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国史学的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动,以"史界革命"相号召的"新史学"渐成主流。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西藏历史研究也于此时启动,体现了现实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在历史思想方面实践传统的藩属话语体系向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变,在西藏历史研究文本中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得以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2.
全球史 (global history)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史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史学界也引起巨大反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史,并有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借鉴全球史的理念与方法来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约萌发于百年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灾害史研究才得到长足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灾害史研究总体上是由自然科学工作者主导了最主要的研究进展,自然演变取向成为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历史学者加入灾害史研究的行列,社会变迁取向逐步成为该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方向。21世纪以来的灾害史研究,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该领域覆盖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展,灾害史  相似文献   

4.
孔飞力(PhilipA.Kuhn)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专家,哈佛大学希格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著称,著有《中华帝国晚期叛乱及其敌人》(1970)、《叫魂》(1990)及《现代中国国家的起源》(2002)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的研究领域向海外华人移民史拓展。在随后的十多年间,他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也偏向这一领域。他从1993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开设“海外华人”课程,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澳洲、中国香港和台湾、东亚等地讲学的主题也多是围绕海外华人移民史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史复兴以来,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研究积极引入相关人文社科理论与方法,突破传统史学的政治史和制度史架构,自下而上地为中国史的纵深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学术前景。近年来,随着1949年后农村基层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学界纷纷将社会史视野延伸至当代史领域,进而使得当代社会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犹太史学界在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的研究上,经历了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流散地本位、全球史的几重范式转变。19世纪初,主张融合和同化的犹太教科学运动的学者将犹太社会现代转型的起点定在启蒙与解放上;20世纪上半叶,坚持巴勒斯坦中心史观的"耶路撒冷学派"强调,现代犹太史并不始于犹太人融入外邦主流社会,而始于犹太人与以色列故土重新恢复政治联系;而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和美国等地的犹太历史学者主张犹太自治以及流散地犹太社团的活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史的兴起,注重联系与互动的研究路径又将转型的起点向前推至近代早期。透过近两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研究的演进脉络,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犹太史学家对于现代性的回应,同时可见时代主题和身份认同对历史分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锋 《史学月刊》2004,(1):113-122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相似文献   

8.
史学史萌芽于人们对史学著作加以评论的想法。随着19世纪以来现代学科体系的形成,学者们对历史撰述传统及其丰富遗产的整理与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之后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史学史研究迅猛发展,流派各异,著作繁多,体载多样,历经初始阶段、学科史学史阶段,终至现今的全球史学史阶段。中国史学史在"西学东渐"中于20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近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内容愈加精细,观点不断深入,著作层出不穷,相关丛书、期刊也颇有建树,总体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初,梁启超"新史学"的主张促使中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史学史"概念,关于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学者关注。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史学史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汉唐等史学发达的朝代,受清人影响,学者普遍认为明代史学不如其他朝代。进入21世纪,随着对明代史学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已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考古学是在中国古代金石学发展了近千年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和西方考古学思想的传入,经社会变革的催化而萌芽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经过百年的发展,她已成长为有着自身学术体系、学科门类齐全、研究手段先进、学术成果丰硕、富有生命力的国家一级学科。尤其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其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步入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叶盛行的现代化理论是5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为模式,树立了一系列衡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标准,为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在许多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项目失败以后,英美社会学家倾向于将现代化理论历史化,研究的重点由现实中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现代西方的形成与发展史,即18世纪晚期以来(或更早一点,16世纪以来)欧洲与北美的历史。在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史学派将英美的现代化理论引进联邦德国史学界,特别是引进德国近现代史(即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中朝边界沿革史研究历程 中国与朝鲜毗邻,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历史上由于政治、民族、迁徙及战争等诸种原因,两国边界几经变化。中国对中朝边界史的研究,严格地说应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8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如何深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与前辈学者的引导分不开。刘大年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应以经济史为突破口,此后经济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章开沅则倡导社会集团史的研究,他指出:“在资本家个人和资产阶级整体(或其某一阶层的整体)之间,多做一些集团(如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史学界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即历史研究的"跨国转向",并导致跨国史的兴起。跨国史将民族国家历史置于跨国和全球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跨国力量和外来因素对本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国史"研究的面貌。跨国史还关注18世纪晚期以来人员、思想、信息、资本、商品和制度的跨国流动和联系,开辟了许多被传统的民族国家史漏掉的新领域,已经成为新的史学分支。跨国史研究凸显了跨国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改变了人们对现代历史,包括20世纪的冲突与战争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从跨国史的视角重新书写20世纪世界史,包括增加非国家行为体的经历,突出跨国力量对各国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影响,将国际人权保障、教育与文化交流、大众文化传播、消除传染性疾病、跨国环境合作以及国际体育等"低端"事务写入国际关系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者对拜占廷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玮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151-157
拜占廷学于16世纪前半叶产生于德国,19世纪至20世纪前半叶的150年间,拜占廷学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它已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科学,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及美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建立了研究拜占廷学的中心。1927年以来定期举行的拜占廷学世界大会,充分说明了各国学者从事拜占廷学研究的国际意义。大会上提出的报告和进行的讨论标志着拜占廷学的不断发展。①中国对于拜占廷学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直到5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译作和论文发表。中国学者对拜占廷史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新的趋向,众多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扩散到传统中国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区域内个案、事件、群体等的具体研究重新理解地方社会,区域史研究渐成气候。而明末清初由于其前接传统、后续现代的时段特殊性,更成为学者考察地方社会的最佳选点。  相似文献   

17.
章征科 《史学月刊》2005,9(1):55-60
20世纪初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表露出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地方意识总体上是乡土社会在近代社会变迁方面的反映。地方意识的特点是爱国主义与本位主义、进步性与落后性、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交织在一起。总之,这些特点使得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地方意识对近代中国社会演进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以来,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何以最早发生在英国,始终是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史学科,同样关注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议题。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日益深化。从所谓的"英国奇迹"到"欧洲奇迹",再到"世界奇迹",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特征。因此,中国的英国经济社会史学者更加迫切地需要正视全球史带来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考察澳大利亚淘金热史研究的变化,为学界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史学理论的整体嬗变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淘金热史先是作为一种集体历史记忆被整合进澳大利亚民族认同的建构,随后它又进一步被推崇为澳大利亚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这一宏大叙事或现代化史学的典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又逐渐成为澳大利亚史学界反思批判历史发展阴暗面及其代价的重要对象,如今它日益成为澳大利亚历史研究中多元化叙事的代表性议题。澳大利亚淘金热史研究的变化充分反映了时代需求对澳大利亚史学研究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有关华侨华人研究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总体来看,大多是国别、地方研究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侨乡等专题研究,体现了民族国家框架下华侨华人研究的特点。①近读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庄国土教授的新著《东亚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