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世界》2002,(4):60-60
  相似文献   

2.
《沈荃绢本设色榴葵双寿图》是清代画家沈荃的一幅绘画作品。绢本,设色,修复前该画粘连残损严重,画心残裂绢质酥朽、屋漏水湿、梅雨霉白、卷舒失宜、保存不善、难以展轴。经过展平、清洗、揭托、隐补、全色等一系列修复过程,使这幅佳作最终再现原画风貌。  相似文献   

3.
绢本书画作品的修复有别于纸质类书画作品,以上海博物馆藏《清代李含渼祝寿山水图》设色绢本立轴为例,因保存不当,该文物石青颜色脱落且原裱件天地头缺失,裱褙脱落,致使出现画心残缺破损、折痕断裂、劣化发脆等严重病害,无法陈列展示。为使文物恢复原貌、延长寿命,更好地收藏展示,上海博物馆运用科学手段,对文物现状进行检测分析,遵循“修旧如旧”与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完美修复,采用“细补法”修复工艺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与保护。通过对《清代李含渼祝寿山水图》的现状分析,对每道工序采取针对性的修复与保护措施,进一步明确了绢本书画文物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4.
《明人仿李龙眠绢本人物卷》是国内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原件破损较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该画因卷舒失宜,保存不善,致使画面全面受损。修复难点包括清洗、揭褙、拼对与复原、全色等各个方面。通过逐一揭出原破洞重新补配,对折条断裂遂一加固,精细全色,原磨损模糊失神的画意已清晰可见,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原理和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书画修复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问,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阔,是文物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修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难题,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在书画修复过程中我们既要以传统的修复理论为指导,又要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同行好的修复经验,通过不断的试验、实践和总结,最终寻找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本文依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可再操作性的修复原则和理念,充分借鉴传统技术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在修复绢本重彩绘画过程中对画绢和颜色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物世界》2002,(3):71-71
  相似文献   

