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湖南是书院出现较早的地区。攸县光石山书院创建于唐开元以前,为中国最早的民间书院。随后书院文化在这方土地得到大的发展和繁荣,曾经的三湘四水、城镇乡村,皆见书院。湖南书院声名之大,得于湘水之滨的石鼓、岳麓书院。宋初有天下三大书院、四大书院、五大书院之说,岳麓、石鼓皆名列其中。南宋时期,二书院同为朱熹、张栻讲学之地,是理学研究与传播的大本营。明代王  相似文献   

2.
<正>一、江西书院发展概况和现状从最新学术界研究的成果来看,中国书院产生于唐代,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据史料记载,民间书院早于官府书院。民间书院大约起源于隋末唐初,源出于读书人个人的书斋。一般来说,书斋是个人读书之处,不向社会开放,当书斋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场所时,书斋就演变为书院,不仅读书人可以进出,儒生、道士、和尚等也可出入其间。唐代有案可查的民间书院有40所。书院的另一个源头是官府丽正、集贤书院,由朝廷整理图  相似文献   

3.
李全德 《文献》2003,(2):79-90
一 书院教育自宋代以后无疑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形态之一,李弘祺先生即称书院讲学是近千年来中国私家讲学的惟一显著的制度①.当今学界关于书院的研究尤其是在其规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但在关于书院起源的问题上则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建于南唐时期的庐山国学,是五代十国教育史上最大的亮点,也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史上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它作为宋初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的前身,被很多学者看作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起源③,但同时又有学者则根本就不认同它是书院④.  相似文献   

4.
仪陇金城小学的老校舍,乃是清代仪邑最高学府“金粟书院”的旧址。书院背依金城山,面向平溪河,左邻盖公祠,右接崇圣祠,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书院因紧靠金城山岩,山顶之“金粟堆”又居高临下,正对书院大厅,象征着地灵人杰,群贤倍出。为使世代文风蔚盛,才子广继,所以名曰“金粟书院”。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之“天开金粟藏,人立广寒宫”佳句,籍以振兴士林之气宇,大增书院之声誉。仪陇金粟书院创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嘉庆四年重修,嘉庆十四年增修头门和垣墙至此,书院才初步形成仪陇最高教育  相似文献   

5.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公里的嵩山南麓,因其地处嵩山之阳,故名“嵩阳书院”。10月下旬,我们一行30人,在当地政协黄女士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嵩阳书院。站在嵩阳书院大门前的平台上,南可俯瞰登封市全景,北可望嵩岳太室山诸峰,真乃清幽静逸,不愧是读书的好地方。嵩阳书院保  相似文献   

6.
我国书院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上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或修书,或侍讲,使张学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通鉴》)可见当时官立的书院主要是为修书、侍讲而设。唐贞元时,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在白鹿洞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至宋时改称白鹿  相似文献   

7.
刘昌兵 《南方文物》2002,(2):52-54,47
依山傍水是白鹿洞书院自然环境的特色。白鹿洞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古代四大书院,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它位于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东南,现存元明清古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由于书院所处四面环山,俯视似洞,唐代江州(九江)刺史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故名白鹿洞。南唐在此兴办“白鹿国学”,北宋时更名为白鹿洞书院。书院座东北朝西南,前有一溪,名贯道溪,水自五老峰的凌霄峰来,汇入鄱阳湖,溪南有卓尔山为屏障,书院后有后屏山,左有左翼山和回流山,右有五老峰.  相似文献   

8.
安徽书院考     
书院是我国宋代以来学者士子讲学读书之所,是府、县官学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历史上开展社会教育和学术活动的活跃场所。安徽之有书院,自宋代始。宋皇佑元年(一○四九年)文学家欧阳修知颖州(今阜阳)时,建西湖书院。据清乾隆《颖州府志》载:“宋皇佑元年,欧湖修守颖,爱西湖之胜,乃建书院于湖之南。”这是我省有史可考的最早书院。有人认为欧阳修建立的书院,是他“玉麈高谈”、“吟哦为乐”之所,不是士人谈书讲学的书院,这是不符史实  相似文献   

