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期间,他作为盟军太平洋战场上的随军记者,写过一百多篇战地报道;在1945年“密苏里号”上见证日军投降仪式的数名中国记者中,他是惟一在世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大憨堂”是任志军的斋号,不知他起这么一个斋号究竟有怎样的想法。任志军另一个斋号称做“法雨精舍”,也挺有意思的。因在家中排行第四,朋友们都称他“老四”或“四先生”,他亦自号“老四先生”;常让人想起江湖中传说的寂莫高手──萧湘夜雨莫大先生,还真颇有些“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味儿。老四原本有份挺不错的工作,丰厚的薪水足够他泡泡吧,喝喝茶,当个白领什么的。前几年,又风传他下海经商去了,其实他什么也没干,把挺不错的经商项目交给了一个朋友,自己去租了一间画室,专心致志地画开了画。扔下薪水丰厚的工作,又放下大把…  相似文献   

3.
对谋杀妻子的克里本医生的追捕第一次利用了无线电技术。他被判处死刑,但被控犯有同谋罪的埃塞尔·勒尼夫却因证据不足而无罪释放。肯德尔是加拿大太平洋航线班船“蒙特罗斯号”的船长。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2,(39):16-17
“企业”号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核动力)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于1958年2月4日开工,1960年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企业”号服役期间一直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相似文献   

5.
夏威夷──一颗镶嵌在太平洋中部的明珠。一望无涯的大海,独特的冲浪,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如洗如雪的沙滩,大自然赋予无限风光和宜人的气候。在夏威夷著名的威基基海滩,每天上午都会出现一位坐着轮椅散步的中国老人,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很少注意他。偶尔有认识他的中国游客冲着他叫张大帅,他也不以为忤。只有看到孩子时,他会拿出预先备妥的糖果把手伸向小朋友,脸上也露出童稚般的笑容。没有人知道,这位“世纪老人”曾在60多年前叱咤风云,几乎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软禁了近60年,已经97…  相似文献   

6.
缅怀先辈激励后人追忆艺术大师──我的父亲欧阳予倩欧阳山尊一个书香世家的戏子我们欧阳家的祖上是务农的,从曾祖父欧阳中鹊起,才与翰墨有缘。他是个饱学之士,戊戌烈士谭嗣同、唐才常都拜在他的门下。他非常钦佩王夫之的人品学问,由于王夫之号斋,他便谦虚地自号为“...  相似文献   

7.
张大千与敦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著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①1968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1974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授予他人文博士荣誉学位...  相似文献   

8.
困兽犹斗,日军发起“1号作战” 1943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连吃败仗,使日军大本营不得不考虑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长期战争”的问题。为此,日军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真田穰一郎对战局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在难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情况下,如能在中国大陆占有牢固的立足点,同东南亚战场连成一气,就能坚持长期战争。真田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后,服部卓四郎继任作战科长。同年11月,服部到所罗门群岛了解太平洋战况,认为太平洋战线极有可能被盟军突破,日本只有依赖亚洲大陆,这就必须打通中国南北交通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情报失误──“罗斯福阴谋”驳论翟晓敏,高金虎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特遣舰队向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太平洋舰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一事件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谁正谁邪也不难断出,但自大战结束后,有些人...  相似文献   

10.
“灵甫”号的来历 抗日战争进入1943年时,欧洲战场上盟军与德军正在激战。11月,中、美、英、苏四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决定加强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于是,英美方面决定帮助中国扩建海军力量,准备赠送中国政府一批现役和退役舰艇,以加强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力量。“灵甫”号舰是由英国赠送给中国国民党政府的。“灵甫”号原名  相似文献   

