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起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荣 《世界历史》2004,6(1):73-86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的沙尘暴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它主要是由于南部大平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土地的毁灭性开发及美国的文化传统所造成的。南部大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 ,降水稀少 ,多风沙天气 ,而且在 30年代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自 1 890年起 ,在南部大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基本成熟 ,出现了大规模的毁草垦荒 ,并形成了小麦的单一种植。为追逐利润 ,人们不惜冒巨大的生态风险 ,对南部大平原进行毁灭性开发 ,这与扩张性的资本主义文化及美国独特的边疆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院文清 《收藏家》2010,(7):51-57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占学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距今约三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镇而命名。石家河文化的地域分布主要是在湖北和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其北端可至南阳盆地、西北到达汉水上游,  相似文献   

3.
自唐宋迄明清,甘肃地区历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山川密布、古道纵横、风景殊绝、文化绚烂,堪与滇藏、川藏线茶马古道相媲美。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及茶马古道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姚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南部和西部,是一处典型的台地型遗址,时代从良渚文化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2014年的发掘主要位于遗址的南部,发现了一批比较丰富的良渚文化遗存,为了解杭嘉湖地区良渚文化的聚落分布和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江浦旧石器是江苏南部地区继在茅山周围发现多处旧石器地点后的又一重要发现。新发现的5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可能出自下蜀黄土中,时代大约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文化性质与茅山旧石器地点群、皖江两岸及安徽南部的旧石器文化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后岗第二期文化”类型是依据最初发现于安阳后岗龙山文化遗存而得名的。安志敏同志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文中做了详尽的论述,梁思永先生在“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文中作了简要的叙述,《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以下简称《收获》)把这种文化类型也叫“河南龙山文化”。我们认为这种命名值得商榷,因为:1.根据《收获》一书中说:“它(指“后岗第二期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也就是说它不仅分布在河南,而且在山西和河北南部  相似文献   

7.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地区就成为汉帝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后300余年间,两汉中央王朝之所以能够始终维持对这一地区稳固的郡县统治,不仅因为她于此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合理经营,也与通过各种途径徙居交趾的内地移民有着重大的关系。随着大量内地移民落籍交趾三郡,同时伴随移民而带来的中原内地文化在南部边疆的全面传播,及其对当地土著文化的整合,为交趾地区统一于两汉王朝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促进了该地区与中原内地整体发展的不断加强,从而使交趾三郡成为汉帝国不可分割的南部边疆。内地移民是汉代南部边疆开发的生力军,是交趾三郡统一于汉王朝多民族国家整体的主要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白狮湾遗址位于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区东北部,原长江北岸的罩家沱村东部,因南部汇中有一形如狮的白色岩石而得名。遗址东、西部均有小溪自北而南流入长江。遗址南部为长江北岸断壁,断壁高约7.00米。断壁之下为沙滩,名为大沙坝。遗址北部为低山岗。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山梁的东、西坡地上。1984年曾在该遗址南部的大沙坝(底河漫滩)进行过小面积发掘,并称之为黄土包遗址(因白狮湾西部有块称为"黄土包"的坡地)[1]。1986年冬,三峡工程坝区进行考古复查,在白狮湾江岸断壁上发现了大溪文化强墓。1986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对白狮湾遗址进…  相似文献   

