似文献   

4.
江陵雨台山21号楚墓律管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10月,江陵雨台山21号墓出土了四支竹律管(详见本刊本期《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战国楚墓》),是我国音乐考古方面的又一重要发现。律管皆用小竹管制成,上端管口圆形,从管口开始刮去表皮,并将管的一侧削成一条或两条从上而下的平面,其上直行墨书文字,从残破的竹片看,管内未见竹节。能见上端圆形管口并有文字的两件,两端均残但有文字的两件,此外还有一些无字的残竹片。据此可以推断,保留下来的残管至少有四支,从残片残文分析,当有散佚。  相似文献   

5.
1987年2月,丹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征集到一面桃形青铜镜,也称青铜说法镜。(图见封底)该镜出土于丹棱县唐河乡龙鹄村九组,现收藏于丹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这面镜外形如蜜桃,铜质呈青色,纹饰、铭文清晰可见。特别是表面涂敷的一层锡汞剂完好无损,镜面光洁平整,色黑发亮,光可鉴人。镜高20厘米,宽16厘米,外沿厚0.7厘米,重为1175克。镜背顶端有一半球形钮,钮下部有一小孔,钮直径1厘米,孔径0.5厘米。钮孔相对处为对称的阳线刻流云纹两朵。镜钮下方雕刻佛教说法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九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评奖委员会向首次获得该项奖励的五本考古专著的作者颁发了奖金和奖状。我省荆州地区博物馆编著的《江陵雨台山楚墓》一书荣获二等奖,该书的主要执笔者、定稿人,荆州地区博物馆副馆长陈跃钧同志应邀专程前往沈阳出席了第六次年会并领了奖。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是以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7.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龙可能作为一种图腾被当时的氏族部落所崇拜,因此在春秋以前的史籍中就留下了很多有关龙的记载。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明汉代以前,人们心目中的龙就是一种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神物。从田野考古的情况来看,自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最先开始出现龙形玉以后,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雕刻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龙纹玉饰。雕琢的龙形态各有不同,纹样装饰变化也很大。就是属于同一时代、而在不同的地区发现的龙纹玉饰,造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馆从一农民手中收集到铜矛一件,是1983年冬,江陵郝穴六合农场开沟时挖出的。据农民反映,挖土时还见有战马的痕迹。此器锈蚀为碧青色,部分已被磨掉和剥落,两叶窄长,中脊起棱,脊部两面各有一血槽饰蝉纹,后锋罄折。鱼尾形圆骹,桥形穿鼻,骹部下端一侧有一穿孔。骹部铸有一一(?)形类似“王”字。通长20厘米。此矛与我省邵阳出土的“王”字矛形制相同,又有些类似长沙出土的“越王”铜  相似文献   

9.
1972年上半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座西汉早期墓葬,即马王堆1号汉墓,发现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距今2100多年前的西汉女尸(车犬侯利苍的妻子)和大批精美的丝织物、漆器、竹简等文物,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掀起了一股“马王堆热”。各地都希望也能像马王堆1号墓一样发现保存完好的西汉古尸,以推动当地的文博事业。湖北自然也不例外,且还有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就是当时正在位于江陵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都纪南城进行“考古大会战”①,只要选好墓地发掘,就说不定会爆出“冷门”。于是,1975年3月30日,我所在的湖北省博物馆根据1974年在江陵…  相似文献   

10.
1975年湖北省江陵考古工作站收到当地农民交来的两把巴式铜剑,并暂存于工作站的太晖观内。这两把剑是纪南城附近农民所交,应为当地挖出。巴式剑在纪南城及其周围少见.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铜剑1,完整。为柳叶形长剑,有脊,首部有二穿。一穿在首端正中,一穿在首脊侧。素面。剑身一面铸有一只虎的图形,虎的尾部有三个符号,组成常见的“巴蜀徽识”。剑全长65、最宽处4.6、首部长10.5厘米(图一,3;图  相似文献   