9.
九、第二次结婚(一)家遭不幸不足21岁的孔祥熙在潞河书院读书时,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同学韩玉梅。韩玉梅是个孤儿,山西阳曲县人,一直由太原基督教会抚养,后被推荐入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10.
<正>书院是我国古代读书、讲学之所,由来久矣。书院的兴起,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基地,更是士人相聚论道、结为学术派系的场所,对后世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承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和是闽北边陲山区小县,古时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山谷阻险,民罕十连之聚"。然而,就是这个"僻居山陬"的"下邑",却素称"文献之地",自古就有"先贤过化之乡"称誉,其原因就在于宋代大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3,(2):94-94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到了元、明、清时期,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相似文献   

12.
江万里与白鹭洲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芳 《南方文物》2006,(4):123-124
江西书院跨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坐落在吉安由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历经600年的历史兴衰,也曾影响一时,在江西书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江万里其人: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今江西都昌县林塘江村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父江烨,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万里家学渊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书馆内读书,神隽锋颖,连举于乡,后从父教,学《易经》。18岁离家,赴白鹿洞书院深造,旋游学隆兴(南昌)东湖书院,朱熹弟子林夔孙为师问学。宝庆六年(1226年),江万里以舍选出身,任池州教授。后召馆试,历住著作…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书院始建于唐代,约有5所。宋元时期,达156所,著名的有金华丽泽书院、慈溪慈湖书院、杭州西湖书院、婺州正学书院等。明代浙江书院有170余所,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绍兴甬上证人书院、余姚姚江书院等。清代浙江书院更多达400余所,著名的有杭州崇文书院、紫阳书院、求是书院、诂经精舍等。浙江书院对浙江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曾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叶  相似文献   

14.
书院与理学     
书院是古代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特殊的教育处所。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把儒、释、道三者结合,经过改造再创造的唯心主义哲学,称 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本文试图探讨书院与理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书院的兴衰与理学教育在我国远古就萌芽出现了,教育组织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汉武帝建立太学,西晋武帝 设国子学。太学和国子学都是封建王朝建立、控制的教育组织,到唐宋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已不能适应,平民百姓求知愿望很强,从而书院开始建立。孔孟创建的儒学,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遵循,…  相似文献   

15.
广雅书院作为清末一所著名的书院,在清末教育变革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院规先读书而后考艺,重实行而轻华士,不立门户、博采众长的学术精神,品行严谨、雅正的高尚师德,相互切磋、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对当前中国学校教育和改革也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东书院     
正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7.
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宋太祖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以及“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于宋初国家走向文治的导向意义,为历来的治史者和读史者着意阐发。对于与此导向相关的一些说法,我们既要注意其话语,又须把握其寓意;既要注意其说法,又须观察其做法,方能将层层包裹的解释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事实上,宋初国家政治秩序建设中“文治”导向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反复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书院是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或称书屋、书斋、书堂等。古代福建书院发展历程,与福建经济、教育的发展同步。据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福建之书院,始于唐代,直到清末,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不计正音书院)共近750所。(一)唐代福建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书院有20多所,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一些著名的书院对后世影响极大。最早的书院是漳州的松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年),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陈珦于距今漳州市  相似文献   

19.
草堂山之名首见朱熹好友梁克家《三山志》中,宋明以及清康熙方志的记载都否定草堂山与朱子有关。现存乾隆、嘉庆二碑揭示:草堂山的遗址不是紫阳书院遗址,而是韶溪书院遗址。崇祯"紫阳朱先生书院"碑与乾隆《福清县志》相关记载均属民间传说的产物,不可采信。据唐萧项诗、宋《莆阳比事》与康熙《闽粤巡海纪略》等记载,结合实地考察,认定草堂山在唐末为翁承赞兄弟读书的漆林书堂,后毁。大致在朱熹去世后的南宋末,宋儒黄伯谷在书堂旧址创"韶溪书院"。  相似文献   

20.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最初只是收藏、校刊书籍、辨明典章的地方。五代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官学衰废,士子苦无就学之所,于是自动择地读书。一些学者在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下,选择风景优美的山林名胜之地,作为“群居讲学之所”,出现了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书院的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不少有名学者讲学其间,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聚众讲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