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倡新学     
《文史天地》2002,(6):49-49
北京大学是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光绪24年)的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根据《请推广学校折》成立的。这位向光绪帝上《请推广学校折》的人,就是当时任学政、刑部侍郎的贵州人李端棻。  相似文献   

2.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请推广学校折》中指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以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案,以培养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经世致用人才。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刑部侍郎李端棻递呈《请推广学校折》。该折直言过去的洋务教育因“教之之道未尽”,致使二十余年“国家不一收奇才异能之用者”。奏请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讲授中西之学,旧式书院应变通章程,增广功课。推而广之,“厥有与学校之益相须而成者盖数端”;设藏书楼、开译书局、创仪器院、广立报馆、选派游学。几乎将近代西方式的文化教育事业悉数  相似文献   

4.
<正>"高考"的本义指"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作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之一已在全球普遍实行,而作为人才选拔与晋升方式,则与中国古代的科举传统相贯通。近代"西学东渐"后,清政府在1905年将科举自行废除,同时在各地推广学堂。其中要旨,即如贵州籍的晚清变法精英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里所言,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士感到改革教育制度、培养适应时事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性,李端棻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改革措施具体体现在《请推广学校折》中,该折得到光绪皇帝的认同并下谕令实行,这些措施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其影响几乎贯穿整个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重提李端棻,不因为他曾位居高官,不因为他是贵州走出去的历史名人;更绝非是要把他塑造为神坛上一个僵化的偶像,而是希望今天的人们看到这样一种精神理念,感受李端棻的精神境界、他的见识、他的人格绾伟牙?端棻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真实地活在这个时代,把他视作我们身边的一个长者、一个朋友,把他的信仰内化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格力量,是我们重提李端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同为百日维新的核心问题,是维新与守旧两派政治斗争的焦点。在开制度局的斗争中,李端棻率先提出了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的主张;这一主张被维新派奉为百 日维新后期的奋斗目标。然而,对李端棻这一历史人物在变法中的地位与作用,至今大都只强调他在倡办学校、荐举人才方面的贡献,而对他在开懋勤殿等政治举措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却尚未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1896年,李端棻上《推广学校折》,面对当时我国“时事多艰,需才孔亟”的现状,通观全局,统筹兼顾,进行了切中时弊的分析,主张“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提出了一整套富有革新意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发展新教育的方案,而且为光绪帝采纳,成为戊戌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并较快地付诸实行,推动了我国教育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贵州人谈起梁启超,都津津乐道地说他是贵州的女婿,至于其他则不甚关心。实际上,李端棻和梁启超都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李端棻识拔梁启超是戊戌变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只不过长期以来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已。  相似文献   

10.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的斗争贯穿百日维新始终,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争夺国家权力的焦点。在维新派开制度局受挫,变法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维新官僚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变法维新条陈当务之急折》,提出了以开懋勤殿为核心的四件关系变法全局的大事,对当时的变法斗争,特别是百日维新晚期维新派再次争取开懋勤殿的斗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但凡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几乎都会记住李端棻的名字。这位民主先驱、"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在贵州、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乐章。特别是在经"戊戌变法"失败、流放新疆又回到贵州后,作为宣扬民主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影响并引导了一代热血青年,使之在波澜壮阔的"辛亥  相似文献   

12.
推动贵州教育近代化因素较多,既有救亡图存等时代思潮的影响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李端棻、张之洞、严修等先贤的引领与积极支持。李端棻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领袖、总设计师,张之洞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导师、赞助家,严修是贵州教育近代化的领衔人、实干家。他们皆为贵州教育近代化做出巨大贡献,其精神值得发扬,其思想值得传承,其宝贵经验永远是贵州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李端棻是晚清时期贵阳籍的封建重臣,他于清同治二年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出任云南学政、转御史,迁刑部侍郎,一度任礼部尚书。他前后迭司文炳,四为乡试考官,一为会试副总裁,喜欢奖掖后学。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上疏光绪皇帝,请立京师大学,凡各省、府、州县遍设学堂,分斋讲学,力主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被充军新疆,后获赦归贵阳,主讲经世学堂,一生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李端棻是重要时期的极重要人物,是贵阳,是贵州,也是中国的骄傲。我们不能忘怀先生。在近代贵州,李端棻是传播民主思想和开办新式学校的里程碑式的贤者、思想者,先生的贤德与善举惠及今人,我们不能忘怀先生。年清明,笔者谒端棻墓时,看见墓前有永乐幼儿园敬献的花圈,不禁心头一热。清道光后,中国历经两次鸫片战争以及甲午战争,昔日大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这个国家巳走到悬崖尽头,如不变革,不仅满族的统治将成为绝唱,中华民族亦将陷于灭顶之灾,这时期的中国,急迫需要有变革精神的睿智国士。一般认为当时中国变革维新派的  相似文献   

15.
<正>"闺中良友"李蕙仙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参加乡试时,主考官李端棻将其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1891年冬,梁启超赴京与李蕙仙完婚。李蕙仙原籍贵州,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幼女,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由于父兄在京城做官,李蕙仙自幼生活在北京。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次年夏天,梁启超偕夫人南归故里。梁家世代  相似文献   

16.
1895年的公车上书,系帝党所策划,在京公车积极参与。根据现存《公车上书题名录》所载,603人的名单中,贵州公车95人,约占总人数的六分之一,位列第二。贵州人的这一壮举,李端棻作为帝党中的大员,在幕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5,(2):95
《黔中英杰:漫话贵州历史人物》(上、下)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一些曾经被历史聚光灯所投射的贵州历史人物,如学人李端棻、状元赵以炯、封疆大吏丁宝桢、革命先驱王若飞、国民政府高官何应钦、教育家黄齐生、巾帼英雄奢香夫人,等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使得读者可以分享他们的人生得失,感叹世事变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历也会像聚光灯一样照亮历史  相似文献   

18.
李端棻在奏折中认为,必须对教育制度进行有效、系统的改革,要推广学校教育,特别强调要在京师建立大学堂,在各省府州县依照大学堂的要求,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依次建立相应的新式学校,形成遍布全国体系完整的学校网络。  相似文献   

19.
岁月拾遗     
正苑坪玉2015年贵阳文化事件中,还有以下事件留下深刻印象:1."798艺术中心"全国首个展示窗口落户贵阳;2.南明区修复被盗李端棻墓;3.首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在贵阳孔学堂开幕;4.《侗寨寻歌》获"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邹宁2015年贵阳举办的多彩贵州文创园内的民族文  相似文献   

20.
李端棻《苾园诗存》147首,大部分写于流放新疆之后,诗歌揭露黑暗现实,批判专制制度,宣扬“平等”、“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为贵州民智开发的先声。其内容与风格与“诗界革命”主张隐然契合。李端菜应该是“诗界革命”的宿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