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华 《世界》2007,(3):32-35
“葡萄常”祖传五代,已有200余年历史,其制作的工艺葡萄,曾被慈禧误以为真。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葡萄常”就因荣获一等奖而蜚声海外。毛泽东主席曾在选集五卷中称常家五位女艺人为“葡萄常五处女”,如今,第五代“葡萄常”,又有怎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昭通乌蒙有一眼井,叫“葡萄井”。只要你靠在井边的栅栏上喊着:“葡萄、葡萄,起、起。”一瞬间,那一颗颗珍珠便从井底“咕嘟、咕嘟”地升起。可能你以为“葡萄井”这个美名是这样得的吧,事实不是这样。人们说,这井旁确实有过王母娘娘种的仙葡萄。相传,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之后,王母娘娘就派了一对勤劳、勇敢的年轻夫妇,来到昭通乌蒙这个地方。这  相似文献   

3.
清朝咸丰年间,玻璃手工艺世家“葡萄常”鼻祖制作的“葡萄”,得到了清廷的喜爱。解放后,为保住这份家业,常家两代女人立志不婚,“葡萄常五处女”的说法厂‘为流传。如今,常家两姐妹艰难地传承着祖传手艺……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的姑娘一枝花。”传统的新疆民谣把吐鲁番的葡萄列在新疆瓜果与美女的前位。吐鲁番因葡萄而名闻遐迩,葡萄因产自吐鲁番而身价显赫。在历史的演绎中吐鲁番的葡萄产业与葡萄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熔炼,凝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18年9月3日,第二十七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以下简称葡萄节)在吐鲁番市盛大开幕.“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本届葡萄节的主题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据介绍,本届葡萄节包括开幕式、百种葡萄和葡萄干品鉴展示、葡萄酒展示、葡萄酒品鉴、招商引资签约等共13项,其中主体活动6项、专项活动3项、市场化运作活动4项。  相似文献   

6.
葡萄园生活     
《世界遗产》2013,(6):56-61
法国的种植者在葡萄生长发育期间只能做修枝剪叶、除草除虫这类维护工作,而不能做浇水灌溉等“有违天意”的动作(曾经有一年波尔多地区非常干旱。部分葡萄园进行人工浇灌后,需要跟组织上报他们曾干预过葡萄的生长)。囚地制宜,而后听天由命。在每一年的葡萄种植中,酿洒师代替上帝作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决定哪天开始采收葡萄。  相似文献   

7.
一葡萄美酒丝路春我国是曲蘖酿酒的故乡,葡萄酒是汉唐以来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舶来品,葡萄洒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史记·大宛列传》中有“……宛(今撒马尔罕)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其中就包括我国新疆地区,史载龟兹(今库车)丰产葡萄酒,经十年不败,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大将吕光攻下龟兹,士卒纵情畅饮,不少人落入酒窖淹死。我国内地在周朝时期已有原生葡萄,《诗经》中所说的“薁”、“蘡”薁”,“葛藟”等,都被研究者认为是至今还在有的山林中生长着的“野葡萄”品  相似文献   

8.
新品推荐     
《山茶》2009,(11):157-158
地灵人杰 天赐精成——解密贺兰山葡萄酒 峰峦叠嶂的贺兰山脉是阻挡塞外戈壁东侵的天然屏障,成就了“贺兰山东麓”这块天赐宝地。这里的贺兰山葡萄园天空格外清澄通透,阳光格外充裕,尤其在葡萄采收季节,这里几乎从不下雨,使葡萄得以在手工采摘之前完全自然成熟,充分将自然的韵味融入果实之中。  相似文献   

9.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6,(10):44-45
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占全国的1/5。由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葡萄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铜镜,以它精湛的工艺,丰富的图纹和铭记而闻名于世,它既是文物与考古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收藏家的珍藏之物。然而,众多的数量和种类又使人们对铜镜的称呼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一类铜镜,人们的称呼也不一致。如唐代的“海兽葡萄镜”,有学者称为“瑞兽葡萄镜”或“海马葡萄镜”或“禽兽葡萄镜”等等。此类现象,有的是历史上首先定名不妥而导致后来将错就错,有的是约定俗成的称呼,有的是当时研究者根据自己熟悉的某一图纹内容而定的名称,有的则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名称而以图纹内容的说明来代替名称等等。我们认…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9,(12):10-10
日前,在中国嘉德举行的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一枚唐“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国内铜镜拍卖的成交纪录。海兽葡萄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铜镜,但品相好者极为少见。此次拍卖的海兽葡萄镜背面恢宏大气,构思精巧奇妙,纹饰精湛华丽,分为内、外二区,内区以葡萄叶蔓为地,六只瑞兽两两相对,或匍或卧、奔腾跳跃、嬉戏玩耍,表情刻画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形成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完全能够生产出与世界知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在3月23日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表示,与多家国内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葡萄园不同,张裕主要立足国内优质产区资源,目前在全国的葡萄基地已达25万亩,远超其它国内企业。对中国葡萄产区感兴趣的还有众多国际洒商,他们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另一方面则证明了中国能种出好葡萄,因此我们不必盲目迷信国外葡萄酒。  相似文献   