11.
江陵纪南城出土黄武元年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湖北江陵纪南城南水门出土1件三国时期的弩。出土时木臂保存情况欠佳,后依原式进行了复制。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全器由木弩臂和铜弩机两部分构成,缺弩弓。弩臂全长54、臂面最窄4.4、最宽6.6厘米。臂平面略呈亚腰形,侧视上平下弧、两头厚中间薄。臂侧面在距前端9.5厘米处凿有长方形穿孔,长4.5、宽1厘米。在距尾端4厘米处嵌入铜机郭。铜机郭全长17.3、宽4.1厘米。平面呈窄长的"凸"字形。铜弩机由望山及牙、牛、悬刀、枢等部件构  相似文献   

12.
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大批珍贵竹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至一九八四年一月荆州地区博物馆在江陵张家山配合工程发掘了三座小型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共一千余支,简长30—33厘米,宽0.6—0.7厘米,各简之间用三道缀线相连。文字书于竹黄一面,书题记于竹青一面。各简字数多少不一,多者有四十余字,全部竹简共四万余字。出土时竹简已经散乱,部分残断较甚。经初步整理和研究,得知这批竹简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可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0月,在西北大学图书馆东侧、西大宾馆北侧进行基建清理时,于两眼废井中出土了一批遗物。水井直径约80—100厘米,由于施工时已下挖4-5米,开口地层不详,但井底用砖为平印砖,经鉴定属唐代。井内遗物分布于填土中,亦有唐代风格。现报道如下:一 瓷器白瓷小盒 完整,失盖,子母口。鼓腹,斜壁,微凹底。内施全釉,子母口上未施釉,外壁施半釉。釉色滋润,积釉处闪青,有细小开片,无釉处可见白色化妆土。通高2.4、口径3.2、底径3厘米(图一,1)。黑釉瓷碗 侈口,弧腹,圆唇微尖,圈足,外底微塌。碗内施白釉,口沿一周无釉,近口沿处白釉积釉泛青,釉面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江陵县城(即荆州城)东北六里处的郢城遗址,城址平面近正方形,南北长约三里,东西宽约二里余,面积约七平方华里。城内主要种植水稻,现属纪南公社郢城  相似文献   

15.
1975年1月,四川省大邑县修建机制糖厂,深挖基足时,发现南宋残墓一座,出土三彩陶俑两躯,铜镜一面,该厂当即通知我馆派员前往清理。随着工程的进展,距南宋残墓20余米处出土了一些玉碧底和实心足的唐代瓷器残件。几天后在出土唐瓷残件的附近发现古墓二座,当即进行清理,兹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结构和葬式一号墓为长方形砖室墓,长2.94,宽1.08,高1.21米.方位,北偏东18度,墓室分为墓道、前室、后室三部分。墓道长0.34,前室长1.85,后室长0.75米。墓墙系先用长34,宽17,厚4厘米的青砖砌成五个门洞式的券拱(墓道券拱与前室的第一个券拱相联结,其余券拱与券拱之间,间隔35至50厘米不等),然后在券拱外砌一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八九年二月,南宫市乔村乡李家集村一农民起土时发现唐代墓志一盒,同时还发现,陶质带釉“注子”、陶盘、陶碗等器物六件,现由南宫市文保所收藏。 此墓志为青石质,长38、宽38、厚8.5厘米,志盖为四阿式,顶心高14厘米,阴刻篆书“唐故陇西李公墓志铭”九字,字刻于阴刻方格内,较为整齐。斜刹之上线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震四方。四神伴有云气海水纹,个个雄健威武,双目圆睁,作腾云之式盘踞  相似文献   

17.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8.
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铭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5号墓出土1件青铜兵器,因其形制与矛相同,故一般称之为矛。器中脊两侧近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8字:"吴王夫差自乍用(?)。"春秋时期的吴国铜器传世较少、铸有铭文的吴国兵器,过去只见有戈及剑,这件吴王夫差矛的出土,是近年来吴国铜器的重要发现。这件铜矛铸造工艺极为精美,与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堪称为吴越兵器中的双璧,是稀世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上旬,崇阳县台山乡柏树大队社员在柳家排屋后左侧山上挖窑基发现一券顶砖室墓,出土有陶、铜、铁器等随葬品多件。墓葬形制现已破坏,墓砖全被用来砌成窑膛墙壁,仅能将保存下来的部分器物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陵张家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岗地,多网纹红土和灰黄粘土,现为江陵砖瓦厂的取土场。东距荆州城2公里,南0.5公里即为长江冲积平原。北面地势渐高,是一片起伏不平的岗地(图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