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13,(10):57-59
(一)袁世凯亦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传说袁氏"相貌堂堂,有帝王之仪,不怒而威"。据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晚年回忆道: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的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甚至张勋、段祺瑞至蒋介石等,没有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虎视眈眈的逼人,使人不敢仰视。他被袁世凯召见3次,其中第一次召见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并为此谈袁色变,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布彦泰向道光帝推荐林则徐至少有 3次 ,而不是两次和 1次。文分析了布彦泰推荐林则徐的背景、内容和对林则徐政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琳 《福建史志》2001,(3):63-64
19世纪中叶,生活在福州“三坊七巷”之一黄巷的梁章钜,是一个“无书不读”.一生勤奋读书.勤奋著述的“八阁硕懦”。林则徐说,在当代,“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梁公墓志铭》)。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载刘九庵同志辑注之《林则徐手札十则》,其第二、第四、第六为《致刘闻石札》,对受信人刘闻石,只说明他是林则徐的朋友。按此三札均已见北京懿文斋影印行世之《林文忠公尺牍》,此书封面有张伯英“己未十有二月”题签,己未为民国八年(1919年),此书当即出版于是年。《林文忠公尺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历官十四省,其中有两度到云南(别称为滇)任职。第一次是嘉庆四年(1819年)闰四月二十七日,担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八月初一日抵达昆明,十二月十七日返京复命,历时四个多月;第二次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十六日命为云贵总督,六月十五日抵昆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九月卸职离滇,历时两年余。林则徐两次在云南任职时间总共仅两年七个多月,但他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政绩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会宁县博物馆藏有林则徐对联一副,为洒金蓝色腊笺纸八言大对联,该联长177厘米,宽33.5厘米,上联"声和被纸光影盈字",下联"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无上款,下款题"林则徐",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和"竢村退叟"两方印章,这是现今唯一能看到的林则徐在道光季年西行途中留在会宁的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因其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7.
1962年,福州成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在征集文物中,林则徐玄孙林家臻先生向筹委会捐献了珍藏的林则徐《先妣事略》手稿。手稿全文五百九十五字,纸本,纵23.2、横49厘米。手稿涂乙之处甚多,是了解林则徐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手稿全文如下(图版捌)。先妣陈氏,闽县故监员时庵公之第五女。乾隆己亥科举人名文华公、孝廉方正名兰泰公之胞妹也。幼  相似文献   

8.
清抄本《新疆垦荒奏稿》同1984年问世的林则徐《乙巳日记》对照,在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上完全吻合,证实了这个抄本的真实性。根据《乙巳日记》和其他资料提供的线索发现,《新疆垦荒奏稿》收进林则徐佚著达5篇之多。林则徐佚著及其奏稿对研究林则徐和新疆近代史,都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历官14省,浙江省为其中之一。林则徐三次在浙江时间不到两年,政绩则十分可嘉和感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题杨太真墓》佚诗手迹,原藏海阳戴氏,今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佚诗为洒金笺所书,纵30、横74.2厘米。全诗计七言绝句八首,末署"道光丁亥八月福州林则徐过此因题",下钤白文篆书"林则徐印"及朱文篆书"少穆"二印,左下角钤白文篆书"海阳戴云章书画珍藏"。全诗书法秀逸清峭,是传世林氏行楷中精品(图版柒)。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一生治水遍布大江南北,曾在苏豫鲁鄂等地兴办水利工程。道光八年(1828)至道光九年(1829)为父守孝期间,林则徐还曾主持重浚福州西湖。文章重点考察他浚湖时所采取的方略,阐述其治水成效以及对当代西湖水利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一生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很有建树,其足迹遍布北方的海河、南方的珠江,东南的太湖流域、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地区,“治水时间之长,所花精力之多,调查之细,涉猎文献之博,治水方略之精辟,治水实践之丰富”为近代罕见,因此其治水思想、治水活动、工程审计等均备受学界关注,并进行相当深入的研究。‘燃而,对林则徐在治水实践中的用人观却很少涉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召见制度与奏折制度是维护清代皇权专制的核心制度。宣统二年(1910)底,清廷决定仿行责任内阁制。在制订内阁官制时,加强内阁总理大臣责任,限制召见官员资格、缩小奏事范围是这一制度的应有之义。不过,摄政王与众大臣们考虑到实际情况,只能拟订暂行章程基本维持原状。但是,暂行章程毕竟只是临时政策,随着完全内阁的实施,召见制度、奏折制度必将产生巨大变化,这甚至会触动皇权的根本。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才中断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列强当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分子奋起抗击,并积极地探求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以达"以夷制夷"之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了林则徐在组织翻译西方书报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战国时期,秦将王翦战绩卓越,威震四海。在王翦的培养下,其子王贲在少年时便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引起了爱才的秦王的注意。有一次,王贲以少胜多打了一次漂亮仗,秦王特别高兴,便立即召见王翦、王贲父子。秦王除了夸奖王贲有其父之气象外,还夸奖王翦教子有方,要对王贲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16.
