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琪瑛 《丝绸之路》2012,(18):113-115
社会学理论诞生以来,始终处在紧张的二元对立之中。为了消弭对立,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整合。在所有试图整合社会学理论的学者中,只有吉登斯成功地把结构和系统融入社会行动中。他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提出了结构化理论,用结构的二重性原则代替主客二元对立范式,从而为解除理论的紧张状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手段。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两类矛盾说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一学说属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体系,它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同的。建议停止使用两类矛盾说的旧提法。在面对和处理社会矛盾问题的时候,要以事实为根据,以宪法法律为准绳,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人权,绝不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落实政策那一套,使以法治国常态化、制度化,以利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创立了以"六艺论"为主体的新儒学理论体系,在这个"六艺论"的学术思想体系之中,《论语》、《孝经》犹如两大柱石,占有基础性地位;《诗》《书》《礼》《易》《乐》《春秋》则成为"六艺之教"学理体系得以发挥阐释的主要内涵。马一浮的新经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提倡六艺之学两两涵摄、相互融通、总别不二、圆融无碍,从而在当代新儒学思潮建构之中开创了一种特色鲜明的经典诠释学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失败了,原因除了耳熟能详的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封建思想的禁锢、反动势力的异常强大以及资产阶级上层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等等都注定了戊戌变法难逃失败的命运。?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呢?本文以社会结构和变法策略为视角,试图给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平面呈"回"字形布局,内部为筒拱券砖结构,在墓室结构的外侧又用青石块砌筑一周呈立方体的围壁结构,其设计精巧,施工精良,为汉代墓葬所仅见。其做法在结构加固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建筑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6.
柯云 《文史春秋》2004,(4):52-52
2002年,因为史抢救工作的需要,笔就“杀羊放龙”一事采访了原中统特务组长俊德。从俊德口中得知,他与沈醉既是老乡又是朋友,大赦后的一次喝茶时,沈醉向他透露了毛人凤暗杀杨杰和龙云等人的一段秘密。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名人物。然而1933年3~4月间,他在上海曾险遭暗杀的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陈家隽 《文史月刊》2012,(Z3):38-39
<正>与《语言论》之类论著的趣味盎然相反,《普通语言学教程》显得审慎而理智:索绪尔是一位理想化的结构主义者,他分析语言形式化、精密化的目标消解了语言的可感度,有时让我难以接受。索绪尔似乎是用一把手术刀支解着语言这个小羊羔,让语言变得可分析、可操作然而不可爱;先前读萨丕尔的《语言论》,即使是最枯燥的语言现象都是那么的色彩斑斓,萨丕尔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人文主义语言学家的宽容、  相似文献   

9.
肖舟 《文史春秋》2003,(10):4-9
出入豪门,穿行陋巷。他们潜伏敌营,卧薪尝胆。一道电波就是一把利刃,一份情报能抵十万雄兵!他们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特工!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洒下多少热血!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从影视、书刊上看到的是大量描写戴笠、毛人凤等国民党特务的作品,而对我党秘密战线上一大批红色特工却很少宣传,以至人们“只知戴雨农(戴笠)。不知李克农”。我们追述华克之这位秘密战线的传奇人物,讲述他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歌颂他那生死无悔的牺牲精神。我们的立意是:让历史永远记住!让英名永远流传!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为什么延宕?这是《哈姆雷特》问世以来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从情节发展过程看,哈姆雷特在"延宕"的同时,也在不断"行动",他的行动贯穿全剧始终;哈姆雷特既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又是一个封建王子,他既要为父报仇重整乾坤,也要保全个人的荣誉,"荣誉情结"致使哈姆雷特在行动中不断延宕。  相似文献   

11.
王欢 《史学集刊》2006,4(2):29-36
中国身份规则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演化有两大平行发展路径,一个是结构化过程;一个是制度化过程。结构化过程把社会成员的身体标签类化,比如,性别、辈分等,使社会有了结构秩序; 制度化过程使社会成员的社会标识赋予相应的行为规则并形成体系,比如,礼制、人伦体系等,于是社会共同体的结构秩序得以延续。这些规则特点形成了各文化共同体特有的社会结构秩序,并在社会的持续演化中建构了自身社会秩序的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周奋 《炎黄春秋》2002,(10):14-15
1955年4月16日夜晚,东海长江口外夜雾迷茫,细雨霏霏。“民主三号”颠簸着在雾海中航行。“民主三号”是上海海运局的一艘客轮,吨位3500多吨,上下五层舱,客舱四层。当时载客1300多人,货物3200多件。当H下午4时,离开上海港16铺码头,向宁波港驶去。出了吴淞口,海域起雾了,风力5——6级,中浪;天下着细雨……  相似文献   

13.
舒建中 《史学月刊》2008,(11):79-84
美国密谋推翻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时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隐蔽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以"9·11备忘录"为政策指南的"成功行动"计划奠定了美国隐蔽行动模式的基础,而支持性官方压力、隐蔽宣传战和心理战以及辅助性军事行动则构成为美国隐蔽行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4.
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才 《世界历史》2005,8(5):56-66
“隐蔽行动”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主要战略之一,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一个重要子战略。冷战爆发后,面对苏联的激烈反击,杜鲁门政府很快制订了这一战略予以抗击。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实施了这一战略。随着冷战格局的变化,美国隐蔽行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作为美国冷战战略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和遏制大战略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隐蔽行动战略的实施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果达 《百年潮》2008,(1):67-68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的作战行动,在赤水河的两岸来回四次渡河,最后顺利突出敌军的重围挺进云南。据聂荣臻回忆:“陈毅同志对我说过,毛主席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16.
1951年12月1日 ,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三反运动随即席卷全国。12月8日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 ,要求三反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中南局闻风而动 ,召开紧急会议 ,专门讨论和部署三反。会议认为 ,工作浪费 ,以财贸、企业、机关等单位最为严重 ,城市又大于乡村 ;个人生活浪费 ,以负责一方、一个独立单位的大小首长最为严重 ,且多为老干部。贪污者以财贸、企业、公安、各单位事务部门 ,有关生产的部门中干部居多 ,其中又以旧人员为多。中南局要求把三反作为审干、…  相似文献   

17.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在报纸、时评中看到这么一个词--“乡愿”,其中十之八九都是在论及中国国民的集体人格或国民性。乡愿,现行的通俗解释是:老好人。那么,这个与中国人性格联系紧密的词的来源是什么?它的实际意义又是什么?本文拟从《论语》及相关文献为切入点探析“乡愿”一词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红 《神州》2013,(31):168-168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哲学家皮尔士提出,经由詹姆士发展为一个较系统的实用主义理论体系,后经杜威进一步完善,系统化,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顶峰的一个哲学派别。本论文主要以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来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其基本精神下的几个重要思想,并结合学者专家的观点予以评析,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反思,援引其好的方面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冷战期间美国对外隐蔽行动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新领域,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廓清。本文就其中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秘密活动、间谍活动、隐蔽行动是三个不同概念,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实施隐蔽行动由来已久,但从美国立国直至二战前,隐蔽行动只是其对外活动中偶然使用的策略手段,而在冷战期间发展到巅峰。冷战期间,隐蔽行动成为美国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战略。对于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隐蔽行动,我们应从基本政策、基本战略的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谦  邵嘉林 《神州》2011,(9S):118-119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各种学习获得各种职业技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职业教育的改革亦在大刀阔斧地发生着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过去,以学生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正在各职业院校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