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雅迪 《史学集刊》2020,(4):115-128
辽立国之初,效法中原确立了太子继承制度。阿保机立嫡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后有悔意,以次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为此皇位继承问题困扰着阿保机。渤海灭亡后,他将东丹国和契丹故地分别委派皇太子耶律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管理。因辽太祖去世,耶律德光在后族支持下发动"扶余之变",在与耶律倍的政治博弈中取得皇权。耶律德光继位后将东丹国迁徙,并对契丹最高权力结构进行整合。耶律倍南逃后,人皇王妃萧氏成为东丹国名义上的首脑,而萧氏病逝,也预示着东丹国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2.
谢维 《近代史研究》2005,(4):213-232
最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教授的论文集《戊戌变法史事考》(以下简称《史事考》)。我对于戊戌变法史只略知皮毛,当然不能对书中的诸多学术观点妄加评论,但另一方面,我作为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拜读之后,确也产生了不少联想———想到了近些年所看到的一些来稿和论著。故此文只能算是一篇读后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研究园地中,戊戌变法绝对说不上是处女地。远的不说,近五六十年来,先是作为“三大革命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是作为近代化“四个阶梯”的一级,被众多专家反复耕耘,只是这几年似乎有些冷。我…  相似文献   

3.
勾海燕 《北方文物》2018,(1):98-102
渤海国是唐朝管辖下的地方政权,与汉代所置的渤海郡并无关系。渤海国的称谓是有变化的,如建国初称“振国”或“震国”,唐朝册封后称“渤海”、“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等,辽灭渤海后称之为“东丹”、“东丹国”等等。在这些称谓中,并没有“渤海郡”一称,在此通过查找史料中对渤海国事例的相关记载,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伊朗忽鲁谟斯是15世纪波斯湾最重要的港口,郑和下西洋至忽鲁谟斯,在大明对外贸易史上具转折性意义,代表大明贸易活动从东南亚和印度,横渡印度洋拓展至西亚、波斯湾。本文略考郑和出访忽鲁谟斯的次数、驻扎时间、风土人情及使臣往来使节等。其中关于出访次数,按《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载,郑和船队四至忽鲁谟斯,以明代文献考析,郑和可能到访六次。  相似文献   

5.
“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官印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11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今称宁安市)所属的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内,曾出土一方铜质狮纽官印,印文为汉字朱文。其上有“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九字。遗憾的是,这颗官印与印文均未能保存下来,从此便成为东北史学界的一大谜案。幸运的是这一重大事件被民国13年(1924年)王世选主编出版的《宁安县志》收录在案,致使解决这一谜案的线索得以保存下来。然而,在围绕“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及“忽汗州都督”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东北史著名学者金毓黻先生认为:“宁安县志所纪印文,必有讹误。忽汗一作勿汗。余疑印文当为渤海国王兼勿汗州都督印十一字也。”此印文虽与《旧唐书·渤海靺鞨传》、《新唐书·渤海传》等史籍关于  相似文献   

6.
《汉书》的《王莽传》和《匈奴传》对始建国二、三年间新莽与匈奴关系史事的记载颇为杂乱,不仅时间年月两传不相符,所记诸事的顺序也不一致,单凭两传的记载,很难理出头绪。新出《额简》2000ES9SF4∶1至2000ES9SF4∶12属于同一册书,为始建国二年十一月甲戌新莽诏书行下文残篇(后  相似文献   

7.
耶律倍与东丹国诸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为淳钦皇后。他在神册元年(916年)被立为皇太子,是耶律阿保机生前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后来,他被迫将皇位让给耶律德光,最后奔于后唐,且死于后唐。他也曾出任东丹国的皇帝,当时号称人皇王。他死后,被辽统治者谥为让国皇帝,庙号义宗。  相似文献   

8.
陆心源,浙江归安人,清末著名藏书家之一。一生不仅藏书宏富,而且专心致力于著述,共著书940余卷,尤其在目录学方面造诣颇深。笔者在查阅其相关资料时发现《两浙著述考》、《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书中记载的一些史事不太确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陆心源,浙江归安人,清末著名藏书家之一。一生不仅藏书宏富,而且专心致力于著述,共著书940余卷,尤其在目录学方面造诣颇深。笔者在查阅其相关资料时发现《两浙著述考》、《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书中记载的一些史事不太确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2,(1):127-128
黄阿明:《张廷玉〈明史.太祖纪〉至正十三、十四年史事辨析》(《史学史研究》2011年第4期)明清史籍关于明太祖早期发家史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存在至正十三年和至正十四年两大叙述系统。前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实录》,后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文集》。经过考辨,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廷玉《明史》最终采纳的是至正十三年叙述意见,而舍弃了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从而造成了《明史.太祖纪》在至正十三年、十四年史事记载上存在不少失考之处,点校本亦未作出校勘案语。由此一例,亦可提醒研究者在从事元末明初历史研究时务必首先仔细辨别史料的真伪情况。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渤州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唐书·渤海传》谓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龙州为上京龙泉府之所在。湖州,金毓黻先生谓“当在忽汗海附近,盖州因水得名者也。”其说可从,因忽汗海于渤海时亦称之为湄沱湖。唯其渤州,深入考究者不多。近年,我们一直在牡丹江一带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感到渤海渤州颇有进一步探究之必要。考上京之地,並非祚荣建国旧有,当为武艺“斥大土宇”所新取。《新唐书·渤海传》云:“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这里已明确指出上京之地  相似文献   

