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遗产》2014,(1):126-127
五大连池,是五个近南北分布并连通的火山岗堰塞湖的统称,也是满语“九磐石”的音译。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与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198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2014,(1):154-155
麦积山,因其形状圆突如麦垛而得名,位于甘肃省天水,地处秦岭山脉西段,北跨渭水,南接嘉陵,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1982年麦积山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1):152-153
海坛,因“远望平如坛”而得名,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境内。其以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为两大特色,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1994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2014,(1):158-159
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山”,故而山以鸟名。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范围涉及乐清市、平阳县等行政区域。1982年入选第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5.
祁连览胜     
4世纪时,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段受地方割据政权的战乱阻塞,商贾、僧侣便由兰州经甘南取道西宁,经青海湖北上,翻越祁连山到达张掖或敦煌,开通了“高原丝绸之路”.无数的商旅驼队、使节马帮,一代代地从这里走向西亚、南亚,欧洲.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2014,(1):144-147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约200千米。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部,地跨重庆市和湖北省的10余个区、县、市,1982年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7.
TheworldknowsJiuzaigouandHuanqlongsiTempleintheAbaTibetanEthnicGroupAutonomousPrefectureinnorthwestSichuanProvince.However,fewknowNeng'ensecohidindeepmountains.ArecenttriptheremademePredictthatitisanaturaltreasurewithirresistibleattractionstotourists.Neng'ensecoisactuallypartofJiuzaigou.ItliesnorthoftheJiuzaigouCountySeat.WepassedtheBatheMonkeyZone,crossedtheHaiheRiverBridgeandwalkedafewmilesalongtheBatheRiverbeforebeingblockedbyashyscrappingpeak.Somethinyettallfirtreesdottheemerald…  相似文献   

8.
<正>碉楼建筑代表了古代藏族建筑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丹巴古碉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多、密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碉楼建筑群之一,是我国高原山地民族创造精神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和民族文化价值。碉楼建筑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化、地域化特点,美学价值极高,而且与高山峡谷、树林草甸、村寨寺庙、农田牧场共同构成了藏族高原聚落的立体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2014,(1):148-149
雅砻河,藏语意为“从上游下来的大河”,发源于雅拉香波山,山上终年冰雪覆顶,云雾缭绕。雅碧河逶迤北行80千米,途经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正南的乃东、扎囊、加查、洛扎、贡嘎等地区,在当泽镇西边注入雅鲁藏布江。198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2014,(1):128-129
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春节县兴隆镇境内,以岩溶天坑与地缝峪谷等喀斯特地貌景观著称,2004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2014,(1):150-151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西南端。1982年大理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苍山洱海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大落差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带谱也由此而非常明显,栖息于这样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也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垂直分布和迁徙生活的特点。大致以海拔3500米为界,小熊猫、毛冠鹿、水鹿、斑羚等素食动物与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生态带来的恩赐。在此之上,狼、金钱豹、雪豹等习惯高海拔生活的猛兽和它们的猎物——岩羊,则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  相似文献   

13.
走进川西     
<正>川西,是游客们接触最多的藏区。那里有令人神往的佛学院,有巍峨雄伟的贡嘎群峰,亦有着迷人的人文风貌。面对着贡嘎神山,我的内心如此平静,而当我身处色达五明佛学院,内心又是如此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这正是川西的魅力。夕阳西下后的五明佛学院,在凛冽的寒风中洋溢着暖意。远方的雪山,山坡上的僧舍,以及天空中划过的淡淡星迹,都把这一刻装点得静谧而祥和。这张照片我选择了长时间曝光,来把星迹拖显出来。天地间  相似文献   

14.
旅游服务质量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员工视角的旅游服务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工作环境”“员工生活”“工作回报”“员工情绪”“服务质量”5个潜在变量、25个测量问项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九寨沟、黄龙景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员工的“工作环境”直接正向影响员工提供的“服务质量”,并通过“员工情绪”间接影响“服务质量”;员工“工作回报”直接负向影响“服务质量”,但通过“员工情绪”间接正向影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类型与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调查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与有效性现状,笔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00名黄山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与处理,本文从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有效性作出评价,认为黄山园内解说在以上几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建议通过加强受众分析和资源分析,采用多种解说技术来提高黄山园内解说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网络日志研究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利用百度、Google以及各旅游网站采集游客记述华山旅游的网络日志和网友点评,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筛选后得到了92篇日志和181条负面点评;然后运用质性研究的文本分析法,通过这些材料研究游客对华山形象的感知。结果发现,利用网络日志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具有良好的效果:从92篇日志中提取出华山旅游形象的7个积极感知因素,181条负面点评被归纳为5个核心类属1、3小类的消极感知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华山风景区还未曾深入发掘两种会令游客产生积极形象感知的因素,即华山的文化底蕴和地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总价值货币化估算研究——黄山风景区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燕 《旅游科学》2010,24(5):64-71,83
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旅游资源总价值由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构成。本文在旅游资源总价值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旅游资源总价值的估算方案,并选用收益还原法与条件价值法对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进行量化,得到2008年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价值总量为1567.74亿元。研究中所构建的方法体系可为实现旅游资源总价值货币化估算提供技术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圣佑 《旅游科学》2005,19(4):44-48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台湾旅游区游客解说服务的经验与制度。研究首先指出解说服务对于旅游区管理的各种功能,介绍正职解说员与解说志工的角色及特性,并整理目前旅游解说志工制度的特色。其次,讨论志愿服务的3个理论,以及志工绩效评估的意义、流程及重要性。再透过实证的量化问卷调查,分析阳明山旅游区解说志工的个人背景、参与特性、环境素养、组织满意度以及带队解说表现情形。研究最后归纳解说志工制度的经验与推展流程,为相关保护区或风景区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高山流水下的渔湾,是《西游记》中描写的闻名中外的连云港市花果山东南侧的一处山水胜境。因古居海中,"渔人缆舟之所,故以名。"5.5公里的龙潭涧深长的峡谷,贯穿渔湾,绵延逶迤,空旷幽邃,天然秀丽,古意隐约。深深的涧沟,山谷傍岩,奇花异草,嘉树青藤。无数贤达、名士、文人墨客在此流连,为渔湾留下了不少美丽传说和故事。清代乾嘉时期戏曲家吴恒宣(安徽歙县人)有诗:"至今千载下,空谷流其音",以此追念涉足渔湾、逝去久远的历史上的贤达名士。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考证和遗迹调查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川西高原的民居形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进而探寻影响川西民居演变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历史时期川西高原的民居可分为石室、板屋、土屋和帐房四类。在建筑材料、民居选址和民居形态上,川西高原的民居显著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出于生产生活的便利和在动荡社会环境中自保的需要,藏羌民居的防御形式和内部功能日渐趋同;不同社会文化力量,尤其表现为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藏、羌、彝族民居逐渐渲染上个性的色彩,打上民族的烙印;最后,建筑形制自身的演变也会促使川西民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