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初期(公元前二○二年——公元前一三五年)黄老派和儒法派的斗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上升时期一次重大的政治、思想斗争,认识这一段历史事实的真象,对研究西汉的历史(包括思想史)是有重要作用的。有学者在有关历史、思想史的著作中作过论述,但因体例关系或其他原因,多较为简略。本文试图对此段斗争史实作一较详的叙述,错误之处,盼望批评指正。一、汉初统治思想的兴替概况和两派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史前阶段,分为3个时期:古印第安时期(公元前10000[?]~公元前7000年);阿尔凯克时期(Archaic)(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000年),伍德兰时期(Wood land)(公元前1000年始至与欧洲人接触时为止)。伍德兰时期又依次分为早期(碳—14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中期(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晚期(公元500年到有史时期)。据考证,在最后一次冰期的最末或威斯康星期的某个期间,一些成群的狩猎者穿过联接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3.
东周,自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起,至最后一代周赧王卒(公元前256年)止,用岁五百余年。不过在今天史学界,人们一般也将其延长到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这样整个东周的历史便有五百五十年。这个历史阶段,即是我国分裂最为严重持久的时期之一,又是我国文化史上繁华绚丽的黄金时代。其间尽管充满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但却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各地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至使许多历史学家把它看成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骞     
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通中原到西域道路,建立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友好联系的著名外交家。官至太行,封博望侯。张骞曾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为进一步沟通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一次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其时,汉武帝获悉匈奴攻破大月氏,杀其王。月氏国因得不到外部的援助而带着满  相似文献   

5.
贵州汉墓及其分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夜郎、汉阳、鄨、且兰等县,分属蜀郡和象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且兰,置(?)柯郡以后,汉族人大批进入夜郎故地,与本地土著民族共同开发古代贵州的山山水水,因而有许多汉族先民的遗骨埋葬在夜郎故地的沃土之下,我们今天才得以从汉墓的发掘和研究中,进一步了解两汉时期贵州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又于公元前  相似文献   

7.
正古希腊历史上发生过两次重大战争:一次是公元前500至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另一次是公元前431至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前一次战争是希腊人联合起来抗击波斯人的入侵,其事迹见于希罗多德的《历史》。后一次战争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交战,属于希腊城邦之间的内战。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至前396年)亲历这次战争,写下鸿篇巨制《伯罗奔尼撒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9.
##正##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是二○○四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留下的遗迹。高句丽(公元前三七~公元六六八年)简称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政权,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周秦时期,高句丽先人一直生活在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10.
在古希腊史上存在过自由民不同阶层的、或久长或短暂的“僭主政治”。依其性质和历史影响而言,可以分为早期(公元前七至六世纪)和晚期(公元前五世纪末至二世纪中期)两个阶段。古希腊人对僭主政治的认识深刻地影响着史学界对它的研究,其正确观点未能充分发扬,偏见谬说则代代流传。这种状况应该逐步地改变过来。  相似文献   

11.
从二里头类型文化试谈中国的国家起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早的古代,在地球上北纬15°—45°之间,出现了几个文明古国,对世界人类的文明作出了贡献。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我国的古代文献记载,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属于夏王朝时期。根据这些文献,夏代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由于后世记载夏代的史料很少,夏代的  相似文献   

12.
依托郡守称谓系年进行出土文献年代推定是一种重要的定年方法。打破以往定年研究重在单一文献或朝代的做法,尝试结合简牍、封泥、碑砖等数据,长时段考察秦及两汉甚至魏晋郡守称谓及相关用语变化,发现郡守称谓有四个变化点:一、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十二月至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二月之间“守、大守”并称变为“守、泰守”并称;二、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三月至九月之间“守、泰守”并称变为纯称“守”;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之间纯称“守”变为“守、大守”并称;四、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至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之间“守、大守”并称变为纯称“大守”;五、魏晋时期逐渐普及改称“大守”为“太守”。郡守称谓及相关用语系年可用于重新推定一些出土文献的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元前650年科林斯的库普赛洛斯统治开始至公元前510年庇希特拉图的儿子被逐出雅典为止,这一时期史学家通常称为“僭主时期”,①即早期僭主政治时期。在这一时期,希腊众多城邦大多经历了僭政。僭政时期正是希腊历史的变革时代,也是希腊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公元前5、4世纪希腊的伟大成就都以这一时期为基础,希腊的民族特征及本质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希腊文学、艺术、哲学等重大成果都在这一时期孕育。所以,公元前7、6世纪对于  相似文献   

14.
正丝绸是早期中国形象的象征。以丝绸为媒介,中国与非洲大陆在远古时期就已开始了联系。非洲同中国的交往,以北非和东非为最早。公元前6-4世纪,在中国与埃及两大中心之间的中东地区兴起了波斯帝国。公元前529年,波斯帝国占领了大夏(阿富汗北部),并于公元前525年一度征服埃及。  相似文献   

15.
卓文君,女性,生活在我国汉文帝至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63年至公元前100年),系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蜀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貌美性毅,善诗妙琴,以其才华、情操名传千古,是中国汉代时期一位著名才女。  相似文献   

16.
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辨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1992年年底,中国考古学界传出一个特大新闻: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一片距今4300年左右的刻字陶片,使中国成熟文字的历史至少比原来提前800年。山东大学郑重向海内外宣布:“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9日得以改写,即从原来的公元前1400年提至公元前2300年左右。”(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2月30日)。不久,中央电视台又播放了这一消息和陶文文字照片,并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略论先秦时期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有人类出现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虽然,环境保护作为一门科学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但是,从人有意识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关于我国先秦时期(从远古至公元前221年)的环境保护,从一些出土文物可知大端。在远古时代已有过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如西安半坡遗址发掘证实,在公元前5000年  相似文献   

18.
大约从公元前10,000年开始至公元1521年西班牙殖民占领为止,瓦哈卡地区的人类历史分别经历了石器时代、村落时代、城镇时代(又称为城址时代)和城邦时代,这四个时代又被统称为“前西班牙时期”,是瓦哈卡的土著居民的发展史,也是中美洲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佛教是已经中国化、汉化了的外来宗教。它约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公元前后的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形成了许多派别,至南北朝至隋唐发展到顶峰。这五六百年的发展时期,也是其逐渐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中国的重点侨乡,八桂子弟出国历史久远,人数众多。据史书记载,广西人的出国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当时,广西合浦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已有一些广西人氏经海上移迁至暹罗(今泰国)等地。唐、宋以后,广西人已是规模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