7.
《文物世界》2002,(2):23-23
  相似文献   

8.
Dagmar Drinkle 《文博》2009,(6):347-347
在众多的遗物中,真正的纺织品在不同范围被保存并且作为考古出土文物被保护。在埃及,中亚和欧洲(北方)地区,由于这些地方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因此可以非常频繁发现纺织品。古代(石质)雕塑如希腊瓶饰画或亚洲陶质雕塑都详细的描绘着衣物,往往辅以详细削减和图案表现。与此相比,比较少见的是古代雕塑彩绘装饰上手绘图案或装饰仍然可以认出或保存完好。被保护的纺织技术作为另一种技术用于制作纺织品,将被介绍并与古代以往的绘画和彩绘装饰保护实例作比较。图案与技术的表现将会用于说明并与真正的纺织品发现物的图案与技术作比较,同时与纺织技术的重建相结合。发现物的样品来自于欧洲,地中海东部和中东。这将表明从古代遗物的绘画上区分独立的纺织技术,并且图案也可以用于证实真正的纺织生产工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河南博物院对三级品文物进行建档拍照时,发现有一幅清代吴焯绢本<青绿山水图轴>残损极其严重,画芯全部破碎,已无法正常展开,亟需进行揭裱修复.揭裱工作从2005年3月初开始,于同年8月底完成,历时近半年时间,终于还其原貌.在整个揭裱修复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疑难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处理.由于此画揭裱难度大,修复工序复杂,特将其过程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画艺术,载体一般均为缎本、绫本、绢本和纸本,由于年代久远,绢、纸老化,以及人为和自然因素,疲破成为客观趋势,然而在书画艺术的继承和保护中,形成了中国书画修复装裱的特殊工艺技术。本工作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在中国古旧绢本书画修复中,对画芯的清洗、揭芯、补洞、托芯、全色接笔等五大工序和工艺技术操作的认识体会,通过两幅画和书法作品的修复前后的对比,说明五大工艺和工艺技术操作是成功的。通过总结使感性经验提升为科学理论,可更有效地指导古旧绢本书画的修复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物,博物馆中大都保存有古代绘画作品。但单纯的绘画藏品定级已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今的博物馆界需要对馆藏古代绘画类藏品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尽管在千差万别的古代绘画中寻找评定标准和规律很复杂,但评估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为此,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大信息保留"和"安全性"的原则,根据修复的前后对比图来看,修复方案是可行的。通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对每一件文物都会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法。相信此件文物的修复案例对于其他绢本类书画文物装裱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丹青"本是中国古代对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石的并称,后在古代汉语中成为对各色绘画颜料的泛指,进而又被引申为用彩色颜料从事绘画之事的代称."丹青"并不是专指"红、黑"两种颜色,"青"基本对应绿的色相区域,而朱砂、朱矸、朱丹才是对红色之丹的专称.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的明代《夏昶墨竹图卷》,画心断裂成四截,天杆断裂,包首和玉片残破,小边脱落殆尽,需要及时进行保护修复。在不损伤文物的基础上,采用酸度计、色差仪、超景深视屏显微镜、纤维测量仪、扫描电镜、便携XRF等仪器对文物的材质、微观形貌、装裱材料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有关夏昶墨竹图手卷文物较为详细的原装裱信息。研究成果为开展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工作和今后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Crepeline是一种较为薄透的平纹丝织物,在欧美等国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对于脆弱丝织品的保护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此种织物在中国纺织品修复中的应用也日渐趋多。由于中国市场上无处购买该材料,为了降低成本并满足中国古代纺织品的修复需求,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该种修复用织物——绉丝纱。本研究介绍所研发绉丝纱的工艺参数和性能特点,及针对不同类别的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绉丝纱作为修复材料时的使用方法。即通常将其包覆于纺织品文物表面,以针线缝合的方式固定,并注意缝合时尽量减少针线穿过文物的次数。其包覆的形式,按包覆范围可分为整体包覆与局部包覆;按包覆方式可分为单面包覆、双面包覆及叠加包覆等。研究表明,绉丝纱包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纺织品保护方法,尤其是对已无法承受针线过多穿缝力度的纺织品。如能够解决绉丝纱裁剪后的边缘脱线等细部问题,将会更加扩大其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山西地上地下保存有许多珍贵文物,特别是商周时期出土青铜器非常丰富,精品之多、纹饰之美,位于全国前列。1988年太原南郊金胜村第一发电厂五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青铜器达3千余件之多。但是赵卿墓出土的青铜器,千余年来保存于地下,有的遭到挤压而破伤,或变形,需要进行整理修复,才能恢复其原貌。  相似文献   

17.
肖岗 《文物世界》2009,(3):76-80
我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历代流传下来的作品绚丽多彩。古书画装裱工艺为这些传世古字画的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古代字画多数由于年代久远、保管不善,出现残破、虫蛀、断裂、水渍,必须重新揭裱修复,以便保护,展出。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3,(1):84-84
孙照(1899-1966年),生前系北京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藏有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等珍贵文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二中全会之后,北京市落实有关政策,将此前由孙照家查没的文物归还孙家。出于爱国热忱及对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政策之感召,孙照之子女——孙念台、孙念增与孙念坤兄妹三人,遂将此批返还的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等珍贵文物,先后于1982年2月与6月两次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并郑重要求对于其捐赠之事,不予登报宣传,不举行授奖仪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古代绢画补配修复中,面对古今材质与装裱要求不一、病害种类不同的情况,为将现代的绢绫线与文物的经纬线更好地匹配,研制了一种绢绫刮口刀。此刀由八个点形成的一条线或一个面作为刮口工作的状态,可以避免绢画修复中常用工具——马蹄刀、美工刀以点为工作面的刃口所产生的倾斜角度力点小且刀刃的点难以控制易伤及画心等缺点。虽然研制的绢绫刮口刀在修复明代绢本水陆画《七宿星君水陆道场图轴》的补绢刮口步骤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裱技艺如何科学化,还需不断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古代绘画种类丰富,主要有岩画、石窟壁画、佛寺壁画、墓葬壁画、木板画、绢画、纸画和麻布画,题材多为佛教内容,也有少量摩尼教、景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内容。新疆古代绘画多与佛教联系紧密,但是在风格和手法上则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