9.
江西地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主要分为吴城和万年两大类型,吴城类型青铜文化主要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和鄱阳湖西岸一带,它是以中原商文化为主,又有江西本地文化的一些因素。万年类型的青铜文化主要分布在赣东北,它的文化内涵主要以土著文化为主,同时又受到了商文化的一定影响。20世纪90年代,同时期的赣州市竹园下遗址经过正式发掘,发现的陶器以圜底、圜凹底和圈足器为主。器形主要有鱼篓形罐(釜)、圆腹罐、盆、豆、瓮、尊等,并以鱼篓形罐(釜)、尊为代表,未见甗形器。这是既区别于万年类型文化的鬶、甗形器、三足盘的陶器组合,又区别于赣中主体文化吴城文化的鬲、折肩罐、大口尊等陶器组合。因该文化位于南部赣州盆地,远离江西新石器至青铜主体文化圈,出土的陶器与粤东浮滨文化遗存和广东三水、东莞一带的贝丘遗址出土的器物相似,表明它可能是一种面向海洋的文化,因此暂被命名为竹园下类型文化。下坑里遗址时代约在西周初期,从地理位置看属赣南文化圈,其文化面貌与赣州竹园下类型文化相当接近,同时它又与闽西、粤北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遗址发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陶器彩绘,以三角几何纹与竖条纹为主。其中以竖条纹装饰为主的彩陶与浙南、福建沿海与台湾南部海岸之间的同时期文化有一定联系,反映了我国东南沿海彩陶装饰的艺术特点。下坑里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大大丰富了竹园下类型文化的内涵,同时它又为华南沿海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考古学上。齐家文化通常是指黄河上游以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宁夏南部、陕西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齐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700年之间。距今已有3500到4200年的历史。1924年,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访门巴族女编辑仁青措姆旺堆当我走进西藏自治区群艺馆《雪域文化》杂志社编辑部时,仁青措姆正在审看稿件,这位门巴族姑娘长得非常漂亮,眉清目秀,是我国门巴族妇女中唯一的一位编辑。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门巴族约5万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区。门隅位于喜马拉...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山东半岛北部、华北平原、燕山山脉、辽西丘陵、东北平原南部及辽东半岛地区,包含了黄河、海河、滦河、大凌河及辽河五大水系。这一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诸时期颇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使环渤海地区考古研究成为中国区域考古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红陶釜是存在于环渤海地区东周至两汉时期一种文化特征鲜明的器物。这种陶釜的颜色通常为红或红褐色,极个别为灰褐色,部分器身饰绳纹或弦纹。  相似文献   

13.
玉器的雕琢和使用是辽西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所涉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括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其中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在考古发掘中均有不同数目的玉器出土,且影响深远。作者分别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典型,剖析了辽西地区玉器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理清了辽西地区史前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犀鸟在中国     
<正>犀鸟是典型的热带森林鸟类,全世界共有45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南部。中国的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共有5种,分别是:双角犀鸟、冠斑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文物春秋》2000,(3):10-14,,50,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分布于西辽河水系(含大、小凌河流域)区的一支发达的青铜时代文化。自60年代初正式辨识以来,对该文化的遗址已进行过相当多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认识。1996年,由张忠培先生任领队的赤峰联合考古队,开始在赤峰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区域性调查,并选择典型遗址进行发掘。工作的重点即是针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从而使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转入了以聚落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阶段。本文拟结合几年来实际工作的体验,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类型与布局特点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为更为细致、全面的聚落形态…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故里行     
祖肖 《文史月刊》2002,(11):F002-F002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其故里在山东省南部的曲阜,当游人一进入该城,就会被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氛所包围。  相似文献   

17.
王金虎 《史学月刊》2007,2(8):72-78
美国内战期间,南部邦联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筹措资金。为达到此目的,南部邦联政府采取了征税和发行国库券与债券等措施。由于通过征税获得的财政收入微乎其微,南部邦联政府的财政资金便主要依靠发行国库券和债券。此举固然使得南部邦联政府短期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但由于南部邦联没有坚实雄厚的财政基础,又得不到外来有力的资金援助和支持,因此南部邦联财政政策并未实现既定目标,反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加剧了南部邦联的民心涣散,最终加速了南部邦联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文物世界》2013,(1):F0003-F0003
翼城县东部史伯河与浇底河交汇处的一条黄土梁上,发现的房址、窖穴以及钵、盆、壶、夹砂罐等遗存,距今约7000年左右,当为庙底沟文化的源头。它是目前山西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代表着山西南部的古代农耕文明的面貌,是山西新石器文化的一块基石,对山西及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何文珺 《神州》2012,(13):12-13
闽南文化就是"闽越文化"中的一支亚区域文化,它从地域上说是指地处闽南(福建南部)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所存在的文化。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区域。我国大陆的浙南、粤南、海南以及台湾地区,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70%的华人也是说闽南话的后裔,在当地被称为"福建帮、兴化帮、潮州帮、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仰韶时代,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考古学文化,宛如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位于花心位置的是仰韶文化;花心之外,从内到外,分布着两重花瓣:第一重花瓣分别是仰韶文化东部的大汶口文化、东北方向的红山文化、北部的海生不浪文化,西部的马家窑文化、南部的大溪文化及其后裔屈家岭文化,东南的马家浜文化及其后裔崧泽文化;第二重花瓣至少有东南方向的台湾大坌坑文化、西南方向的卡若文化、东北方向的新开流文化等。我们不妨把这一巨大的重瓣花朵视为一幅辽阔的仰韶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