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徵生于何处,历来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魏徵本传》说他“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新唐书·魏徵传》说他是“魏州曲城人”。近现代人编著的史书分歧意见更大,张(木为)辑《唐文选集》称魏徵“巨鹿人”,《名人大辞典》称魏徵“曲城人”,而《辞海》“魏徵”条却载:“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又称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其根据是《北史·魏长贤传》有“魏长贤为巨鹿下曲阳人”的记载,魏长贤系魏徵之父,其父生于此,其子的籍贯亦当是此了。无论近现代人的意见怎样分歧,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应该是古代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古代的"谏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都是魏徵。这位贞观名臣在跟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共提了264条建议,被唐太宗全部采纳,魏徵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然而,像魏徵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硬骨头,虽说历朝历代都有,但几千年累积下来却没有一个人能像魏徵这样受到推崇、重用,反而动不动就被砍了脑袋,甚至被夷三族、九族。究其  相似文献   

3.
魏徵籍贯辨     
卢华语 《文献》1998,(3):271-275
唐初杰出政治家、史学家魏徵的籍贯,史籍记载颇有歧异,今人论述率多纷纭,似有辨析的必要. 籍贯指祖上所居或个人出生地;古人重郡望,又往往以郡望为籍贯.祖上所居、郡望和出生地,对某一个人来说,有的可能一致,而更多的则往往不一致,于是史籍载笔记同一人的籍贯便常各有不同,魏徵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魏徵(508—643)做为政治家,早已受到史家的重视。从这方面研究魏徵的论文与专著也为数颇多。但是,对魏徵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却问津者不多,研究的成果也寥寥无几。固然,魏徵的政治影响是很值得注意的,但他在史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他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中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因此,本文着重于从魏徵在史学方面的活动,说明他在史学发展中的地位,以便全面估价他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徵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徵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6.
正《武乡县志》2006年版是一本记载古代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旧志,其中有当朝高官魏光绪,他的光辉业绩至今被传为佳话。现将魏光绪的历史功德介绍如下。魏光绪简历魏光绪,字孟韬,号元白,长治市武乡县魏家窑村魏姓东二门九世人。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科考中第一名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辛丑科进士高等,  相似文献   

7.
史学家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一书中对史德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在章学诚、梁启超史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论史德,既强调“从德而史”,更突出“由史而德”,主要从“治史以畜德”的角度论史德。柳诒徵的史德既是对中国传统史德论的发展,从中亦可看出柳诒徵以一贯之的经世致用的治史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09,(5):71-72
现在,我国省、市、县区都设有公证机构——公证处,为有关方面及群众办理一切需要公证的手续。其实这样的机构和执行这项事务的人,古代民间早已有之,诸如土地、房产买卖、借贷、分割家产等事,在订立契约时,总要找人作证。一同在契约上签字、画押。时间久了,作证便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并设立有作证处,北宋时东京城里称这样的作证处为“书铺”。这里“书”指的是“文书”,而非售书。  相似文献   

9.
1971年1月,四川绵阳县魏城公社第一生产大队第一生产小队社员们,在修水库的工地上,发现了五件银盘。银盘叠放在田土中,上面用一铁锅覆盖。铁锅已锈蚀碎烂,银盘也略有变形。五件银盘的大小和形制均相同,体形为莲辦式。浅腹,平底,腹部作六曲形。高1.5、口径17.8、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民国初年甘肃省天水市出土的秦公簋铭文中“嚼”、“徵”字训释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参考学者们关于两个字的隶定及解释所提出的不同意见,并结合古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前者隶定为“嚼”,读为“寻”,训为“用”;后者隶定为“徵”,读为“昭”,训为“明”。  相似文献   

12.
正"中介"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十分常见,它在我国的出现很早,在宋代已有类似职业。宋代的中介叫"牙人",不仅说合贸易、拉拢买卖,有的还接受委托、代人经商,甚至揽纳商税等,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宋代政府十分重视牙人在契约买卖和赊欠贸易中的担保作用,要求契约的拟定等必须有牙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履行合同,在处理经济纠纷时取得更多的人证物证。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普遍实行官府向民间借贷的“公债”制度,包括朝廷的中央财政和地方官府,以地方官府的例子最多。所借包括钱和粮食、绢等物品。借贷的方式,多属强制性的。史料中未见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偿还期限的记载,只有偿还的诏令和许愿,以及偿还的方式、名目。“公债”几乎全是因为军费,是筹措军费、缓解财政压力的常用手段,而且带有浓郁的专制色彩。然而并无一定之规,制度化程度较低,受到有识之士的指责。官方借贷于民间出于迫不得已,弊端百出,彰显了官方的财政虚弱和巧取豪夺,揭示了宋朝财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用“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也比喻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个词与北宋的一位名士邵雍有关.邵雍(1011-1077)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精于数学,通天彻地,但生性淡泊,不愿做官,30岁他迁居洛阳时,生活颇为艰难.他在洛河南岸搭了一个草棚,作为栖身之所.这里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附近的人都讥笑他,他却满不在乎,仍自称其住所为“安乐窝”.  相似文献   

15.
袁媛 《大众考古》2022,(1):53-56+98
<正>带板是缀饰在腰带上的扁平板块,起自战国时期,经魏晋南北朝演变延续至清代,象征着古代王公显贵的特殊身份,有玉、金、银、铜、琥珀、玛瑙、珊瑚、乌角及木等多种质地。一条腰带镶嵌13—26枚带板,明代中后期形成相对固定的20枚一组。带板板面纹饰多样,有动物、花卉、人物、文字和素面,也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明洪武十六年(1383),朱元璋严格冠服制度,据《大明会典》记载,文武官员朝服革带“一品玉,二品犀,  相似文献   

16.
谢凌 《四川文物》2003,(2):74-75
在中国印制发展史上,宋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至此印制已发展得较为完备,后世多沿袭之。四川省博物馆所藏三枚宋代四川官印,既是宋代官印发展史的实物印证,亦是研究宋代官制和兵制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玉田县出土一方宋代官印1992年4月玉田县东关村村民王长存在村北里半庄东150米的麦田挖沟浇麦时,在1米多深处出土一方铜官印。现存县文管所。印呈长方形,宽4.1厘米,纵5.41厘米,面厚0.5-0.6厘米。重106克。板状纽,高1.8厘米。印背及纽均...  相似文献   

18.
《徐州诗徵》与《徐州续诗徵》保存了万寿祺、阎尔梅、李向阳、葛嵩茂、唐允甲、崔干城等"明遗民"诗人许多珍贵的生平文献,多为他书所未载。对考证其生平事迹,深入研究其诗歌,认识其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范宝山 《世界》2005,(5):17-20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书写着五千年的历史。民间艺术像点点繁星,串起了一挂挂闪亮的项链,装饰着历史的传承。中国风筝便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风筝,古称鸢鸟。源于中国,是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出现的民间艺术品,是人类最早的无动力飞行器。鸢是苍鹰(金雕)的一种,善借上升气流,平展双翼,悬空翱翔,是风筝的设计原型。相传,古代的中国人,为了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便制作了这种放飞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20.
“生子不举”是宋代东南诸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人家“计产育子”,“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这不仅与封建社会宣扬的仁爱孝悌道德伦常格格不入,也与古代中国多福多子的传统家庭观念大相径庭,对于力图广增丁口以辟税源的统治者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