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天的梦     
<正>孙晓波钢笔画作品评析孙晓波的钢笔画作品画风强健,线条熟练而凝重,视觉语言独特,表现手法新颖,具有极强的写实表现力和寓意。《冬天的梦》是一幅绘画寓言作品。一般用钢笔画表现其寓意的作品有较大的难度,而这幅作品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绘画技巧,构成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主题,用梦幻与现实像冬天一样漫长来揭示现实的虚幻,神鸟是否意味着虚无飘渺的唤醒?作品给予了很大的想象力和寓意。《考官》则是一幅表现现实的人物作品:考官居高临下的神态,夸张的手形,面对被考者的傲慢,这些均构成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内涵。其作品均采用宣纸作画,更增添了钢笔画的艺术表现力,这是孙晓波钢笔画除了功力之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评析《考官》是一幅表现现实的人物作品:考官居高临下的神态,夸张的手形,面对被考者的傲慢,这些均构成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内涵,体现出钢笔人物绘画艺术的独特价值。而《家园》则具有钢笔画造型写实的特点:线条明快,造型生动,视觉感强,通过钢笔线条呈现出家园的美感,不失为描绘物景的钢笔画佳作。  相似文献   

3.
古镇印象     
<正>青岩,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曾是军事重镇,也曾是川、湘、滇、桂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古镇内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教堂、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城墙和石板路历经岁月雕刻,古韵浓郁悠长,被誉为中国最有魅力的小镇之一。《古镇印象》为孙晓波新近创作的钢笔画作品。作为独立策划人、自由撰稿人、茅台酒集团商标设计者的孙晓波,近年来悉心于新钢笔画创作,  相似文献   

4.
吴静怡 《神州》2013,(17):23-23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在延安解放区乃至整个中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历史沉淀下来,再细细品味这篇小说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作品。本文就将从其创作过程、人物形象塑造、文本影响来浅析小说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昭和22年太宰治发表的《斜阳》在描写二战战败后的日本社会的同时,融入了《圣经》思想来歌颂女性的解放,并结合了《圣经》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将深入考察《斜阳》这部作品与《圣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太宰治对《圣经》的独特理解,以及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璇  李小沫 《神州》2013,(14):17-17
《希腊古瓮颂》和《青花瓷》分别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颂歌和当代流行音乐的经典代表之作,虽然两部作品创作时间隔了千百年,但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这两部伟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似性,其修辞手法上的相似性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将从两部作品视觉意象的运用、动静结合"、陌生化"处理和押韵手法等主要修辞方法入手,分析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元未明初文人瞿佑的《剪灯新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小说艺术性重要构成之一的人物形象方面对其进行审视:在人物角色设置上,主要角色以男性为多,男主角多为"书生"、"士人",女主角多生长于官宦商贾家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是直接塑造与间接塑造;在人物形象特点和内涵上,奇遇类和爱情类故事的人物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0.
高则诚剧作《琵琶记》以其"南戏之祖"的地位,明清数百年来一直盛演不衰。并且对其本事、其曲调、其创作意向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他对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人物形象、作品结局的改造,使人物、情节与原型有较大的差距。这源自于作者创作的生活源泉之不同,并反映出他"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观念。《琵琶记》虽是戏文,不可处处质实,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作者的世界观。本文试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作者在《琵琶记》中表现的思想矛盾性的阐释,结合作者现存的诗词文,来探讨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家庭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正> 《碧螺塔》在大众摄影革命(数码革银盐之命、彩色革黑白之命)的时代,蔡先生仍然坚持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黑白照片,可谓真正是搞艺术摄影的专家了。透过两幅黑白风光摄影作品不难看出,作者丰富的拍摄经验和娴熟的暗房技巧。作品画面简洁,构图稳定。两幅作品画面主体均在一边,并分别用浪花和月亮来平衡画面构图的稳定性。《碧螺塔》作品在用光上十分考究,用近乎135°的侧逆光,很好地勾勒出主体碧螺塔的轮廓,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拍摄时使用了黄色滤色镜,提高了天空与云彩的反差,在照片制作时又利用分区曝光的技法,有效的表现了天空与云朵、大海与浪花的层次感。让人们从作  相似文献   