13.
陈习刚 《收藏家》2012,(10):57-62
葡萄栽培是中国引进外来作物的一项重要成就,自夏商时代传入后与中国的野生葡萄一道逐渐形成涵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生态文化四大层面的葡萄文化,影响深远。 一.葡萄实物、葡萄加工器具等见证中国葡萄种植、加工的悠久历史 葡萄属植物早在白垩纪(距今约67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我国处于葡萄属植物东亚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已知葡萄属植物的野生分布约38个种。野生葡萄种子的出土也印证了我国葡萄属植物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4.
铜镜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所使用的重要生活用品,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发展至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铜镜种类繁多、式样丰富、纹饰精美、制作精良、寓意吉祥,以汉镜和唐镜最为人称道。其中海兽葡萄镜以其镜面纹饰图案充满神秘色彩格外引人注目,其镜面纹饰的主体“海兽”和“葡萄”均为唐代经济繁荣、中西文化交流下的产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文章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唐代海兽葡萄镜为例,试着以其镜面纹饰探讨其传递的文化信息与符号。  相似文献   

15.
阿瓦提县的穆塞勒斯是类似葡萄酒的天然果汁传统民间饮料,它是以本地葡萄(主要是红葡萄)汁经浓缩、发酵酿成(一般成品与鲜葡萄的比例为1比3),干浸出物高,营养丰富。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种带回中原。《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以蒲桃多酒,富人藏万石,久者数年不败”(蒲桃,即今之葡萄。)。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西域一段中有“西域有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沟”闻名的西山场村 葡萄沟距昌黎县城7公里,属河北省昌黎县西山场村,地处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的屏障岭深处,为“风翥祥峦”“井峪松风”“天柱凌云”等风景名胜所在地. 西山场的村民是从何时开始以栽植葡萄等果木为生的,已不可细考.据目前可查找到的最早的地方志——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在五六百年前的明朝中、前期,昌黎地区出产的“果类”就已经有葡萄了.  相似文献   

17.
幽默漫画     
《南京史志》2013,(11):63-63
你妈吃的是葡萄干…… 听说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吃葡萄,生出来的小孩眼睛就特别大,于是晚上回到家质问老妈:“为什么怀我时不吃葡萄啊,看我现在眼睛那么小!”妈妈还没说话,老爹悠悠地飘来一句:“谁说没吃?只不过你妈吃的是葡萄干…  相似文献   

18.
今人多以为中原的葡萄种植系汉代张骞通西域时携回 ,其实这是一个不符合史实的误会。汉武帝建元三年 (公元前 1 38年 )张骞第一次西行时 ,经过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 ,知其地盛产蒲陶(葡萄 ) ,“以蒲陶为酒 ,富人藏酒至万余石。”(《汉书·西域传》)但并没有迹象表明他曾把葡萄种子带回中原。汉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 1 0 1年 )李广利率军破大宛返回长安后 ,汉廷又数次遣使抵大宛等国 ,求其奇物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汉使采蒲陶、苜蓿种归。”(《汉书·西域传》)至于这位采回葡萄、苜蓿种子至中原种植的使者为谁 ,史…  相似文献   

19.
油浸橄榄香     
《世界》2013,(3):138-145
“爱琴海岸澄净阳光和成腥海风中颤动的橄榄枝”。 “某家意式小酒馆夏夜里闪耀着橄榄油清亮色泽的Carpaccio”。 “还有一位尤喜食橄榄油葡萄醋蘸面包,且因此而鹤发童颜丰肌清骨的老寿星”  相似文献   

20.
《文史春秋》2011,(2):F0004-F0004
广西欧菲利商蹦有限公司是经广西南宁市工商局批准合法注册的私营国际贸易企业,主要运营法国比莎酒庄出品的“CHATEAU DE OFEILI(欧菲利古堡)”品牌。公司拥有成熟完善的销售团队和促销服务体系。比莎酒庄位于法国贝格拉克地区.葡萄园面积70公顷,平均葡萄树龄为40年。葡萄品种以赤霞珠为主.每年2531小时以上的光照.有阳光的天气每年至少300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