11.
一生酷爱清竹的郑板板,为此所留下的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精湛的技艺上来说,均彪炳于中国绘画史。郑板桥先生书画风流倜傥,豪迈多姿,而伪迹最多,造假者猖獗,施尽多种手段,致使块乱玉,鱼目混珠。尽管赝品几乎乱真,仍不免要露出破绽来。现藏于美国纽约私人手中的郑板桥《远山烟竹》四条屏,即为其例。一、郑板桥生平及其画艺郑板桥(169—1766),原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多才多艺。他的一生经历了卖字画──为吏──再卖字画的曲折道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则是他的“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竞选自由民主党总裁时,把在太平洋地区实现“环太平洋联合设想”做为政见提了出来。竞选胜利之后,将竞选中提出的政见整理编成‘政策纲要’,在这‘政策纲要’中又大力提倡这个“设想”。并在他任首相之后,把实现这个“设想”定为基本国策和外交的基本方针。这样,“环太平洋联合设想”问题,就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国家都注意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3.
现在旅居台湾的文化人陈人山先生,系贵州黔北绥阳县人。我和他是同乡又是同学,他的父亲风楼先生,是地方有名望的长辈。人山原名怀谦,后因在一次个人画展中,为取其签名的方便,嫌“谦”字笔画太繁,乃签名作“陈怀千”。后又又恐有攀附画家沈逸干、张大干之嫌,进号人山。据台湾李伯远先生的诠释:“先生取号人山,意在居中庸之至理。天山险峻,他山歧伏,唯人山坦荡平和,中道而立,不偏不倚。”这也是恰切之论。人山博学多才,早年即为已故学人梁寒操延为艺文幕友,现为国际大学美国太平洋国际学院哲学博士。又在台被先后受聘为中国电…  相似文献   

14.
八方风雨话文宗──略谈抗战中的老舍阎焕东小引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舍写过一篇长文,题为《八方风雨》,记述了他在八年抗伐中的经历。作为一个作家,他说,他“只有一枝笔”,这是他谋生的“本钱”,也是他“抗敌的武器”。他始终紧握这支笔进行战斗,从抗战一开始,他便...  相似文献   

15.
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祖先是日耳曼移民,小时家境贫寒。尼米兹少有大志,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执著追求达到事业顶峰。处事谨慎、通情达理的性格,无疑有利于成就他的事业。1901年进入安纳波里斯海军军官学校学习,1905年1月毕业后,到美国亚洲舰队旗舰“俄亥俄”号上服役。1941年12月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翌年兼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1944年12月晋升海军五星上将。1945年后,任海军作战部长,1966年病逝。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1928年5月,陆定一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算起,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已在党的宣传领域工作快40年了。因此,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陆定一有一个尽人皆知的雅号──“老宣传”。这不仅是因为迄今为止,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时间最长的人,而且是因为他“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华社发《陆定一同志生平》)。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另一个并不尽人皆知的雅号──“党内笔杆子”,更可以概括他…  相似文献   

17.
在殖民主义时代,受民族主义史观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西方的史学作品将太平洋岛屿描绘为“落后的”地区,“幼稚的”人们。20世纪60年代,J.W.戴维森提出“岛屿中心”史观,力图改变帝国史观下的岛屿史学撰写模式。布里吉·拉尔即是从殖民主义史学到岛屿史学转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斐济本土史学家。拉尔主要关注太平洋岛屿史,尤其是斐济史。拉尔的史学实践与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聚焦斐济契约移民研究,运用口述史学和定量研究方法,拓展了印度契约移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斐济当代史撰写,对斐济四次政变的历史根源与斐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反思;推动太平洋史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从事太平洋史研究的学者。拉尔是太平洋岛国本土历史学家的代表,他对戴维森学派史学主张守正创新,客观处理政治与史学的关系,体现出他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史学品格。  相似文献   

18.
张红菊 《安徽史学》2022,(6):116-124
20世纪,我国兴起了两次“太平洋问题热”或曰“太平洋热”。一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次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次“太平洋热”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兴起的,有显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某些关联和延续性。两次“太平洋热”都是由现实需要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学界探讨,都成立了民间组织,并出版了一系列著述。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国际格局和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次“太平洋热”有着本质不同,最突出变化是中国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梳理两次“太平洋热”的成果,对深刻认识国际形势演变和我国的战略定位、太平洋于我国发展的意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思祥 《江淮文史》2000,(2):168-176
在台湾民航界,有一位“传奇人物”,他自小立志飞行,成功后又萌生出“自营航空、驾机飞越太平洋、国人自制飞机”三大志向,凭着他的魄力、胆识和艰苦奋斗,前两个志向都实现了,如果不是过早去世,“自制飞机”的志向或许也能实现。这位令台湾企业界瞩目的“民航奇才”,便是安徽桐城籍的台湾远东航空公司总经理胡侗清。  相似文献   

20.
大快活     
《华夏地理》2007,(11):168-168
路易斯马登生前是《国家地理》的撰稿人和摄影师,他不但曾亲临现场报道汤加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的登基大典,还抓拍到这位君主;中浪的情景。这幅照片刊于1968年3月号杂志.图说写道”147公斤重的陶法阿豪.图普驾着特大号;中浪板在太平洋的卷浪中驰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