12.
黄欢 《神州》2013,(27):211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作品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封建宗法制的大家庭,通过对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弊端以及必然崩溃的命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小说,包括了《家》、《春》、《秋》,其中觉新是贯穿三部曲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出生在剥削阶级,因袭重担,却又受到新思潮冲击的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其性格充满了复杂性,具有心存不满却又逆来顺受的矛盾心理,是一个既旧又新的人物形象。本文立足《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来对觉新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产生这种性格的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正(国画·1979年)美术点评《万语千言》是郭全忠乡土现实主义水墨画的代表作。在这件作品中,画家拒绝了英雄的、唯美的人物形象,追求真实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物行为与心理。画家采用结构性笔墨塑造人物形象,用随意的富有生命力的笔墨表现,达到了形象真实生动与笔墨表现自由的统一。同时,  相似文献   

14.
《儿女英雄传》的创作意图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小说在创作倾向上,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不少作品都笼罩着这种悲壮伤感的情绪;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封建士人还对清王朝抱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借小说以扶持纲常、劝善惩恶、淳化民风,把儒家“文以载道”的观念推向极端,使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成为拯救封建王朝命运的工具。因而写出了“警世小说”《醉醒石》、《照世杯》;“医国小说”《岭南逸史》、《野叟曝言》;“教育小说”《歧路灯》;儿女英雄小说《绿牡丹》、《争春园》等等。出现了许多封建伦理道德的完美化身式的人物形象。在这种时代巨变之前的社会思潮影响下满族作…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被世人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采取与世逆流的题材以及独具一格的创作特点备受世人追捧.《倾城之恋》是一部充分体现张爱玲爱情观和婚姻观的作品.在这部不朽之作中,亲情、爱情以及战争前后人们如何生存和挣扎的态度被张爱玲描写的栩栩如生.张爱玲笔下的亲情在金钱...  相似文献   

16.
一个作品的最终价值要通过它所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程度来体现。要真正做到理解一个人物形象,就要从理解它的真实性入手,看它是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现代作家老舍在他的代表作 《骆驼祥子》中,塑造了祥子这个城市贫民的典型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城市贫民的真实形象,为我们刻画出整个社会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面对黑暗社会苦苦寻求出路时内心痛苦而真实感受,正是这种真实的刻画,实现了作品存在的价值,并使作品产生了震憾人心的效果。一、作者与作品背景介绍二、人物形象分析三、艺术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美食家》问世后,让陆文夫享誉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说中的朱自冶、高小庭、孔碧霞,生活中真有其人吗?真假难辨,有点扑朔迷离。好在作者说过两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依据。第一句是,"我觉得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都应该看出作者其人。""每个作家他几乎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朱子南《1982  相似文献   

18.
史言喜 《沧桑》2009,(1):252-253
当代社会小说电影化已经渐成风气,毕飞宇的作品已有被改编成剧本的先例。中篇小说《玉米》内蕴丰富,思想深刻;戏剧冲突强烈,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成功,具有改编剧本得天独厚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晓璐 《神州》2012,(17):8-8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代表作。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剧本中的人物夹杂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反应在作品中众人物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中。  相似文献   

20.
一、读(观)后感重在拟题读过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看过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总会引发自己的一些感触,把这种感触写出来,便是读(观)后感。要写好这类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关键。如何拟题,出路是在作品中找到“感点”。“感点”何求?一是从作品的主题理解中找答案;二是从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找答案。譬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们既可以通过对作品“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齐心协力’、‘毫不动摇’取回真经”等情节及主题的分析,拟出《历经磨难方能取回“真经”》、《一个都不能少》、《不朽的信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