正我在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时,引起我特别注意的不是那些回廊阁楼、假山鱼池和衣着、奏章,却是陈列在一个角落的橱柜里的一篇《传牌稿》。是不是林则徐亲笔书写,不敢断定;是林则徐亲自起草,却是可以确定无疑。《传牌稿》,用现今的话说就是通知或通告。那年代没有电话、电报,下个通知就要派人传送。这《传牌稿》文字不长,也只400字;事情也不大,不过是说我要路过你那个地方。《传牌稿》的全名叫《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本部堂"是林则徐自指,"海口事件"指在广东海口因输入鸦片发生的中英冲突。这事发生在1838年,亦即清道光十八  相似文献   

17.
《随笔》第十七期,刊载署名安然的一篇文章——《名臣之女——林敬纫》,介绍林则徐女儿、沈葆桢之妻林敬纫的若干事迹。其中关于沈葆桢家世的记述,多有商榷之处,现引证史料,就其大者作一考辨,请识者批评指正。(一) 关于林则徐家与沈家的关系安然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安文”)记云:“林则徐有一堂姐嫁侯官沈氏”,这是林、沈两家结亲之始。这里说的“侯官沈氏”,指的是林则徐同乡的沈葆桢家;这里说的“堂姐”,即指沈葆桢的母亲。其实,嫁给沈家的并非林则徐的“堂姐”,而是他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18.
乌涌抗英大墓和祥镇军祠乌涌现名文冲,在广州市东郊,现为黄埔公社文冲大队所在,距广州市区仅十八公里。乌涌原有的乌涌河,属珠江旁系支流,东通虎门出大海,西接黄埔港直达广州,是广州市海防的前哨关隘。林则徐到粵禁烟之初,除了着力在东莞虎门从事海防建设之外;据梁廷枬《夷氛闻记》记载,还在乌涌南岸筑有"土炮台",沿乌涌河脣也兴建了"长城"似的"土墙"壁垒,"穴墙置炮",以"备虎门有失,为第二重守御计也。" 在虎门,林则徐当年兴建的绵延起伏在群山之上,海滩之边的"长城"壁垒,现在还明显地可以看到;在广州乌涌所建的,却早就遭到卖国主义者琦善之流"开门揖盗,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历官三十多年,始终践行其经世报国之志。在解决国计民生,挽救社会危机中,林则徐所制定的"赈荒救灾、缓征赋税、抚恤妇女、平粜恤贫"等具有社会福利色彩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稳定当时社会的作用,是构成我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岑春煊为兴教办学两次上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益晋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是位显赫的政坛人物,清廷宠臣.岑是广西西林人,早年曾参加康有为的维新运动,受光绪帝的重用.有感于国势危艰,先后两次奏请清廷兴办教育并躬行之.1897年岑受光绪帝召见询维新良策时即力陈国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