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构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厚支撑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民族工作创新理念和工作举措,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2021年8月27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他更是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地区的地方志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和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在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地方志书和年鉴编纂、地方志馆(地情馆)展陈等业务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并把他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4.
5.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一步与教育要素有效结合,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抓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贯通,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素等方面同步并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7.
李贽 《攀登》2022,(6):32-38
新时代,党中央把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要求纳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基本内容,以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奠定坚实可靠的民族主体政治保障。正确把握该理论创新,需要全面总结和分析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握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性、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性、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长期性,以及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关键性,从而为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金代诏令是反映统治者意愿的重要文献,其所载内容多有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建设者。主要表现在继承中原政权统治传统、接受“大一统”理念和中原文化等方面。金代诏令所载体现了金代统治集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推动,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历史持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陈淑琳 《旅游纵览》2023,(6):143-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旅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边疆地区旅游地应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计旅游形象并进行推广。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从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文精神层面分析旅游形象定位推广的基础,确定旅游形象定位和口号,并提出设计与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命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全方位认清当前教育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在高校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最大限度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努力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的方法论,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记述好党的民族工作是新疆地方志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新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在修志编鉴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3.
人类空间概念的发展,经历了空间与物理的空间、主体的空间以及交互式社会空间等过程。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空间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空间参与着社会建构,又做为民族实践、生产、生活的重要要素,梳理其理论发展脉络和关系,有助于丰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对民族事务治理信息化意义重大。铸牢网络空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增进网络空间“五个认同”,巩固互联网空间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乔德中  张歌  马德全 《满族研究》2022,(2):12-15+2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来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向同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建设过程中协调各民族彼此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性表达。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实践观、历史观出发,多维度审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勾勒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独特面貌和重要形象。从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方式入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其注重在讲故事、讲道理、讲政治的统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通过掌握各民族群众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陈宁 《满族研究》2022,(4):7-11
文章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为例,从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状出发,总结甘孜州在创建全国民族进步示范州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研究甘孜州在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战略目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寺院藏书是中国古代藏书体系中的四大分支之一。寺院藏书的产生与发展,是古代社会全民文化信仰与文化认同共同需求作用下的产物,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界对寺院藏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互性展开进一步的持续性研究,既是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藏书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05,(5):30-32
第二轮修志中, 青岛市崂山区史志办公室把创建地情资料中心、地情文献中心、区域研究和课题咨询中心“三个中心”作为开拓和推动史志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硬措施。从提高对“三个中心”建设的认识、推进“三个中心”建设到扩大“三个中心”影响入手, 为第二轮修志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共同体,拥有极为突出的形意交融精神,具体表现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等。形意交融精神是物感与心智联通的精神,既涉及万物存有、人心所思,也涉及心物合一,是形意互动、日日新的开放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意通的思想精华,格物致知,润物无声,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呈互构式,遵循时代要求,深刻把握二者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对建构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需要为内在动力的实践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和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上赋“权”、经济上赋“利”、精神上赋“能”,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多层次的现实需要,以此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