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巍率善氐佰长"印 1978年元月岐山县蒲村公社南庄村东古墓出土,同出有罐、釜、甑、虎子等陶器十多件。印为铜质,正方形,驼纽。边长2.2、通纽高2.5厘米。驼呈蹲卧状,腹下有穿孔,孔内套以梯形活动纽环,环高3.3、上宽2.2,下宽1.5厘米,当为便于佩带之用。印面阴刻篆书"巍率善氐佰长"六字(图一)。此印与扶风县博物馆所藏"巍率善氐仟长"印的形制、字体全同,惟彼印边长与通高均大0.1厘米,盖因仟长官职大于佰长之故。此印是三国时期曹魏朝廷颁发给归附于它的氐人下级头目的官印。东汉、三国时  相似文献   

2.
洛阳博物馆藏印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洛阳博物馆征集到几方印章,均未见于著录,兹予以介绍,且略加考释。一、“魏匈奴率善仟长”印(图一:1),篆书白文。系洛阳市第五中学朱黎明同学于1982年6月捐献。此印铜质,通高2.6厘米,印面长宽均为2.3厘米,厚0.7厘米,驼钮高1.8厘米。据说此印偶得于义马市北郊田野中。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汉末袁绍曾“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注引《英雄记》曰:“始封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用能悉乃心,克有勋力于国家稍受王侯之命。”曹魏时,曹操留南单于居邺,待遇如列侯,子孙世袭。同时分其民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各部立贵族一人为帅,居住在并州一带。又魏策封异国的官职名号则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郎将、都  相似文献   

3.
绥德县博物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曾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玺印,这些玺印的收集绝大部分是从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动土中发现,也有一些是从废品收购和私人手中征集。由于绥德地处陕西北部,为古代军事重地和少数民族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因而这些玺印绝大部分为古代武官用印或少数民族的押印,它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兹就其中选择一部分,并作了一些粗略的考释,供有关研究工作参考。一、历代官印 1.巍率善羌仟长:铜印羊纽,正方形印面,通高2.6、边长2.1厘米,篆书阳文“巍率善羌仟长”六字。(图一、5)“巍”乃古“魏”字,汉魏以前凡“魏”均作“巍”,自曹魏始改“巍”为“魏”,此处巍即三国曹魏。率善,乃率从归附之意,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秦至西汉属国的职官制度,以及属国内部族群的生活模式,以及他们与汉帝国的互动。根据战国秦"蜀属邦"的例子,可见秦属邦官制呈现出"流官-外族官"的双轨制。原政权虽然能保持一点独立性,但属邦的实权却被秦设置的流官属邦守掌握。西汉属国的官制大致与秦属邦接近,唯独汉武帝参考部都尉制度,把属国长官由"守"改为"都尉"。此外,本文又以武帝"五属国"为例,指出属国的内部空间不足以支持内附的游牧族群维持原来的生活模式。在生活空间减少的情况下,虽然属国民仍保留原来仟、佰的部落组织,但部分人群似乎开始过着定居生活。而属国的归附族群在军事、社会等层面皆和汉帝国有着密切接触。军事上,他们需对汉帝国的军事行动提供协助。社会上,部分属国民曾被汉人非法强捕为奴;又因属国官吏希望属国民能如汉帝国正规编户民般缴纳徭赋,这往往引发双方冲突。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匈奴相邦"玉印出土之时间、地点皆无可考,旧藏安徽黄氏,现存上海博物馆,已选入《上海博物馆藏印选》(11页2)(图一)。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八有《匈奴相邦印跋》,谓"其形制、文字均类先秦古玺,当是战国迄秦汉间之物"。当时对战国文字认识还很有限,《匈奴相邦印跋》断代不免粗略,至于断为匈奴自造,则  相似文献   

6.
《西域舆图卷》(图版二)为清乾隆间宫廷画家徐扬所绘。徐扬号云亭,江苏吴县人。“钦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善山水,梅亦苍雅。供奉内廷,累蒙睿题。”曾绘有《日月合璧·五星  相似文献   

7.
梁巘《七言草书诗轴》赏析汤保良梁,字闻山,一作文山,号松斋。安徽毫州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举人。官四川巴东知县。工书,真书、行书皆长,尤擅草书。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揖·国朝书品》中评其书格为“能品下”,即佳品。梁与钱塘梁同书、绍兴梁国治同称...  相似文献   

8.
赵孟頫 《百骏图》着色绢本,全长7.20米,宽0.60米。其中画芯长3.7×0.40米。上画名马百匹,皆各具情态,是一轴十分引人注目的宏幅巨作。现珍藏于什邡县文化馆。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秦王赵德芳之后。诗大人赵孟坚之弟。入元后,官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诗文书画,皆为一代之宗,称雄一世,冠绝古今,尤以书画称著,  相似文献   

9.
杨军 《史学集刊》2013,(3):3-19
碑刻资料证明,辽朝南面官的结衔总计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依次为:功臣号、职、阶、官、散官、宪、勋、爵、邑(封)、赐。职是实职,官代表品级,其他皆为虚衔。官员在职、阶、官、勋四个方面的升迁并不同步,但官与职大致存在对应关系。根据碑刻复原的辽代南面官的散官系统,既不同于唐代的实职官,也不同于北宋前期的寄禄官。从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机构的属官多作为官称而非职名来看,辽朝并未实行三省六部制,南面朝官的主要权力机构为枢密院和中书省。  相似文献   