12.
《苍霞草全集》是晚明叶向高的一部诗文集,天启间刻本,该书由于内容涉及建州史事,在清初修《四库全书》时列为禁毁之书,世之传本极少。谢国核先生在撰述《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时,只查阅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善本书目中有“《续纶扉奏草》十四卷,《后纶扉尺犊》十卷”,系全集的零本。谢光生叹息道,“古籍沦亡,考史者无微,可胜浩叹!”①但实际上国内图书馆仍有珍稀藏本,福建师大图书馆即藏有一部。近年来,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为抢救地方珍稀古籍文献,编辑《福建丛书》,《苍霞草全集》被列为《丛书》第一辑第二种,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  相似文献   

13.
唐振常 《百年潮》2000,(2):30-33
此番在港,居留时间超过以往数十年间的每一次,也就多了一些时间遐想,感岁月之易逝,念旧友之凋谢,为此文以记五十一年前初到香港的往事。那是一九四八年十月,我在上海《大公报》做记者,香港《大公报》已经复刊数月,忽一日,费公彝民(时任香港《大公报》经理兼上海《大公报》副经理,经常往来港沪间)对我说:“你已被列入黑名单,赶快想法走。”费公并告,他是从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陶一珊那里知道的,消息确实。这自然引起我考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是在我奈良、平安之际建立于中国东北的一个独立的国家,(渤海,六九八至九二六年,是我国唐朝忽汗州都督府亦即渤海都督府辖区,并非“独立国家”。——译者)在中国被称作“海东盛国”,这是尽人皆知的。作为概述渤海国历史的著作,鸟山喜一教授的《渤海国小史》被视为佳作,在此无须赘言。我也曾对渤海的上京龙泉府址进行过调查,还主持  相似文献   

15.
一女真人的南下与《高丽史》中的“东女真”、“西女真”众所周知,女真族主要是由黑水靺鞨发展形成的。渤海亡国前,女真人基本居住在松花江中游以北及牡丹江下游以北、以东地区,与高丽并不接壤,双方之间极少往来。926年,契丹灭渤海,并在其故地立东丹国。可是,两年后契丹统治者就把东丹国和渤海遗民强行西徙。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移民。遗民中的大部分被迁至辽河流域及其以西、以北  相似文献   

16.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前主任诸葛计先生惠赉洋洋70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国方志五十年史事录》(方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下称《史事录》),如获至宝,不胜欣忭。 读罢《史事录》,我觉得它像一块硕大精美的蛋糕,不仅可供十万修志大军享用,还可供广大社会科  相似文献   

17.
黄景昉的《国史唯疑》共12卷,所涉年代上起洪武,下迄天启,于崇祯朝史事亦偶有涉及。该书的撰著,是黄景昉在明王朝面临深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试图从前代经验中探求挽救时局之道的史以经世之作。《国史唯疑》参引广泛,除《明实录》、"国史"等主要文献外,还曾广泛征引诏令、奏疏、私史、方志、别集、笔记、家谱、行状等官、私史料。并且由于黄景昉深受明中叶以降实证史学思潮的影响,对史事的考辩表现为详证存疑、据实而论、不擅褒贬,因之又使得该书对明代史事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们欣喜地读了林华国先生的新著:薄薄的一本、书名同装帧一样的朴实无华──《义和团史事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凝结了作者十数年辛勤劳动的考证义和团有关史实的专著。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带有考据色彩。1899年9月正当这场运动刚刚勃起时,直隶吴桥县知县劳乃宣,就写下了著名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这篇曲解史实,将义和拳简单地混同于白莲教,旨在为清朝当局的镇压政策提供历史依据的所谓“考证”之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此后80年的史学界。人们关注对义和团的考证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19.
近读胡平生《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墓主考》(以下简称《考》),谓云梦龙岗秦牍释文“辞”乃“辟”之误释,堪称卓见。但关于牍文地名“沙羡”的考证,却可商榷。由于“沙羡”之地望涉及到由先秦至近代历史地理学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故不可不辨。胡《考》云:“《龙岗》一文引用了不少文献资料对沙羡的地望作了讨论,可惜误将沙羡当作了墓主的故乡,结果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木牍的性质决定本墓葬的所在地就在沙羡县境内,而这恰是龙岗木牍所出现‘沙羡’这个地名最重要之处,是比任何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正明成祖遣使召请宗喀巴史事再考安海燕在《中国藏学》2018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作者认为目前所见各种文献有关明成祖遣使召请宗喀巴的记载中,没有一种堪称完善,它们在内容上互补的同时存在一些相互抵触和混淆的说法,以致后人对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的次数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