10.
罗福颐先生的《汉印文字征》第9卷第6页“匈”字下收有“汉匈奴破醯虏长”,仅为录文。197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罗先生重编《汉印文字征》及1982年出版《汉印文字征补遗》,皆不收此印文。1987年出版罗先生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正编及最后附“伪官印” 皆无此印。但最初罗先生编《汉印文字征》时必有根据,此书例不  相似文献   

11.
金代曾长期推行过官卖僧道度牒、紫衣师德号、寺观名额和僧道官职政策 ,这种挖肉补疮的办法造成了多种社会弊端 ,使原来属于宗教文化的度牒、紫衣师德号、寺观名额和僧官道职皆变成了特殊商品 ,从而使过去的学优则僧变成现实中的有钱则僧 ,使过去的解行高洁可得紫衣师号或举为僧道官 ,变成现实中的钱广谷多可买紫衣师德号或僧道官职 ,结果极大腐败了僧道众刻苦攻读经业和着意修行的良好风气 ,窳败了僧道徒队伍 ,其综合素质为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有关西汉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西汉祁连山并不专指一地.月氏始居地之祁连与霍去病攻匈奴所至祁连山对应今河西祁连山,李广利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祁连天山、田广明将军号中的祁连对应今东天山.两山皆被匈奴称为祁连,都有"祁连""祁连天山"的汉语称呼,后一山也被称为"天山",前一山尚未见有汉语"天山"之名,表明当时中原汉人对两山称呼不定.东汉时期,两山在中原汉人的称呼中基本已各有专名.这一变化与西汉西向开疆拓土畅通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原汉地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3.
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僮仆,能事长上。能睦亲故,能择交游。能守廉介,能广施惠。能受寄讫,能救患难。能规过失,能为人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凡有一善为众所推,皆书于籍,以为善行。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  相似文献   

14.
陈小法 《文献》2005,(1):252-264
一、引言 赵秩,明代文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籍贯杭州钱塘,居于天津.字可庸,号啮雪,别号鳄水、石门渔者.元代赵孟頫的子孙.因赵孟頫号"松雪道人",所以赵秩也自称"松雪公孙".官至莱州府同知.工诗文,善书画.  相似文献   

15.
南朝散号将军制度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号将军是魏晋以来出现的“虽有名号,而无职司”的将军,是独立于领兵将军之外的一种单纯身份等级制度,是唐代武散官的前身。南朝齐、梁之际,散号将军制度曾发生很大变化。《隋书·百官志》上叙之甚详,但后人皆以其为无权之虚号,故未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释“隐官”     
传世历史文献中见有"隐宫"一词,而秦及汉初的简牍文书中则有"隐官"一语,早有论者指出两者所言乃同一事物。由传世文献结合出土文献及其他考古资料可知,"隐宫"乃"隐官"之误。"隐官"本身既为机关名,亦为"处隐官"者的通称。凡受肉刑而获赦免、平反或私属得放免者,皆入"隐官"。"隐官"本身为贱民。"隐官"之得名乃指其身体受损情形而言。  相似文献   

17.
辜梦子 《文献》2022,(3):147-158
《土官底簿》为官府档案的抄件,是研究明代少数民族制度及其运作的重要资料。通行版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孔氏岳雪楼抄本和天尺楼抄本存世。日本关西大学长泽文库亦有藏本,内有两淮盐政采进木记、满汉双文“翰林院印”,书内有浮签,随处可见四库馆臣的校改痕迹,卷末有杭世骏手抄朱彝尊跋文。经比较,它与文渊阁本编排一致,故可认定为四库底本。以此本核校《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可知提要对此书的底本、所记土官数量、年代下限等的记述皆需要修正。此本首页有清末沈曾植、沈曾桐兄弟二人之印,知曾由他们收藏,疑于1920年代散出,为长泽规矩也所得。  相似文献   

18.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生长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父亲郦范官至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并进爵为永宁侯。郦道元自幼就非常热爱大自然,少时随父赴任,旅居山东,遍游淄水(今淄河)、巨洋水(今弥河)上、下游。  相似文献   

19.
铜车马御官俑佩剑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车马问世,引起史学界极大关注.十多年来,学者们对它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只对铜车马上两个御官俑的青铜佩剑谈谈自己的看法.两柄青铜假剑铜车马上的两个御官俑,是皇室的高级驭手,他们头戴鹖冠,扁结高挽,眉毛胡须修剪整齐,身着浅绿色锦缎长襦,腰系革带,足登翘尖齐头方口履,标明了他们身份不同于一般驭手.二号车御官作跽坐姿态,腰佩40厘米长的短剑.一号车御官作站立姿势,腰后系着一柄70厘米的长剑,绦带左侧佩有玉壁和流苏,无疑是等级标志.笔者在  相似文献   

20.
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鲜卑遗迹辑录之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民族是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主要是汉族相互融合。这些已经和中原地区民族相互融合的少数民族,有不少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记录,因此,他们的历史,除了参考其他民族的记录,特别是汉族的文字记录外,主要还需要依据考古发掘和调查的各种遗迹来探索。鲜卑是我国古代东北的一支东胡系的少数民族。公元一世纪末,我国北方匈奴民族的统治集团南北分裂,鲜卑乘势南下,"转移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